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场景体验塑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品质传播空间—— 以无锡拈花湾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通过场景体验塑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品质传播空间—— 以无锡拈花湾为例

王磊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 -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上海市 201100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新兴文化产业园成了流行趋势。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行业,文化产业园如何通过场景体验来塑造或者是提升自己的品质空间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无锡的拈花湾将产业、创意、文化等元素相结合,通过场景塑造,成为了成功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典型案例。其发展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无锡拈花湾背景介绍

无锡拈花湾为无锡灵山集团打造,于2015年起对外开放,连同灵山大佛等一众景点,成为了长三角人民周末微度假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其实通过了解无锡拈花湾的投资组成、地理区位和周边配套,我们就可以发现“佛文化+度假”的主题已然是无锡拈花湾的先天基因。

据了解,“拈花湾”源于佛经故事,取意“佛祖拈花,伽叶微笑”。而项目所在的无锡耿湾区域,从地理区位上来看,背山面水,恰有五条宛如佛祖拈花指一般的山坳。此举无疑延伸了拈花湾的精神寓意,使得拈花湾由表及里形神具备。无独有偶,在广东佛山高明的绿地拾野川也出自拈花湾设计师毛厚德之手。此前有幸也对绿地拾野川进行了深度考察,虽然绿地拾野川号称是2.0版本的无锡拈花湾,但在游览两处进行多角度的对比后发现,无锡拈花湾显然在场景体验以及其为文创产业园带来的活化效果、人气及周边配套等,都胜于绿地拾野川。

相信这一切都源于无锡拈花湾有一个精准的战略定位——“东方禅文化度假体验区”。无锡拈花湾以“净雅禅境,让心灵度个假”为目标,在无锡拈花湾延伸出了,“书”、“花”、“茶”、“餐”、“制”、“塑”等集餐饮、住宿、手作、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沉浸式文化体验盛宴。

但真正让无锡拈花湾脱引而出的,其实是其独特的场景体验。场景体验是多元且多面的,在拈花湾的案例中,包含了文化IP的打造、数字科技的运用、空间场景的打造等多个方面,下文将展开讨论。

  1. 文化IP的打造 —— 场景体验塑造的基础

    1. 东方文化的交汇点

拈花湾以“金庸武侠”及“日本百鬼夜行”为设计元素,将中国武侠文化与日本传说融合,既考虑到了从小由金庸武侠故事陪伴长大的中青年群体,又兼顾了以“阴阳师”游戏或日本动漫为所爱的Z世代群体。这两种文化本就同处一支,但又因其“玄幻”的特性给人一种异域别样之感,再将这般的虚拟想象融入到实际的园区建设,无疑使拈花湾在场景体验的塑造方面有了其特有的灵魂。

    1. 文化IP的活化与就地化

整个园区以“金庸武侠”和“日本百鬼夜行”这两个主题为核心,在包括建筑、装修及园区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划,使得文化IP成为了如迪士尼童话世界般的真实空间。同时,以这两大文化为主体开展的各类主体活动,使拈花湾达到了人文风韵为主,将自然,人文,生活相结合的目的。同时,除去古典元素之外,灵山集团也做了很多就地化的尝试,依托无锡灵山大佛的背景,设计者在整个园区的建设中融入“禅”的元素,形成了集“金庸武侠”、“日本志怪”和“禅修”文化兼容并存的适用于场景体验塑造的文化IP。


  1. 数字科技的运用 —— 场景体验塑造的手段

    1. 数字+文旅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文旅”已成为了文化产业园在场景体验的塑造和品质空间提升的重要手段。而很明显数字技术的应用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感以及对文化产业园的满意度。无锡拈花湾新设立了四个项目:花开五叶水上表演,拈花塔亮灯仪式,夜樱与“超级月亮“,水幕光影秀。数字技术结合三月樱花季旅游旺季,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度,在增加游客满意度的同时塑造的口碑,实现了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1. 沉浸式导览体验的打造

拈花湾在运用数字技术提升空间品质时,考虑到了对拈花湾原有文化的尊重,并未生硬的切入新兴业态,而是持续以原有文化IP为基础。因此,这种沉浸式导览的体验才更为真实。不同于“不眠之夜”等沉浸式戏剧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拈花湾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地理分隔,将整个园区打造为了千百年前的武侠志怪禅修小镇,使得游客宛若穿越后置身其间。通过特色活动与数字技术带来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甚至是味觉带来的多感官认知,让游客进一步融入园区,从而增强与园区的联系,提升园区空间的品质。


  1. 空间场景的打造 —— 场景体验塑造的目标

正是依托无锡拈花湾独特的地理文脉,基于耿湾地形,通过三条主要交通道路和水系的组织,拈花湾规划了“五谷”、“一街”、“一堂”的主体功能布局。在此基础上,无锡拈花湾在设计初期一共设计了54个场景,并且按主题做出了区域划分,力求满足游客不同层次方面的需求。并且每个主题以不同的故事为主线,例如武侠,禅及日本文化为背景,通过故事的呈现,以及场景的融入,使游客和园区产生深层次的联系,获得沉浸式体验。

正如设计者所言“有故事,有酒,有老板娘“,在力求塑造外界场景的同时,内部设计即园区产业的建设,使游客获得了所谓”一条龙“服务,并且解决衣食住行等一系列需求,从而提高游客旅行的品质。如此,既实现了不同功能区的联接,也实现了动静分区隔离。对于来到无锡拈花湾游客而言,目之所及和手之所触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文旅小镇。场景体验感和品质空间也由此而来。


  1. 总结

在此回顾无锡拈花湾这一案例,可以大致将拈花湾的整体主题归纳为:从空间场景塑造到文化内容创造。拈花湾旨在吸引游客的过程中,将游客与园区建立联系,并且在发展中从原有的套用文化,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也就是刚开始所说的文化IP。

设计适当的场景,与塑造沉浸式的游客体验之间有着必然的关系。产业链的完整建设也决定了产业园区的健康,无论是数字技术的运用还是空间场景的打造,都是园区空间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方式。综上所述,场景的塑造要想提高文化产业区的品质空间必须满足1)空间与园区主题相辅相成,有机结合;2)特定文化背景的打造,建立园区与游客的强关联,并在发展过程中延伸出自己的文化IP;3)围绕衣食住行游,依托各类新兴技术,全方位满足游客需求,形成全业态的产业链,以实现园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临心. 基于旧建筑再利用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发展模式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 2019.

[2] 陈波. 场景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创意社区发展研究[J].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4(6): 40-46.

[3] 耿波, 李东瑶. 当代北京的城市 “游逛者” 与艺术产业发展三十年[J]. 文化研究, 2013 (3): 157-176.

[4] 王缉慈. 中国产业园区现象的观察与思考[D]. , 2011.

[5] 王伟年, 张平宇. 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D]. 人文地理雜誌編輯部, 2006.

[6] 郑斌, 刘家明, 杨兆萍. 基于 “一站式体验” 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研究[D]. , 2008.

[7] 隈研吾, 黄秋平, 陆嵘, 等. 打造世界级禅意旅居度假目的地——无锡灵山小镇· 拈花湾[J]. 设计家, 2014.

[8] 薛美珏, 潘云. 无锡拈花湾禅意小镇的创新发展研究[J]. 旅游纵览 (下半月), 201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