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共融,同步发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读写共融,同步发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王锐霞

成县店村学区,甘肃 陇南 742500

摘要:杜甫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古诗不仅充分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也阐明了读书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生才能在长期的阅读积累中慢慢写出好文章。读书是语言输入过程,而写作则是重要的输出途径。只有源源不断地高质量输入,才能更加高效地输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展开积极探索,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引言:我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丁有宽曾说过:“读写结合,一举两得,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阅读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在高质量的阅读过程中不断体验、感悟、思考、沉淀、升华,才能在写作中写出读感,实现以读促写,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提升语言综合能力。但是很多教师始终对如何构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摸不到思绪。对此,笔者结合个人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读后仿写,以读带写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生活阅历、知识积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创作能力相对有限,再加上接触写作的时间本身就相对较短,的确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模式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在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仿写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也是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一种重要途径。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中《白鹅》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然后指导学生品读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并鉴赏文章中拟人、明贬实褒等修辞手法,从而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作者虽然说“养鹅等于养狗”,其实这也是对白鹅的一种赞美,作者认为鹅和狗一样忠诚。在课文讲解结束后,教师便可引导学生以“白鹅”为切入点,仿写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并模仿作者的修辞手法,描写动物的特点、习性等,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不一定写喜爱之情,只要学生能够真切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就是成功的写作,从而真正实现以读促写的目的。

二、以写促读,拓展阅读

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学生如果读后不写,就会出现读后无感的现象,教师也难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测与掌握。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也可以把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感想进行充分的表达,进一步促进自身阅读能力以及领悟能力的提升。在写的过程中,学生又一次内化吸收了读时吸收的知识。学生可以将阅读过程中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到写中,也可以将阅读中学习的文章结构运用到写中,在借鉴阅读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作。

教师为学生布置一个命题作文,学生根据题目类型来对提纲进行确定,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制作一个思维导图,无论是通过列提纲的方式,还是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都体现了学生对平时阅读所积累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在明确提纲的基础上,将具体的写作内容在自己的脑海中进行构思,确保内容的完整与充实。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对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体过程,同时也是对写作素材进行积累,通过写作素材来对日常阅读进行反思的一个过程。可以说,这样的写作方式是以写促读的有效方式,学生在自身表发能力提升的同时,自身思维得到了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一个变化过程。学生通过写作,思维及能力得到同步提升。如果说读是学生在沿着别人走过的路线来行走,那么写就是沿着别人走过的路来创造全新的内容。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对自己在阅读中的不足进行反思,进而对自己的阅读方式及方法进行改进优化,最终实现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补白练笔,激发写作创意

补白,指的是针对文章结尾存在表达未尽之意时,结合原文内容与自身理解进行想象与创作。因此在以补白为形态的练笔进程中,就要求内容要与原文具有直接的连接属性,而仿写则略有不同,补白相对来说更加灵活多变,对于小学生的心理适用性较强,而仿写需要学生严格按照原文的结构或主题或形式进行写作,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且不利于激发创新思维。补白练习更不受拘束,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还是学生直抒胸臆、表达内心情感的有效途径。同时,小学生恰恰又是具备无限想象力的年龄所在,补白练习更符合他们的天性,是教师可以采取的重要教学手段。

例如在学习《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课文时,由于其结尾相对比较开放,因此具有补白练习的空间。首先,笔者要求学生再次回味这篇童话的结尾,并展开一定的思考与想象。其次,笔者通过问题引导,提出指导学生补白练习的方向:同学们,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在飘着的时候,鸟太太会对他做些什么和说些什么呢?其他人会怎么看待这件事呢?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感觉,吧故事结尾续写出来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练习。最后,笔者还会要求学生在练习完成后进行阅读展示,比如可以采取同桌互相欣赏的方式,让他们相互鼓励和提出建议,甚至还可以挑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并张贴在黑板报上作为鼓励。

四、课外拓展,深化读写兴趣

对于语文课程而言,课外拓展对学生能力的影响极为重要,尤其在当前部编版教材背景下,更需要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独立阅读、整本书阅读等途径和方式,强化学生的阅读技巧与经验。因此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课外拓展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首先,在每学期初,教师都可向学生提出本阶段可选的课外读物推荐书目,一般由必读与选读两部分组成,既要强调必须掌握的阅读内容,也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开放和选择性,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形成读书的兴趣爱好。其次,则要进一步推动读写结合的拓展方式,比如每月可以开展一次读书分享会,学生在分享自己阅读的书本知识与内容后,顺势就可以完成相应的读后感写作,或者写出读书心得,不仅可以抒发学生心中的情感,而且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传阅,互相学习和促进。最后,还应进一步强调读写结合的练习效用,读是学生输入的环节,而写则是完成输出的过程,因此除了读后感之外,笔者每月还会组织学生内部作文竞赛,以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并能够真正将阅读中积累的词语、知识以及文化运用于写作之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语文素养的培养需求,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必须要发挥读写结合的双重效能,让学生能够积极地通过“读”完成持续性的语言输入,并同时能够通过“写”实现语言的输出练习,进而真正让学生从综合能力与素养方面得到健全成长,成为新时代下的具有良好品格与人文素养的重要人才。

参考文献

[1]蒙古巴达拉.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索[J].中国农村教育,2020(18):03-104.

[2]王永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6):53-54.

[3]杨天菊.读写结合促表达——浅议小学中段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