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 切口负压引流管可减少切口脂肪液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腹部 切口负压引流管可减少切口脂肪液化


贺绍敏,高兴莲,许玉雯,唐进红

昭通市中医医院产科 657000



摘要:目的 深入腹部切口肥胖患者中,探究皮下置管负压引流在脂肪液化中的预防价值及使用重要性。方法 于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我院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的肥胖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患者完成此次研究,平均划分为置管组和无管组,最终对比两组患者的甲级愈合率、脂肪液化发生率和切口并发症发生率[1]结果 腹部切口置管组患者愈合率高于无管组患者愈合率,分别为80.65%和61.29%,且置管组的脂肪液化发生率和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皆低于无管组,置管组脂肪液化率仅为6.45%,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无管组脂肪液化率为32.26%,并发症率为38.71%,三组数据差异显著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皮下置管负压引流防止肥胖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效果显著,患者可放心修养直至康复,这种手段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皮下置管负压引流;防治;肥胖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在产科手术中,横向切口往往比纵向切口常见,纵向切口多出现于急重症,脂肪液化作为术后切口常见的并发症,预防这类并发症出现是相关医生的重大职责[2]。而相比于普通人,肥胖患者更易发生脂肪液化并发症,无形中加大了相关医师的手术压力,尤其是在纵切口手术中脂肪液化发生率增加,采取更为有效的预防办法方为患者提供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也由此引申出了此次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研究的肥胖患者共计62例,皆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属于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与院方签署《研究同意书》。患者中最大年龄为41岁,最小年龄为17岁,平均年龄为?岁。置管组患者和无管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明确脂肪液化标准

(1)切口表面渗出血清样;

(2)肉眼可见漂浮的脂肪滴;

(3)无脓性物;

(4)切口周围红肿;

(5)渗出液培养无细菌生长。

1.2.2准备好相应材料

包括一次性吸痰管、一次性负压引流壶、负压吸引压力、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和一次性医用透明贴膜,为医院统一使用规格。

1.2.3开始治疗

(1)采用电刀切割组织,电刀强度事先规范调整,避免短电刀与脂肪组织长时间接触,杜绝反复切割组织问题出现,防止脂肪组织遭到破坏;

(2)关腹时采用大量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将坏死脂肪组织清洗掉,保持切口周围干净、无杂物;

(3)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其中的置管组于腹直肌前鞘缝合后将10F一次性吸痰器置入前鞘上方,依置入切口长度修剪1-2个椭圆形侧孔,从切口最低点引出并连接500ml一次性负压引流球,不缝合脂肪,直接皮内缝合皮肤切口;无管组缝合腹直肌前鞘后不放置负压引流管,术后的24-36小时换药挤压切口积液。

(4)发现切口脂肪液化问题,置管组在不拆线前提下在切口最低点按照液化腔长度于皮下置入修剪好侧孔的一次性吸痰器,连接规格为500ml一次性负压引流求,覆盖一次性医用透明贴膜;无管组采用TDP照射的辅助方法。

(5)期间以服药方式预防切口感染问题产生。

1.3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脂肪液发生等。

(2)观察患者脂肪液化发生情况,最终统计脂肪液化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采集数据皆录入SPSS20.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619c8118b450e_html_d8ad92ec8b9f14bf.gif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患者治疗效果对比结果详见表1。从表其中可以发现,置管组的甲级愈合率远高于无管组,患者多出6例;脂肪液化发生率上,置管组发生率远远低于无管组,分别为6.45%和32.26%;其他并发症方面,置管组仅有例,无管组有12例。三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的脂肪2液化为一种并发症。

表1 两组患者预防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甲级愈合

脂肪液化

并发症

无管组

31

19(61.29)

10(32.26)

12(38.71)

置管组

31

25(80.65)

2(6.45)

6(19.35)

P

P<0.05

3、讨论

脂肪液化是腹部纵切口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预防脂肪液化中,肥胖患者的预防难度更大,当前迫切需要有效的预防方法,方可让患者安心静养并快速恢复健康,可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3]

本次研究主要将62例腹部切口手术的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置管组和无管组两组,在对比甲级愈合、脂肪液化、并发症相关数据中,明确皮下置管负压引流防治肥胖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价值及作用[4]

研究表明,置管组患者预防疗效更为突出,甲级愈合率在80.65%,脂肪液化率仅为6.45%,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而无管组甲级愈合率为61.29%,脂肪液化率为32.26%,并发症率为3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总而言之,研究可以印证皮下置管负压引流可以在防治肥胖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起到积极作用和影响,可以让患者放心静养并无需过多担忧脂肪液化问题出现,可以让患者对治疗效果更满意,这种手段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戴维,秦勇,陈念平,谭小宇,陈明,缪辉来.皮下置管负压引流加微波治疗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J].广东医学,2010,31(11):1460-1461.

[2]张莉,周筱翔.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及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3):161+164.

[3]刘娟,黄春梅.对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术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4):231-232.

[4]杨永光,刘丽娟,林满洲,张谷裕,鲁才杰,莫艾,李明意.自制硅胶负压引流系统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6,34(06):647-649.

[5]陈其庆,姜平,胡志奇.自制负压引流系统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继发感染创面13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10):110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