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山地风电场建设管理研究阐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3
/ 3


高原山地风电场建设管理研究阐述



张保平

水电十四局大理聚能投资有限公司



张保平


【摘 要】云南高原西北高而东南低,大部分地区海拔1500~2000m,一些山地高于3000m,本文以大理州XX风电场为原型,风电场场址高程处于2800~3000m之间,从高原风电建设施工管理方面展开阐述,结合类似风电场施工经验,阐述高原山地风电场建设管理环节。

【关键词】高原风电 建设施工 管理

一、项目概述


高原山地风电场建设管理研究阐述的对象为已建成投产运营的云南省大理州XX风电场,XX风电场址属于典型的高原风电,场区海拔高、气温日温差大、湿度大、易凝露、易冰冻、多雷暴等,此些许气候严重影响现场施工,即在施工的各个细节都要进行整体策划、精心管理才能达到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XX风电场具备风电场点多面广、工期短、场地有限等特点,组织好前期技术、质量、工期、成本、材料策划及施工风险控制尤为重要,集电线路采用地埋电缆。

二、管理重点及难点分析

1.管理重点

(1)前期策划管理:项目点多面广,属于线性工程。属实开展项目用地征林征地工作,依法合规办理林地、土地等手续。本工程位于高山草甸区和生态植被脆弱区,如何让运输道路和风机平台满足风机运输、吊装等要求,同时苛求林地、土地使用最小化以及控制项目投资成本;因此合理的实施前期策划是本工程的管理重点。

(2)过程质量安全管理:本工程质量管理目标为单元工程合格率100%,建筑工程优良率达到87%以上,安装工程优良率达到93%以上;杜绝质量事故,消除质量隐患;实现发电设备一次投运并网成功,工程竣工验收一次通过。安全管理主要目标为不发生生产性责任重伤及以上事故(含负主要监管责任的事故)、不发生分包商生产性责任死亡事故、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交通、自然灾害事故、不发生一次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设备、火灾等其它事故、特种设备检验率100%。

(3)过程成本控制管理:由于签订合同基本为固定单价合同,在满足质量前提下,必须加强过程的成本控制管理。

(4)工期控制管理:本工程合同工期为365天,针对风电场建设而言,工期较为宽松,保证质量的同时必须加强过程工期的管理。

2.管理难点

(1)现场协调管理:协调征林征地工作,适时配合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现场踏勘。

(2)整体施工技术管理:严格按照征林征地面积控制风机平台面积,并确保平台大小能保证风机设备摆放及吊车入场有操作空间。同时风电场建设属于露天作业,道路等建设等级不高,建设过程贯穿雨季和大风季节,严格制定、落实各项措施。

(3)质量管理:主要控制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一次成型,过程不留施工缝。从而要求控制入仓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时间,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及时养护。

(4)安全管理:严格按风机生产厂家作业指导书要求开展风机吊装等工作,在风机基础混凝土养护期、现场风速、能见度等满足吊装要求下才能开展工作。

三、管理策划实施及创新特点

1.目标设定

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因为任何手续问题被政府主管部门停工、处罚,同时风电场建成后用地面积小于项目批复的用地面积。

2.公司派员驻守现场

项目征林征地、林地和土地手续的办理工作由专人负责。现场建设期间公司相关部门分别派员驻守风电场配合监理共同开展现场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3.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

根据设计图纸,风机基础混凝土方量较大,项目工程混凝土选择自行建设拌合站拌制,结合风电场特殊的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比、拌合站位置至关重要。混凝土入仓方式上结合了吊装平台的优势,基础环下部混凝土采用搅拌车+溜槽直接入仓的方式,基础环平面周围混凝土采用皮带机+旋转溜槽的方式入仓。此环节主要控制拌合站运行是否正常、搅拌车是否正常转运混凝土和提前试运行皮带机,确保各项正常工作,同时要求有备用拌合设施及备用皮带机。

4.创新特点

为了使项目争取尽早开工,项目用地范围待设计单位给出后公司便委托相关的测量人员到用地现场开展实地的放线工作,同时公司派员跟踪现场的放线事宜,从中大概了解现场的生态植被,同时检验线路走向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及时借助测量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时拟布新的走向,新走向要记录清晰,并数据采集齐全,最终返回设计单位,由设计最终确定并出具正式的设计图纸。

新走向的拟布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布置,分别为:①缩短线路长度,可适度加大线路纵坡;②涉及机位较集中的地方争取集中布置主线,通过串联机位线路,避免在等高线平行走向边坡上平行布置线路走向;③尽量选择植被较少或没有植被的地方布设线路;④地埋电缆沟尽量沿道路排水沟布置;⑤线路走向要避让大挖或大回填区域。

现场征林征地、使用林地、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均由公司专人带领相关的专业技术公司开展数据采集,待现场外业作业完成后公司人员及时跟踪林地、土地现场调查报告,并及时协调解决林地、土地调查报告编制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根据需要及时配合林地、土地调查报告编制单位接触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和项目涉及的乡(镇)、村委会和个人。

采用创新使用林地的方式,将主线道路纳入地方防火通道建设,有效节约了资源,并减少了重复投资。

四、管理措施及风险控制

1.开展源头管理

风电场实施阶段让设计派员驻守风电场现场,从而让设计第一时间解决设计现场问题。同时借助公司各专业技术优势,提前掌握设计图纸,并借助适时跟踪现场施工情况,提前对接设计,优化各专业接口,确保设计成果在相关规范下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单项工作面开展前由监理单位核实实施方的策划工作,从技术可行,质量和安全方面可控、能得到保障入手,提前严格落实方案措施报批制度,并督促开展方案措施交底制度,过程要求严格遵循既定方案开展相应作业,涉及和实施方案措施不对应的地方及时提出处理措施并逐级报批审查,待审查同意后才开展调整作业工作。

2.严格开展进度控制

首先严格按照既定的总节点目标开展监管,各承包单位根据总节点目标编制自身合同段的详细计划,计划分解到季度、月度和周。现场管理严格实行月报、周例会、巡查、协调以及专题会制度。

3.安全管理方面

首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制度并组织实施;执行例会制度,召开安全周例会,协调、分析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严格按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组织实施,开展了安全预评价,编制了安全设施设计专篇与主体工程同时实施、同时投入使用。

4.质量管理方面

以“科学管理、持续改进,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质量方针,落实质量管理目标。首先建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并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其次是结合风电场高海拔、低空气密度、高湿度的环境特点,经过详细研究对相关电气参数进行了修正,并在招标文件中进行明确,有效确保了电气设备的相关性能满足电厂特殊环境特点;再次对施工工序质量验收严格执行“三检制”、及公司会同监理单位的联检制,同时严格按建设项目要求邀请第三方开展质量监督检查。

5.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方

风电场项目核准后一方面要及时开展征林征地、林地和土地手续的办理;另一方面及时开展招投标工作。目的均是让项目依法合规开展建设。根据当时政策规定,项目林地和土地手续均由省级林业和土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复,项目核准后公司及时委托中介机构开展林地可行性报告和土地勘测定界报告的编制工作,中介机构的选择主要遵循熟悉掌握行业、有合作过往、口碑好的专业机构,同时公司派员配合中介机构开展现场数据的采集,并及时跟踪内业报告的编制,对中介机构提供的报告进行认真核查,对涉及的数据进行复核,确保报告成型质量。在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及时对接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按要求准备上报材料,中介报告成型后及时完成公司上报手续流程,最短时间将组建成型材料送至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审查,过程中及时协调并根据要求补充完善资料,并逐级跟踪报送至省政府主管部门批复。

6.风险管控

林地、土地的手续批复直接关系到项目是否能如期开展现场施工,及时跟进政府主管部分对林地、土地报件材料的审查结果至关重要,根据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如实带领到现场进行用地踏勘,严格督促监理单位要求施工方按照设计走向、设计范围开展提前放线,过程实施严格控制在设计范围内作业,并接受、配合政府主管部门不定期的现场检查。

五、管理过程控制、检查及关键环节监督

1.现场管理组织构架

现场施工未发生冲突,每分项工程均有专人负责管理,工序交接责任明确,由监理牵头组织工作面移交(土建移交主机风机吊装),公司派员参加,同时现场开展基础环水平度测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落实周例会制度

每周选择了固定的时间由监理单位组织各参建单位负责人召开周例会,会上对本周的完成事项进行叙述,并对计划未完事项进行说明,同时对下周计划进行阐述,监理对各实施方的情况进行评判补充,最终由公司进行总结。

3.质量控制过程

公司派专人配合监理单位开展现场施工的管理,并配合监理单位开展相关的验收工作。公司分别派土建工程师和电气工程师配合监理共同监督现场各环节,特别对风机基础承载力试验、基础混凝土验仓浇筑、挡墙基础验槽、电缆头制作、电缆负荷试验、升压站电气设备接线及试验、吊装工作,公司人员均主动参与,并明确必须参与。

认真落实“三检制”的同时,公司人员和监理单位主动跟踪检查各工序的实施情况,在作业过程中及时跟进、纠正,提前告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减少质量整改工作,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为加强各工序收尾环节质量,严格督促监理单位要求各施工单位按要求填写工序交接单以及做好每日完工记录,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整体工程质量。

4.配合大件运输

风电场各主线道路均和周围的村庄共同应用,为确保风机大部件安全运输以及在运输过程中不影响交通堵塞等,在风机塔筒、叶片等大型构建的运输上,公司派员派车对进入风电场区域的运输车辆进行交通指挥和疏导,同时提前邀约承运大部件运输公司相关人员提前熟悉风电场环境。

5.适时掌握天气

风电场建设属于典型的露天作业,风机混凝土浇筑、电缆头制作过程均不能发生降雨,为此经过公司和州气象部门联系,州气象部门负责适时发布天气预报给公司风电场建设相关管理人员,从而能及时通知各参建单位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施工工序。

6.关键环节全过程参与

关键的环节全过程参与,主要涉及到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根据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不允许预留施工缝,一次浇筑成型。

由于1.5MW风机圆形拓展混凝土基础结构都大同小异,混凝土方量均接近400m3,根据以往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经验,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时长均在16小时左右,即混凝土运输存在夜间进行,再者高原风电场夜间经常出现大雾天气状况,为此公司要求施工方提前让运输车辆司机熟悉线路,并对入仓的机位和行走的线路做全相关的醒目标志,目的均为混凝土顺利入仓做好准备。再者综合考虑天气变化异常的影响,在浇筑混凝土机位的仓位旁准备装载机和挖机,随时为入仓的设备提供相应的帮助。施工方在混凝土仓位和拌合站均配置对讲机,现场施工方技术负责人适时掌握联系拌合站情况,同时也间接了解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情况。公司人员不仅在现场监督混凝土浇筑质量,还对混凝土运输车辆是否正常运输进行监控,若发现存在超正常时间未见混凝土运输车至仓位的,及时协调并沿运输线路跟踪查找,杜绝混凝土存在任何的质量问题。

六、管理效果评价

XX风电场项目实施,通过设计线路多次踏勘优化、设计驻守现场、公司派员配合中介单位(开展林地可行性和供地勘测定界报告编制)、公司派员配合监理单位等一系列措施,对项目实施过程及各工序质量、安全进行了充分、有效的管理,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投资建设风电场,运输道路是关键,XX风电场建设道路设置综合考虑沿线村庄、生态植被以及风机机位位置等要求,最终建成的风电场道路为沿途的村庄提供了方便,同时为后期当地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条件。风电场主线道路纳入地方防火通道建设,有效节约了资源,并减少了重复投资。经过统筹谋划的风电场道路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交通便利,同时也为护林防火提供了通道和隔离屏障,能有效解决当地森林火灾发生后扑火人员和物资运输困难,防止林火蔓延,对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