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研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9
/ 2

素质教育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研质量

王家松

宁化城东中学 福建 三明 365400

摘要:传统的物理课堂上,教师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上,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可以套用公式来解题,物理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忽略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始终是物理课的教学目的,只有让学生熟练应用物理知识,学生才能真正认识物理学科,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初中生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认识,强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实践应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成为物理教学的核心与重点。

关键词:素质教育;协同教研;实践探索;初中物理

引言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提取、辨析、概括、推理物理知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教学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在自然现象观察、实验探究、知识迁移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能力,求实创新和反思评价意识淡薄,难以应用所学知识和物理思想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迫在眉睫。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资源开发意义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其是强化对学生物理学科关键能力与良好学科品质的培养,促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及满足终身学习需求的基本素养。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丰富,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等。如果教师直接依据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内容与要求开展常规授课,学生的学习思维容易受到束缚,进而对其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而教师如果贯彻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结合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内涵与目标,有效挖掘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物理课程教学资源,开发面向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课程资源,就可以在丰富常规物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效果,促进他们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比如,在开发面向初中物理教学的校本课程时,教师可以重点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等多种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创造力与思维能力的课程资源,从而借助这些有效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助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研质量的策略

(一)运用分组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实践素养

分组合作学习是契合新课标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自主学习效果有很大帮助.同理,在培养学生实践素养期间,同样可以利用分组合作学习方式,指导全体初中生采取分组设计实验的方式来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在整个物理实验分组实验设计期间,可以强化物理知识沟通和交流,引导他们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来一同完成物理实验设计的相关性质与内容.而通过学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同样可以促进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发展,期间教师可以不开展自主进行演示操作,引导初中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相应的物理实验设计任务,但是教师要做好自身的实验指导工作,保证可以更好地发挥物理实验在促进学生实践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活动

物理方面的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情境、实验现象、生活实例中。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物理认知思维,促使学生经历设想、体验、实践、反思等过程,教师可将教学内容隐藏在问题情境中,充分利用矛盾式、知识相承接式等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围绕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及科学态度,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自主开展探究,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紧密联系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物理教学是没有意义的。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应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物理现象来深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丰富知识面,拓宽学生的物理视野。尤其是一些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学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一章时,教师要注重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在课前创设问题:“同学们,当我们用锯条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热,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寒冷的冬天里,为了让手热起来,你们会使用什么办法?请大家结合本章学习内容各抒己见”。通过学习和小组讨论,同学们很快回答:“锯条发热是因为锯条和木头发生摩擦,部分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故而使锯条的温度升高。在寒冷的冬天里,可以通过搓揉双手,摩擦生热的方式取暖。”这样生活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于讨论,又巩固了新的知识,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度,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

(四)开发生动的影像资源,提升学生物理知识学习效果

信息化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逐渐成为时下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随之产生了众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相较于常规的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借助信息技术形成的影像资源内容更加丰富,趣味性更强,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示抽象的物理知识,对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其中的多媒体课件资源,更是当下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资源。

(五)创设适宜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物理思维

在初中阶段物理学科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初中阶段刚刚接触相关知识,所以决定其中包含许多理解难度比较大的实验知识点或问题.而过难的这些物理实验知识点会使得整体的学习过程表现的比较枯燥,乏味,影响了他们思维能动性发挥,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思维,让他们喜欢上物理实验知识点,可以通过采取情境创设法来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教学氛围,这样可以更好地激活他们自身参与物理实验操作的主观意识,或者调动和发展他们的物理思维,大大提升了他们本身的物理知识学习能力,对他们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现有很大帮助.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将核心素养培养的落脚点放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灵活采取创设问题情境、运用课堂留白、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变革评价体系等策略,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黄俊.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2):14.

[2]曹舜尧.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4):95.

[3]张玲.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