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电力保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4
/ 2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电力保障

王克良 王万通

济宁供电公司兖州供电中心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着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广大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日益增强的背后,是电力保障不断强化的结果,这也对农村电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电力系统的建设有助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保证农民群体的基本生产和生活需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农村电力服务相比于城市还有很大差距,电力保障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将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电力保障方面展开分析,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电力保障;基础设施

引言:农村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对农村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起到了基本的保障作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不断完善电力服务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强化农村电力系统的供应能力。此前农村地区的一大问题就是电气化水平不高,这与乡村振兴的目标背道而驰。时至今日,电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能源,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力服务的完善力度,在这方面缩小城乡差距。从这一角度来说,研究如何通过提供电力保障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提高农村电网服务水平的意义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不讲强化农村电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农村生产生活对电力发展的要求逐渐提高,特别体现在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电力的季节性需求三个方面。

  1. 农业生产的需要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大型农机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不过,无论是什么样的科技和产品,都需要电力的驱动才能开展工作。机械设备在辅助农业生产的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这说明农业的进步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而高科技造福农民的背后,又是充足电力的保障造就的。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不断强化农村电网建设,提高电力保障水平,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1. 日常生活的需要

由于很多农民在农闲时段纷纷外出务工,他们将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留在农村。这类群体的生活能力往往不如外出务工的人,老人和小孩在生活中也常常需要借助一系列生活工具完成,例如做饭、学习、洗衣等生活需求。从这可以看出,农村电力建设绝不只是对农村的发展建设,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下一代优质发展也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

  1. 电力季节性需要

从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的农村用电情况有着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具体体现在冬春两季农村地区的用电量较少,而夏秋两季农村的用电量普遍更多一些。这背后的原因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农业生产和家畜养殖是农村用电的最主要方式,而这两项工作往往就是集中在夏秋两个季节开展的,也就是说每到这个时段,农村地区的用电需求显著提升。不断强化农村电网建设,对夏秋季农村农业生产和家属养殖等工作的电力保障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

  1. 当前农村电网建设的实际情况

  1. 农村电网的发展现状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中,农村环节最重要的就是农村电网的建设和发展,这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保障,也是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标志着农村电力发展的效果决定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效果。在三农发展过程中,农村电力发展要在农村电力供给模型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升级农村电力系统,扩大农村电网服务能力,从而满足农村地区电力供给的基本需要。此前一段时间的农村电网改造重点内容是优化电网建设的环境,这是政府牵头开展的,社会各部门给予了积极配合,对农村电网的保障效用得到了强化,有效促进农村电力的发展。也就是说,现在的农村地区已经实现了电网架构的升级换代,农民用电需求也更容易被满足了。同时,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完善农村电网的改造计划,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农村电力的发展效率。

  1. 新农村建设下农村电力系统发展需求

农村各项事业的完善,使得对用电增长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近年来,在政府推行家电下乡的背景下,农村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也抬高了用电量,农村电力系统的完善对农村用电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上文提到,农村用电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秋季节的用电负荷较大,且农村居民居住比较分散,需要铺设的电力线路距离也更长,还需要满足不同农村地区对电力建设的基本需求[2]

  1. 为新农村提供电力保障的途径

  1. 夯实农村电力发展基础

对于新农村电力保障来说,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强化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带头作用,将农村电网建设纳入到经济发展规划中,从而提高社会的重视程度,让工作做得更快一些。可以在相关部门的组织和配合下,成立农村电网建设的专门工作小组,在各乡镇村屯成立用电协调组,实现电力保障的多级联动,特别是完善驻村工作站建设,为新农村电力服务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各类电力服务不掉队。要具备前瞻性,制定远景规划和目标,为未来做好铺垫。

  1. 转变服务观念加强管理

进入新时代,电力企业也要实现观念的转变,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对于企业职工来说,也要改变之前对农村电力关注缺位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农村电力保障。电力企业要将优质服务送到农村,从农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用电难的问题。要加强农村用电管理,以农村供电效率不高为例,电力设备陈旧、线路老化是主要原因。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力设备的改造,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要强化农村服务团队建设,鼓励高技能人才服务基层。

  1. 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服务提升

广大农民是农村电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电力保障水平,需要电力企业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落实国家相关的政策方针,并将电力行业的最新信息及时向村民通报,从而增强广大村民对电力业务的了解,在电网改造工程开展时能够得到他们的配合和支持。电力企业可以同村会进行协商交流,在村内建立电力相关的宣传栏,及时更新电力服务信息。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可以同村民多沟通,多交流,从而得到村民的配合,实现双赢的良好局面。

  1. 探索一体化新农村用电模式

农村电网建设不只是电力系统的一家之事,还需要社会其他功能也参与进来,加强对农电发展政策的研究,推出更适合农村的电力产品以及管理模式,在农村营造有序用电、节约用电的良好氛围,助力新农村建设。政府等相关部门要想办法增加农村电网改造的资金投入,用多种方式得到社会支持,从而扩大资金来源。要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用电意识,特别是明确安全责任和产权关系,推出合适的用电服务,积极开展安全用电知识宣传,共同促进农村电网的建设和发展。

  1. 有序推进,以点带面

各部门要从整体角度进行规划,积极开展试点示范,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造就农村电网建设的良好效果。在农村电网改造过程中,应该统筹把握电网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要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注重社会效益。在新农村电网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同地区经济发展格局相协调,将电网改造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并配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将电网规划细化到村,并强调改造过程的有序性。要充分结合农村实际,合理安排建设项目,解决供电的相关问题[3]

结束语:综上所述,农村电网建设不仅惠及三农,也助力了区域经济发展。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划制定,协调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廖旭明.农村电气化服务水平的提升措施[J].南方农机,2020,51(20):68-69.

[2]盛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力发展现状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9(36):122-123.

[3]郑显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电力发展初探[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07):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