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进展

刘心素 卢东彩 张莉波

新疆军区总医院 新疆省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髋骨骨折是指患者股骨颈或股骨转子间出现骨折症状,高发于65岁老年群体中。是影响老年人群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髋骨骨折发生率逐渐上升。对于该病情的治疗多采用手术疗法,同时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也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将着重阐述当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现状分析、影响其术后康复因素以及术后康复护理干预等方面。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临床进展。

关键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康复


近年来随着国内已进入深度化老龄社会,老年群体数量激增。由于肢体关节功能退化、身体协调功能降低、骨质疏松的原因导致骨折状况频发,髋部骨折则是其典型代表之一。针对该病的治疗多倾向于手术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临床生存率,同时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我们将对当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护理进展作以下综述。


1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现状分析

临床调查显示。手术疗法对于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成效显著[1]。术后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在围术期内开展早期活动,将加快患者疾病进程,提升后续生活质量。 霍妍[2]等人研究表明,存在25%~70%的患者术后半年到一年内髋关节功能接日常自理能力无法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水平。另外有王可心等人[3]发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通常缺乏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术后防脱位知识掌握程度,仅为60%;对于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知晓率也仅为55%,另外能够做到自主实现功能锻炼的患者更少,仅为25%左右。因此当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不佳,与术后康复锻炼成效欠缺存在正相关联系。

2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因素分析

2.1年龄

老年群体普遍记忆力下降,领悟能力较差,并且大部分老人文化层次较低,对于自身疾病知识的认知、接受能力不足;同时患者机体系统功能退化,这都会对术后康复造成不利影响。李金奇[4]等人研究表明,评估患者3个月后的临床成效,发现年纪较小的患者术后康复速度相对较快。

2.2手术方式

当前针对该疾病多应用手术疗法进行治疗,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体内固定物及置换基础也得到创新与完善,采取内固定术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当前老年髋部骨折的主要术式。在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患者康复进程加快,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患者可进行早期负重训练,并且其近期疗效也优于内固定术,因此在临床中大部分患者会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加快患者愈后康复。

2.3基础病症

根据数据报告显示,针对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基础病数量、疾病类型等进行分析,观察其并发症与患者功能康复健康状况、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表明,80%以上的老龄患者均存在基础性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为发病率最高的病症[5]。部分患者因术后并发症而失去行动能力,生存率显著降低,而肺炎则是高龄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

2.4心理情绪

临床中存在明显抑郁症状的老年患者肢体操作功能、生活自理功能评分显著较低。由于疼痛、丧失治愈信心等原因,患者滋生不安、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使得患者意志消沉,长期卧床缺乏功能锻炼机,会导致肌无力,关节僵硬等,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3老年髋部骨骼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干预

3.1基础病情护理

给予患者一般护理干预,同时实施个性化的疾病护理,主要从患者饮食、心理、疼痛、健康宣教以及术后随访等方面展开、实施多元化的干预治疗。具体包括监测基础疾病、对症治疗,同时增加日常营养,选择适宜患者的手术方案及手术时机,应用多元化镇痛疗法,叮嘱患者完成早期功能训练等。

3.2术前训练

由于患者出现骨折症状,因此术前肢体关节疼痛感较为强烈,所以术前功能锻炼主要围绕关节周围肌展开,包括关节活动以及肌力训练。同时强化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缓解不良情绪,明白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对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临床护理依存性。

3.3术后功能训练

对于行内固定术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第1天即可引导患者完成小腿踝部的自主活动。同时锻炼肱四头肌、腓肠肌;遵医嘱完成膝关节屈伸、调节髋、膝关节功能。为避免术后过早或者锻炼导致骨断端移位,因此术后第1~3个月均以床上锻炼为主要形式。后续根据身体恢复状况,选择负重、行走锻炼,另外针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在术后当天完成踝泵运动。舒展肱四头肌,术后1~2d完成屈髋、伸髋、抬高腿部运动,3~5d后,完成主动肢体关节训练,术后1周,开始站立、行走训练。

3.4院后指导

骨折患者需经历漫长的康复过程,因此患者居家护理也尤为重要[6]。因此需要完善家庭随访。术后1~3个月,保持1周/次的随访频率,可应用电话微信或上门随访,了解患者居家期间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予解答,使患者居家内也能得到良好的护理干预,后续可改为1月/次,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增加训练量、时长,避免运动过度,引起关节肿胀疼痛,造成2次肢体关节损伤。因此应尊重个体差异遵医嘱完成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4结语

综上所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属于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康复过程。需要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根据自身机体耐受状况逐渐增加训练量及训练时长,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方案,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关节功能,同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临床生存率。利用患者疾病转归。

参考文献

  1. 李晓凤,朱晓萍,于晓丽,等.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5):3382-3389.

  2. 霍妍,彭贵凌,刘均娥.基于生命帮助计划的多学科协作干预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J].护理学杂志,2020(11):24-26.

  3. 王可心,范江,李雪,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长期强化家庭康复训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024(014):P.2158-2163.

  4. 李金奇,崔北辰,王军强,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2年内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1,23(03):209-215.

  5. 游月烊,孙凯,严敏.手术时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病死率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20,36(01):58-62.

  6. 陈晓斌,张建政,赵建文,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天内死亡风险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07):81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