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信息服务制度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2
/ 2

我国公共信息服务制度构建研究

李明洋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要:公共信息服务是我国实现文化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精神修养、信息获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社会发展重要方式。本文主要分析了什么是公共信息服务、我国公共信息服务建设的现状、建设公共信息服务模式的重要意义,最后针对我国公共信息建设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公共信息服务;构建;发展;提高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生活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公共信息服务主要是指包括情报、专利、规则、档案、图书馆、经济、政务公开以及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邮电通信等方面的公共信息服务。政府可以依靠公共信息服务来实现社会稳定、政策公开、保护公民的知情权。

一、关于公共信息服务

公共信息服务的构建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有其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研究公共信息服务模式构建的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公共信息服务。我国的公共信息服务主要包含了情报专利文献标准规定档案研究,图书馆研究经济以及数字媒体,新闻出版等方面的服务。

关于公共信息服务理论,在学术界的主要观点是认为作为普通群众,他们有权利获取公共信息,而政府及相关部门也有责任保存和管理完整的公共信息,除此之外,一些学者还认为政府应该保证公共信息的及时发布让每一位普通群众拥有获取公共信息的权利。

二、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制度的意义

1.提高公共信息的效率

目前公共信息服务制度的建设要与社会保持有机的结合。社会共治主要包括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企业机构的共同介入。在社会机构的多方协助下,公共信息服务制度的主要指向也日趋完善,那就是完善公共信息服务的组织结构和治理责任并逐渐提高公共信息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建设良好的公共信息服务制度,首先可以消除政府在公共信息服务上面与社会公众对公共信息需求的不对等性,矛盾性。虽然近些年我国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但依旧无法满足社会公众对于公共信息的需求。造成这种不足或者是矛盾,主要是因为政府在公共信息服务的深度不够,其所提供的公共信息在内容上、价值上无法满足日常需求。

2.符合社会基本发展趋势

建设良好的公共信息服务制度满足公共信息服务转型的基本趋势。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或者政府在理念上强调了公共信息服务的参与者,如社会机构,政府机构以及普通百姓应该具有较强的分界线,这就使他们成为更加有独立性的个体。每个独立个体之间的交流对公共信息服务的发展极为重要。

3.增加大众参与感

建立良好的公共信息服务制度,可以提高每位公民的参与感。在我国公共信息服务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像其他事物一样,都是由下至上统一安排,坚决贯彻落实相关政策。这样公共信息经过每一个部门或者每一个环节最后再传递到每一位公民手中。在公共信息服务模式中,公共信息会强调公众的表达或者参与,有些公共信息服务项目在内容上体现出每位公民的参与感与使命感。基于这种模式,公众满意度将作为公共信息服务评价的主要依据,使得公众信息需求变得更加灵活,具有极大的创新性。

三、我国公共信息服务发展现状

1.公共信息服务制度不完善

公共信息服务制度不完善,相关部门投入的资金不够。我国很早意识到公共信息服务对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在早期采取了相关措施,大力发展公共信息服务。在公共信息服务模式的大环境下公民们获得了相关的便利服务。但新时代的社会条件对公共信息服务模式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高效率和高质量。

2.群众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作为获取公共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公民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离不开政府的背后努力,公民的素养也关系到公共信息服务的质量。近些年来,我国一些省市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要强化培养公民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高低和公共信息服务落实呈正相关状态,提高公众信息素养尤为关键。


3.公共信息资源配置不均衡

由于经济发展导致我国公共信息资源配置不均衡。虽然我国公共信息服务模式构建与经历较长时间,并且政府已经逐渐加大投入,但公共信息服务终究要受到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经济发展条件的不同,也映射出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状态的公共信息服务,从地理位置来看,公共信息服务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以及内陆的经济发达地区并且城市发展状况和乡村发展状况存在极大的差距。

4.公共信息服务手段匮乏

公共信息服务手段相对匮乏。公共信息服务模式构建离不开相关手段,而在我国关于公共信息服务的平台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全体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一些政府工作网站甚至出现禁止外网访问的现象,也有一些公共图书馆网站经常出现网络瘫痪的状况这无疑对获取公共信息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一些发展落后的地区,甚至没有无线网络使其公共信息服务获取相当困难。


四、我国公共信息服务制度建设建议

1.完善信息需求机制

完善公共信息需求机制。需求的表达是能否实现公共信息服务的基础,要提高公共信息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我们要增强公众对于自身信息需求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立相关信息服务平台,人们都可以在该平台上提出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其次,对于政府来在处理公众对于信息的获取情况时,要减少“中间商”,优化配置直达问题要害,及时获取信息回应公众需求。

2.明确服务对象定位

明确服务对象定位。公共信息服务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一定是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是该项制度的主体。信息的内容方向要时刻与人民群众需求保持高度一致,减少不同区域间的信息配置不均衡现象。政府相关部门应集思广益,广泛听取来自群众的批评声、建议声,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提高公共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资金投入

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资金投入。目前在我国,因经济条件不同而导致对公共信息获取的差异。因此,面对城乡间和不同地区的公共信息服务不平衡,需要政府将公共信息服务纳入国家财政体系,不断加大对于公共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公共信息服务资源的建设力度,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落后地区要加大照顾力度。

4.完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

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保障群众获取信息的能力。目前在我国仍有一部分群众在获取信息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要改变这种现状加大对他们的培训。既需要政府的投入,也需要社会组织,企业等机构的共同参与。对于政府来说,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全民参与义务教育的人口比例,重视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个人素质。

五、总结

总而言之,公共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一定要以社会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为导向,根据需求而不断改进,不断变化,是实现公共信息服务的关键。同时,每一种模式的构建,离不开制度或机制去实现。只有形成了一定的机制,该模式才能长期的保证高效率发展。而机制又需要利益作为驱动。所以政府需要明白公共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效运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毅,王杰.公共信息服务需求机制的构成及其有效实现研究[J].电子政务,2018(10):2-12.

[2]王杰,周毅.公共信息服务模式比较研究[J].电子政务,2018(10):13-20.

[3]陆俊.政府公共信息服务供给机制研究[J].图书馆,2018(05):44-48+92.

[4]周毅,王杰.公共信息服务社会共治内涵与运行机理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03):1-5.

[5]杨爽.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4.

[6]卜冰华.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利益协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7]朱丽娜. 政府公共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