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幼儿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

吕鑫荣

平顶山技师学院 河南省平顶山市 467000

摘要:幼儿舞蹈对于幼儿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兴趣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对幼儿的舞蹈学习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教师在指导幼儿舞蹈活动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活动选材与幼儿年龄特征不符;教师教学方式存在偏差等,幼儿园也存在偏重语言、健康、科学活动而忽略舞蹈艺术活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开展舞蹈活动,培养幼儿舞蹈学习兴趣。

关键词:幼儿舞蹈,学习兴趣,舞蹈学习;兴趣培养

幼儿是天生的舞蹈者、韵律者,幼儿舞蹈在幼儿教育中更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及智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学习舞蹈可以使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幼儿在参与舞蹈活动的过程中,想象力、表现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学会通过舞蹈,欣赏、理解、表现音乐内容。

兴趣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影响幼儿舞蹈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幼儿学习舞蹈时,家长和老师都应着重关注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幼儿在喜欢舞蹈,对舞蹈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一、幼儿舞蹈学习的特点

幼儿学习的特点对幼儿舞蹈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3-6岁幼儿在学习时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各个幼儿对舞蹈动作的理解也存在着差异,这就导致幼儿舞蹈发展水平不一致,因此,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活动时需要根据幼儿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舞蹈动作的含义,从而更好地运用肢体动作加以表达,让幼儿感受到学习舞蹈的乐趣。

同时,幼儿舞蹈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一方面,舞蹈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提升幼儿的审美修养,幼儿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能够得到更多与同伴合作的机会,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发展。另一方面,良好的舞蹈表现力能够帮助幼儿在学习舞蹈时更好地伸展肢体,促进了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

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好奇心,情境创设对于尚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的幼儿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培养幼儿舞蹈学习兴趣时,教育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教育方式,让幼儿了解到学习舞蹈的乐趣,从而促进舞蹈学习兴趣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舞蹈学习兴趣的策略

2.1加强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

许多教师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舞蹈活动以及怎样培养幼儿舞蹈学习兴趣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惑。由于幼儿园较少开展舞蹈相关的活动,导致教师不确定怎样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她们认为,如果只是单纯地要求幼儿通过模仿动作来学习舞蹈,会让幼儿感到乏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但让幼儿跟随音乐进行即兴舞蹈又会导致纪律混乱,且幼儿可能无法做出适当的动作。

幼儿园管理者在管理幼儿园事务时,对于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也要多加关注,并及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意见,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提升专业素养,使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也应该调整教学活动安排,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舞蹈教学活动次数,而不是只在节日庆典时才要求幼儿学习舞蹈以供表演,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幼儿舞蹈,促进幼儿舞蹈学习兴趣的养成。

幼儿教师作为教育者,要想帮助幼儿培养对舞蹈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从自己做起。热爱舞蹈,做好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园方在开展培训课程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培养教师对舞蹈的热爱,以此帮助教师更好地投入到舞蹈教学中去。教师在活动中的情绪能够很好地带动幼儿情绪,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舞蹈,同时有效地提升了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2.2运用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在学习舞蹈时,一些幼儿往往难以理解音乐曲调的涵义,因此在动作连贯上就会显得单调呆板。幼儿只会机械地模仿教师的动作,对于音乐的含义以及舞蹈动作所要表达的意义并不了解,想象力和表现力因此受到制约,动作也就显得僵硬、不自然。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在开展舞蹈活动时,要尽可能地调动幼儿的感官,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含义,从而体会到舞蹈的趣味性,培养幼儿的舞蹈学习兴趣。

由于幼儿尚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灵活运用语言和肢体创设情境,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幼儿融入音乐、投入舞蹈活动。例如,当学习《草原小牧民》时,由于幼儿没有草原生活的经历,难以理解音乐,学习兴趣也因此受到制约。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出示图片、播放录像,并通过生动的语言向幼儿介绍草原风俗,让幼儿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内涵,为舞蹈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游戏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合理运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新疆舞蹈《摘葡萄》时,教师可以先运用语言创设意境:“葡萄园里的葡萄熟啦!小朋友们快快来,我们一起摘葡萄!”同时,教师根据音乐做出摘葡萄的动作,幼儿对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学习。通过教师的正确且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幼儿能够很快地掌握“摘葡萄”这一舞蹈动作,并能够根据音乐的变化,对动作的幅度及速度进行调整。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游戏得到了提升,学习舞蹈的兴趣自然也会得到提高。寓教于乐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舞蹈的快乐,从而激发舞蹈学习兴趣,让幼儿喜欢舞蹈,愿意参与到舞蹈活动中。

2.3教学材料的正确选择

在舞蹈活动中,音乐的选材尤为重要。节奏鲜明、活泼欢快的音乐更便于幼儿理解。正确的音乐材料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音乐,感受音乐中的节奏与情绪,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比如在进行“东北秧歌”的舞蹈教学活动,教师选用的音乐节奏明快,情绪高昂,幼儿在听到音乐后,情绪得到了较大的调动,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此,教师在选择音乐教材时,要尽量选择贴近幼儿生活、节奏鲜明的音乐,正确的选材能够更好地调动幼儿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幼儿舞蹈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舞蹈学习兴趣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观点和行为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加强家园合作对幼儿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开展舞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拍摄幼儿跳舞的照片或视频,以供家长了解幼儿的活动参与情况,引起家长对幼儿舞蹈的重视,达到共同教育的效果。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幼儿舞蹈的重要性,幼儿园可以开展亲子舞蹈活动,邀请家长加入教学活动,与幼儿一起学习舞蹈,让家长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舞蹈的乐趣,从而改变对舞蹈的看法,能够支持幼儿学习舞蹈。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舞蹈教育观,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使其认识到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改变教育方式,在练习基本功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舞蹈的学习,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舞蹈。


3结论


近年来,家长们逐渐意识到幼儿学习舞蹈的好处,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为幼儿报名参加舞蹈课程。但家长们的重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而忽视了幼儿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幼儿来说,学习舞蹈能够更好地发展想象力和表现力以及创造力,除此以外,学习舞蹈也能使幼儿的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如果在幼儿对舞蹈缺乏兴趣的情况下还要求幼儿学习舞蹈,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对幼儿的身心产生危害,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教师作为幼儿的教育者,在开展舞蹈活动时,更要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还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帮助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舞蹈学习兴趣的重要性,通过与家长的配合,更好地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罗棚.关于增强幼儿舞蹈学习兴趣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5,(22):224-225.

[2]李韵葳.如何培养幼儿舞蹈学习兴趣[J].戏剧之家,2016,(1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