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模式下的电力碳排放指标浅析

/ 2

低碳发展模式下的电力碳排放指标浅析

董哲恒 王志军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浙江舟山 316000)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了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双碳”目标的提出给中国社会带来经济转型压力和清洁能源发展动力,是挑战也是机遇。尤其能源结构的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因素。

一、电力碳排放概述

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既是时间的承诺,也隐含了峰值的约束。现有化石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电力和交通运输业。三大行业贡献了国内碳排放总量的80%。而煤炭利用产生的碳排放量又占能源消费碳排放的80%左右。我国电力生产又以煤电为主,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较高,降低电力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势在必行。中国电力企业在“3060”双碳目标的驱动下,面临着艰巨的能源结构变革,如何科学引导企业进行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产业结构优化建议、提升电力用能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首当其冲的是建立高效、实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建立碳排放指标和评价标准,完善理论体系。在此前提下,电力碳排放指标应运而生。

二、电碳指数模型

“电碳指数”是依托电网公司实时电量数据,并综合考虑相关行业用能比例建立数据模型,通过电量数据将行业所有用能量折算为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即每消耗一度电所对应的碳排放量)。本论文依据《IPCC温室气体指导方针目录》中有关碳排放量估算方法对碳排放进行测算。电碳指数模型数据包括直接排放量和过程排放量,合计碳排放占比覆盖率高,本文结合分解分析法修正电碳指数:

1.全行业电碳指数模型

619aff2e006a0_html_f594a72275a4b228.png

2.规模以上企业电碳指数

为优化电碳指数,选取各行业具有典型代表的企业的碳排放数据进一步修正。

619aff2e006a0_html_c05889b0997a196d.png

619aff2e006a0_html_895c7a16ca502911.png

3.全行业电碳指数修正模型

619aff2e006a0_html_b4ef6df89dc9d78f.png

4.单个企业碳排放量修正系数

619aff2e006a0_html_181dbe08d0485ede.png

三、电碳指数的适用性

现有的碳排放指标是用GDP衡量的碳排放量,指的是产生万元GDP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但是GDP数据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限制了它在运用时的广度、深度、准确性和及时性。具体表现在:

1.GDP数据的时效性不足。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现有的GDP数据是年度数据,具有滞后性。无法准确反映经济运行的实时情况,更无法精准测量碳排放的周期(季度、月、日)强度,在实际运用中时效性差。

2.GDP数据来源的公开性低。GDP数据是抽样数据,因其统计口径不一和统计难度大,造成了GDP碳排放数据不全面,难以精准衡量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引导企业科学减排的力度不足。

电碳指数反映的是单位用电量的碳排放量,其数据具有实时性、直观性、完整性、普遍性、开放性的优点。电力数据是与其生产直接相关的,电力数据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生产状况。由电力企业主导的电碳指数研究,可以有效监测各大企业生产和经营情况,实时采集电力消耗数据,进而推算碳排放强度。所以,用电碳指数细化GDP碳排放指数具有可操作性和必要性。电力数据因其覆盖面广,具有全行业测算优势,弥补了GDP数据对服务业等行业统计口径较窄的弊端。也可以防止因GDP数据偏差导致的碳排放强度失真现象。但是电碳指数的大规模运用也要克服以下难点:由于目前采用单一的电力数据,通过行业修正系数法存在一定的系数偏差,需要政府不断充实行业其他用能数据,实时精准发布碳排放数据,将系数偏差调整到合理范围。

四、电碳指数的运用

电碳指数的研究为国内首创,立足于建立企业碳排放管控排放评价体系。

1.鼓励地方政府率先开展示范,成立零碳排放示范区,建立碳排放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指导各行业、企业规范开展碳排量核查。为方便数据统计,可以针对三大产业中重点企业测算电碳指数,根据重点企业碳排放核查调研,修正电碳指数,再根据重点企业全社会用电量推算出碳排量情况。试点先行再覆盖规上企业,最后实现全行业、企业碳排量监测。

2.用电碳指数测算出行业企业的碳排放量,开展全行业碳排放摸底及达峰路径研究,根据实时监测结果实施管控,控制与统筹碳排放量。采用科技方法统计和记录碳排放测算结果,打造数字化平台定期更新碳排放数据,为科学引导企业控排提供数据支撑。

3.根据产业结构和行业布局的特点,筛选和确定跟踪观测样本企业,并开展持续采样,及时完善碳排放系数,定期发布更新结果。电碳指数的测算采用行业、企业指数修正法,势必是动态、发展的过程。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建议采用周期测算修正方式,具体实施情况也因区域、行业、企业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例如电力企业因其碳排放量占比大,对碳达峰影响显著,面临着能源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原有的以煤电为主的发电模式已略显滞后,但是由于我国“多煤、少油、贫气”的能源结构特点,仍有部分以煤电为主的新建项目批复,但清洁能源的建设也全方位提上日程。发电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最终需求结构的转变,即 修正系数的变化。及时修正企业系数,能更精准地监控、预测全社会碳排放量。

4.根据电碳指数划分碳排量等级,以重点行业为抓手,稳步推进减排工作,逐步实现以电碳指数进行控排的监测方法。单一的数据显示方式,难以满足政府、企业了解碳排放情况的需求。可按照分段划分原则,自定义电碳指数区间,借用“二八”法则,划分碳排红线、黄线、绿线。采用一定的奖惩措施,对优秀控排企业进行项目补助,引导红线企业进行碳排放控制或征收碳税,鼓励企业科学减排。

5.利用电碳指数推进政府数据的横向打通,落地数据开放共享和高效管理,强化企业能源数据在政府大数据平台的完整性。数据的准确、及时和完整是控排、减排的关键,现有能源数据获取方式单一、时效性差,其正确性和完整性都有待商榷。政府数据平台的开放将大大助力电碳指数模型修正,更精准地引导企业进行能源结构调整。

电碳指数的推广和运用需要多方协作,政府和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从供给侧、输配侧还是需求侧看,都少不了政府主导,企业推进的过程。

五、低碳发展路径和前景

加速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碳市场的法律地位及相关主体的权责范围。用市场调节的方式引导企业自发进行减排。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创建碳排放、碳减排认证认可机制,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认证认可机构,培养碳排放认证人才,为低碳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速碳捕捉技术研究运用,是实现全方位减排的必经之路。实现“3060”目标应分两步走:达峰前,构建气候友好型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率先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推动低碳发展,实现人均排放峰值;打造低碳产业体系;加强城市低碳建设等为主。达峰后,建议制定包括构建以低碳和近零碳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全国范围开展零碳试点;形成以低碳国际竞争力为特征的产业;全社会建立低碳消费模式等的低碳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盖志杰,王鹏辉.燃煤电厂碳排放典型计算及分析[J].中国电力,2019.12.



[2]陈亮,郭慧婷.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国家标准解读[J].中国能源,2016.7.

[3]易兰,李朝鹏.我国企业碳管理模式探究--基于全国性碳市场的建立[J].科技管理研究,2016.11.

[4]燕百强,张礼兴.国标在发电企业应对碳交易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3.

[5]翟吉人,贾志慧.我国碳交易试点地区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核算方法比较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9.

【作者简介】董哲恒(1977.02-),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碳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