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3
/ 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刘攀华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第二幼儿园

摘要: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而社会大环境的转变又催生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即在3-6岁的学前阶段,通过规范性的教育培养幼儿正确的人际关系、行为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让幼儿能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带动幼儿健康成长,为综合素质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由于大部分孩子在独生子女家庭中长大,与同龄人的交往时间、交往空间有限,导致有很多孩子出现了爱发脾气、喜欢争吵、不能与其他小伙伴和谐相处、自私、爱哭闹、敏感等一系列行为问题,其背后折射的是该部分孩子的心理水平未发展到与年龄相适应的阶段,不具备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指标。所以需要教师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科学的、合理的心理教育方式方法帮助幼儿全面成长、健康成长,形成与年龄特质相一致的是非分辨能力、思想道德水平、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传统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点是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忽略了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如思想、行为方式等的关注;在教育体系中也更重视文化课教学,而忽略了心理课引导;同时,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一系列传统的教育观点迫使学前教育机构也转变了自己的教育策略和教育重点。

(二)教育方法单一

大部分对幼儿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多以口头教育或理论讲解为主,如告诉幼儿这样是不正确的,你应该怎样做,但是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方法与幼儿各阶段不同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不一致,与幼儿直观形象的知识获取方式不一致,不仅不能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反倒容易催生孩子的逆反心理。

(三)家校共育成果不显著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所接受教育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一方面忽视了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只重视物质内容的满足,另一方面将孩子的教育工作完全推给学校和学前教育机构,导致家校共育的目标不一致,方式不一致,内容不一致,既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又不利于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结果。

二、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首先,幼儿园应当明确自己的教育重点,均衡教育体系,做到以科学的发展目标为指向设计课程组织活动,而非一味的受社会或受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通过规章制度和教研活动的组织,向教师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日常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因素和目标,注重对孩子进行心理的引导和帮助;在考核中也要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之中[1]

其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坚持正确的理论学习方向,在游戏中、在区角活动中不断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应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成长特点选择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活动,做到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之中,让幼儿能够感同身受,实现对健康心理、健康行为的培养。

(二)丰富教育方式方法

1.日常活动教育

一日活动是学前教育机构串联起整个教育内容和活动内容最常用的形式,教师应当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活动的方方面面,做到利用生活中的小细节小故事,恰当的选择心理教育的出发点,让孩子可以不自觉的走入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去感受、回顾、学习[2]

午间休息时个别孩子会睡得很晚或起得较早,清醒之后习惯性的在休息室内跑跳,教师发现此种情况要将孩子带离休息室,询问孩子一系列问题,如为什么今天醒的这么早,起床之后为什么不叫老师,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睡觉为什么还会一边跑一边跳,如果是自己还在睡梦之中被吵醒了会有怎么样的感受。通过1对1的谈话形式让孩子能够带入其他小朋友的感受,了解到尊重他人、共同维护良好环境秩序的重要意义,也学会用同理心去看待事情。

2.潜在文化教育

科学、健康、美学等一系列区角游戏活动可以发展幼儿各方面能力,教师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融入在具体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带动幼儿更好的理解相关内容,更容易接受教育或帮助,有效的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集体完成绘本故事的阅读活动,让孩子们先谈一谈故事讲了什么内容,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解读其中所表达的不同含义。再请孩子分角色演绎故事,扮演受伤的小兔子或扮演帮助小兔子解决难题的朋友们,第1轮游戏结束之后互换游戏角色。通过对绘本故事的深度解读,让孩子们学会和朋友的正确相处,学习在必要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趣味游戏教育

游戏是释放孩子天性的一种形式,通过游戏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到孩子该阶段的心理状态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更可以在游戏中增强孩子的体验感,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结果。

5人一组完成接力拍球活动,连续拍球时间最长的小组可以获胜。部分小组成员之间由于合作不好、衔接不准确导致皮球滚落,需要从头开始活动,小朋友们出现了沮丧的心理,此时其他队员会进行主动的安慰或讲故事分散情绪沮丧小朋友的注意力。在共同完成活动中,孩子不仅训练了自己的体力和耐力,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宽容和谅解,更明白了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引导或表扬,更可以让孩子明确哪些行为是正确的,是被认可和接受的。

(三)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可以在家庭生活时间延续幼儿园教育的结果,实现长效性、持续性引导对孩子的培养作用[3]

幼儿园和教师一方面要向家长传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让家长不再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还要介绍观察幼儿行为,判断幼儿心理,进行正确疏导的适当方法,让家长有专业的、科学的理论化知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家校之间还要加强联系,利用家庭教育讲座、幼儿园亲子日活动等互换有关于幼儿成长的信息,从而建立起立体的、安全的、可持续性的温馨教育环境,能够实现家庭教育资源、学前教育资源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共同作用。

三、结束语

为帮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幼儿园、教师、家长都应转变自己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应将科学教育方法融入到日常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之中,再通过家校共建共育将该活动结果、教育理念延伸至日常生活之中,达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前教育的一致性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和魅力人格的生成。

参考文献:

[1] 孟庆梅. 学前教育视角下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 祖国, 2019(15):202-202.

[2] 李桂荣, 张晓灵.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 2021(2013-3):24-24.

[3] 姜正萍. 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儿身心素质略谈[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