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4
/ 2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刘佳智

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医院(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 154211 )

【摘要】目的:研究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32例,通过回访,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并搜集所有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后期随访,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优18例(56.25%)、良9例(28.13%)、可4例(12.50%)、差1例(3.13%)、优良率84.38%(27例)。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后,对患者复位关节面进行解剖,利用植骨进行填充,再利用支撑钢板对胫骨平台进行固定可以使患者的胫骨功能恢复更好,增强患者的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膝关节功能恢复

胫骨平台骨折发生率不断增加,占全部骨折的4%,粉碎性骨折占比较大,对其复位较为困难,多数患者存在并发症,譬如半月板及韧带损伤,容易引起膝关节的功能障碍。为了最大限度的恢复膝部功能,避免关节不稳定、畸形、僵硬与疼痛,应根据胫骨平台的骨折情况,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胫骨平台骨折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的[1]。患者在坠落时,足着地,侧方倾倒,导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表现常有关节肿胀感,活动障碍、经影像学检测,关节处骨折,或关节内有积血。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53.48±6.24)岁。胫骨平台骨折原因:高处跌落9例、交通事故14例、其他原因9例。将胫骨骨折程度按照Schatzker进行分类:Ⅰ型2例、Ⅱ型9例、Ⅲ型12例、Ⅳ型5例、Ⅴ型3例、Ⅵ型1例。经医学检测,附带损伤中包含了侧副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以及其他复合伤等。

1.2方法

在手术前,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对患者进行麻醉,利用止血带控制患者大腿血管,防止出现大出血[2]。取患者自体骼骨,从患者自身选取骨条并修剪,使之能填充到关节面下方。判断患者胫骨平台骨折类型,在胫骨近端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包括前外、前内、后内、多种方式联合等。另外,后内入路需医生切断患者部分国基腱与腓肠肌内侧头。医生切开患者关节囊,对关节面进行解剖复位,翻开半月板,将关节面充分暴露,将移动的骨块进行复位。当发现关节面塌陷时,应利用医疗工具将其撬起,将骼骨填充到胫骨平台缺陷区,将细小骨条严密填充到患者关节面下方,并使之均匀分布,保证关节面无下陷。将关节复位后,以克氏针对关节进行临时固定,利用C型臂X线机对手术骨面进行透视,确认复位是否正确,后以钢板对其进行固定,并以螺钉加固。若患者有侧副韧带及半月板损伤,医生要对其进行处理。在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管球,术后3h后若无异常情况可对患者进行拔管,并对患者肌肉进行收缩训练。另外,患者用于固定的石膏可在4~6周后拆除,并在之后对患者复位胫骨进行负重与屈伸练习。8~12周后,若患者复位胫骨恢复情况良好可进行完全负重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

以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搜集:优(患者膝关节伸曲15°~130°之间,行走时无疼痛与障碍)、良(患者膝关节伸曲30°~120°之间,行走时偶有痛感、行走轻微障碍)、可(患者膝关节伸曲40°~90°之间,行走时痛感明显、行走中度障碍))、差(患者膝关节伸至40,屈<90°行走时痛感剧烈、行走重度障碍)。注: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结果

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以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搜集与分析,具体如下:优18例(56.25%)、良9例(28.13%)、可4例(12.50%)、差1例(3.13%)、优良率84.38%(27例)。

3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的术后恢复主要以恢复患者的胫骨功能为主[3]。在后期恢复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不同患者恢复情况不一的情况,经临床调查,影响胫骨后期恢复的原因具有复杂性。

3.1术前检查手术指标

医生利用CT三维对患者的胫骨平台骨折情况进行检查,明确骨折面及严重程度,并结合MRI检查患者胫骨平台骨折附近的韧带与软组织损伤情况,并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手术排除标准:①无明显移位骨折②关节面塌陷<2毫米,无碎裂。③骨折面水平移位、分离<5毫米。④全身状态差,身体各项指标未达到手术标准。

3.2胫骨平台骨折手术要点

医生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满足减少软组织剥离与充分暴露两个条件,在不影响复位前提下对患者进行充分植骨。可将关节面矫枉过正,防止术后高度丢失[4-6]。避免胫骨平台横向增宽,避免骨赘等。后续以克氏针临时固定,透视确认复位是否满意、处理患者附带损伤等。

3.3术后功能锻炼

在术后3h后对患者进行拔管,进行肌肉收缩训练。另外,用于固定的石膏可在4~6周后拆除,并对患者复位胫骨进行负重与屈伸练习。8~12周后,若复位胫骨恢复情况良好可进行完全负重功能锻炼。对主动练习效果不佳者可使用CPM。据调查表明,过早开始负重训练易造成螺丝及钢板松动,骨折移位。

3.4术后效果不佳原因

本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恢复情况为差,其主要原因有:①女性患者忍痛能力较差,因疼痛不愿主动练习。②年纪偏大,因骨质疏松,软骨退变,创伤发展为骨性关节炎。③骨折处韧带与软组织伤势国中,固定时间长。④患者骨折程度重,关节面粉碎,关节软骨脱落。

4.总结

第一年龄、第二骨折类型、第三合并损伤情况,第四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第五手术期间的客观条件等因素均为胫骨平台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于临床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术后康复计划的实施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苏郁,穆龙,王佳喜,等.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策略分析[J].医药界,2020(14):0112-0113.

[2]张富国,周健.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体会[J].浙江实用医学,2006,011(004):283-283.

[3]段志明.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14(No.191):56-56.

[4]蒋靓君,李杭,李伟栩,等.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再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19,039(014):845-854.

[5]辛曾峰,李杭.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不同期感染的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2019,35(002):136-142.

[6]王广超,吕志刚,李伟标.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06):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