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看“美术教学中创造素质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静看“美术教学中创造素质的培养”

谢义军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三小学校

内容摘要:在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美术教育中应注意创造素质的培养。创造素质的培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但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阶段主要是进行创造素质的启蒙教育,在教学中一定要特别重视学前儿童及一至三年级学生的授课方法和观点,决不能因为是低年级学生就随随便便去授课,小学生想象能力丰富,对事物充满着幻想同时又有大胆地去创造,他们在认识事物、观察和事物时都具有自己的观点及表现语言,这种观点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是没有受过任何规划戒律左右的,纯属于一种新奇的感觉和个性能力的外在表现,它是创造意识的胚胎,是个性发展的起源,是艺术发展的内在因素,是学生个性创造能力的早期表现,这种能力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 培养 发展 创造精神

正文: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关键。国家全日制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是因为当今人才的多种素质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创新的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而在美术教育中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的培养帽是有利时期。

美术教育中应注意创造素质的培养。创造素质的培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但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阶段主要是进行创造素质的启蒙教育,在教学中一定要特别重视学前儿童及一至三年级学生的授课方法和观点,决不能因为是低年级学生就随随便便去授课,小学生想象能力丰富,对事物充满着幻想同时又有大胆地去创造,他们在认识事物、观察和事物时都具有自己的观点及表现语言,这种观点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是没有受过任何规划戒律左右的,纯属于一种新奇的感觉和个性能力的外在表现,它是创造意识的胚胎,是个性发展的起源,是艺术发展的内在因素,是学生个性创造能力的早期表现,这种能力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而教师应特别注重如何更进一步去启发培养,使这种潜力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和作用,当然有这种能力的学生不是一部分而是大部分。因此教师应一分为二的对待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应作出相应的变化,不应以一种或有限的几种教法施教,而应找出相通的教法施教于学生,更不能以教师的审美观取代之一,一旦有这种现象,就意味着将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被抹杀在萌芽状态。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美术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择优

我们都知道,要到达一个目的地,可以用许多种方法,可在这些方法中有些方法最节约时间,是最效的。而有些则可以进行改进,或者是徒劳的。这些方法可以淘汰。因此,我们教师中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归纳提炼,不然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小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甚至把学生培养成工匠,往往在教学中采用某种方法技法去表现事物,以达到某种创造能力,最佳表现而失去造型之类的实质性因素。

齐鸣先生在《美苑》94年第66期《从结果起步》一文中有过这样的论述:现在教学应注重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创造能力入手,教时应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领会和体验,而不能重新学习那些已被以往教学证实的东西,虽然同属于基础造型训练的范畴,却要有鲜明艺术语言的新倾向,是教学从根本上摆脱过去教学中那种被动生、烦琐性、表面性的倾向。

在学生中只注重结构,在具体操作中通过尽可能与对象物相似的摹仿,而就是在明确的造型因素基础上,以强化的表现性方式给对象以归纳和提炼的艺术加工,培养学生以结构的表现而不限于具体对象本身的组织形态,还须扩充到画面总体的搭配构造关系上,用尽简化的造型因素去构造和重新组成与自然对象拉开一定距离的画面形象,更注重以个性的审美判断和物化方式给予对象以富于表现性的强调,以个人的理智和情感方式分析和表现对象,同时也兼备了很强的绘画性和形式感。这就要要求在教学中怎样合理地去运用。例如:我在上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4课《泥巴真听话》中,我先反和好的泥拿在手中,对学生说到:小朋友,你们看见谢老师手中泥巴了吗?(提醒学生注意手中的泥)这可不是~块普通的泥,它能变成很多很多好玩的东西,你们相信吗?(设悬念)我趁势捏起泥来,不一会儿,手中的泥变成了小蛇、小青蛙、小鸟、小狗……学生被老师的示范迷住了,纷纷举起了小手来,告诉老师,我还能变出面包、小房子、小车……那种积极劲儿,使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开了。在学生捏泥中学生的思维毫无约束,大胆用自己的小手心情表现那些寻常的形象,有的学生采用拼凑、整合,或用大块泥,或用小块泥,或长条形、三角形……在组合中让自己的创造思想得到心情的挥洒,充分体现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他们表现出了稚拙,有趣的可视形象.对于这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远比向学生传授纯技巧更有价值。

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低年级和高年级之间的差异

创造天才是以自我的思维个性创造为基础的,因而能使美术教学获得一种新的特色和审美价值,在认识和表现对象组织和构成画面体现出独立的审美价值。

小学低年级学生与中高年级相比,低年级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表现很突出,但中高年级却相反,其创造能力好象被客观的个性创造能力表现很突出,但中高年级却相反,其创造能力好象被客观的造型因素或意识领域所规畴,从而其个性创造能力很迟钝或自行消失,不象低年级学生把事物表现得天真烂漫富有生机,其创造的表现充满着新、奇、鲜、绝的艺术形象,使欣赏者从这种画面中品尝出什么是童画世界,什么是艺术创造。作为这一特点是高中低年能学生音质明显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教学方法向适应性发展,以符合小学理和心理特点为基本要点,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创造能力为前提条件,更进一步深化教学方案,决不能将所有学生混为一谈,不分层次或对低年级美术教学不够重视而流于形式呈中途夭折或是其它学科教师兼任,这样所造成对开发新智和学生个性创造能力的培养有严重的不良后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在美术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美术小组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创造天才得到了更为全面和谐的发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应以课本为依据,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具体讲授每幅画的全部内容,分析作者的作画意图及表现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学习什么。利用课外美术小组活动,使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表现出完美的美术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在创作美术作品时教师不应强调或要求学生怎样去做,要绝对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或权力。

(2)教师千万不要用自己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作品,否则也会伤害学生的积极创作性和良好的兴趣。

三、教师自身的艺术功力对学生的影响

在施教中,把美术教学仅当作调剂性的课程来对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全面系统地掌握这门艺术的发展规律。美术教学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是学生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

小学美术的授课方法大多以这样的形式而存在:一是套用成人的学画方法,二是利用儿童天真幼稚的特点进行创作辅导,低年级生对美术并不理解,但对结构色彩的模仿性很强其创造是按照教师教导的模式法进行的。其创造水平会受到教师的影响,甚至创造教师水平的体现。

教师把自己的审美情趣、艺术功力注入教学,并以自己的方式去强化学生速成提高,这种方法和在生基本技能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就因材施教的方法都是教学上的实用主义虽然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却有其不利的因素。具备一定造型的学生常常急于寻找自己的样式语言,但由于缺少对个人偏爱与他人特色的细辩能力,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师个人的魅力所代替。囿于自身功底和修养的限制,仅只学得样式皮毛却去磁用于客观对象,以取代自己眼睛的感受,从根本上潜在的把生导向了对外部样式追求,结果技巧洼没练出来,最重要言与是丢掉自我,失去了艺术语言的个性化表现。但是在强化自我的过程中,不能放弃传统的基本知识,在追求样式的变化中,不能没有根本。对于基石击教学一定要弄清楚问题为本质要求,使生明确这个过程就要认真具体地解决诸如物体结构、比例、透视、色彩等很现实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牢固地撑起自己的造型能力及艺术表现力,到了提高阶段,不至于因为缺乏基础造型能力而失败,使个性的思维语言失去了表现基础,也不至于成为有皮、肉、筋骨而无髓的作品。

四、美术欣赏课中也不能忽视

在开发新智、培养个性能力方面,教师应在一些欣赏课中通过范画来启示学生大胆的发挥个性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幻想,对被欣赏作品加以分析并试用语言描述作品的内涵、作画意图及绘画语言的表现方式。同时与写作看图说话有机制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具体思维中悟出抽象语言进入巧妙的艺术境界。例如:小学美术教材第一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中一幅欣赏作品<洗澡>,这幅作品是美国苏联画家卡萨特所作。画家选取了情节中最具典型的一瞬间,对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刻画,妈妈坐在凳子上,抱着自己的小女儿,正在给她洗澡,孩子依在妈妈的怀中,是那样的幸福快乐。

因周围的环境是那样的整洁、自然、温馨,从生动的画面气氛中学生可以领悟出个性创造能力的独立性和具体存在方式,艺术中抽象变得更为具体形象,这样更有利学生的抽象思维过渡到抽象表现中去。


参考文献:《美苑》







2016.1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