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宁夏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现如今宁夏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王文经

宁夏回族自治区原种场 宁夏 银川 750200

摘要:玉米作为宁夏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与收成状况备受关注。玉米育种作为影响玉米品质与产量的一项关键因素而受到高度重视。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育种技术显著提升,且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实际的育种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进行改进。本文则重点探讨了现如今宁夏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育种;现状;问题;改进;宁夏


引言

粮食农作物的种植及其产量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因此,与粮食农作物相关的问题受到广大民众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宁夏是黄河中上游的四大古老灌区之一,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该地区光热资源较为充沛,且拥有完备的灌溉系统,种植与发展农业具有明显的优势,盛产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近些年来,宁夏玉米的总产量不断下降,而玉米育种是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实际育种过程中不断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目标不明确、育种技术不成熟、经费不足等,往往会对玉米育种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1-2]。基于此,给出有效解决玉米育种问题的几点建议,对于提高玉米育种效率,提高玉米的品质与产量,进而促进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1宁夏玉米育种现状

玉米作为宁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与产量在粮食作物中均占据较大比例。据统计,2014年宁夏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在26.67万公顷以上,籽粒总产量达230万吨左右,占到该地区粮食总产量的60%左右。2016年之后,宁夏玉米种植结构进行了明显调整,其总面积明显增加为32万公顷左右,主要包括籽粒玉米、专用全株青贮玉米、鲜食加工玉米等,其中以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最为显著。

宁夏普通玉米种植品种主要包括先玉335、西蒙6号、大丰30等品种;青贮玉米品种主要为正大12号、桂青贮1号、宁禾0709、屯玉168等;山区种植玉米品种更多,鲜食玉米也是这样。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审定玉米品种数量

19(鲜食品种1个)


6

31(鲜食品种9个)

15(鲜食与青贮品种各2个)

15(鲜食2个、青贮4个)

16(鲜食4个、青贮1个)

26(鲜食4个、青贮2个)

据统计2012-2019年宁夏审定玉米品种共计百余个,具体如表1。由表1可见,审定的玉米品种主要包括鲜食品种与青贮品种一共两种类型。2012-2019年期间一共审定普通青贮品种104个,其中引进审定与宁夏区内单位审定的分别有55个与49个。

2宁夏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

2.1种质资源较为匮乏

由于玉米种质资源在玉米育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受到众多研究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现如今,随着玉米育种技术的不断提升,民众针对玉米种质资源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当前,部分种质资源已经被淘汰,导致玉米育种资源较为狭窄[3]。另外,有关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相对比较落后,突出表现为:未深入研究玉米现有的种质资源,未能明确掌握玉米品种是否具有抗病、抗涝性,对微量元素是否敏感,对玉米种质资源缺乏创新意识等;现有的育种工作者仅仅满足于收集与整理育种资源,对育种资源进行直接或间接利用,未能积极创新育种资源;引进玉米育种的渠道受阻;受到主观意识或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不重视玉米种质引进工作;在玉米育种领域投入的研究经费不足,同时又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地方资金,进而严重制约了当地玉米育种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

2.2缺乏明确的育种目标,无法与农业生产的需求相适应

玉米作为宁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该地区包括平原、山地、丘陵等多种地貌类型,再加上海拔高度、温湿度、土质等生态因素的影响,导致宁夏各地区农田生态环境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各地区选育的玉米品种也有所不同。然而,当前玉米育种未能结合具体的农业生产,其育种目标和实际生产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较为显著。

2.3玉米育种技术方法较为落后

现如今,尽管人们已经成功培育出一些质量与产量较高的玉米优良品种,然而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现有的玉米育种技术依然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未能深入研究玉米育种方法的机理,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进而导致无法与市场对玉米品质、质量提出的高标准要求相适应

[4]。就现有情况而言,当前玉米育种技术的发展水平依然较低,若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与分析。

3有效改进建议

3.1积极扩增与引进玉米种质资源

玉米育种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玉米种质资源的扩增、杂种优势群、杂种优势模式等的研究与改良工作,并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研究,系统化整理与筛选地方种质资源,既有助于杂交育种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又能有效突破玉米种质资源存在的瓶颈[5]。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地方种质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种质资源库。如果有必要还应当比较与分析国外的种质资源,及时改良我国各地区的种质资源。

我国气候多样,主要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在开发玉米育种资源时,应当积极引进与当地气候相适宜的优质的玉米种质资源,充分研究这一种质资源和当地的气候条件,以期能够借助优质的玉米种质资源,使育种效率实现显著提升。通常情况下,亚热带、热带地区玉米种质资源的植株、籽粒、果穗等的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导致其种质资源较为独特,应当有效应用于我国种质资源当中,使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得到明显拓宽。一般热带、亚热带地区利用种质资源的途径包括两种,即为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其中前者指的是有效改良热带、亚热带的适应性,再经过100%的热带血缘自交系统混合,使其能够更好地与温带气候条件相适应;而后者则指的是对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进行多次随机交配,使其温带基因连锁得以打破,之后再对其进行有效改良。而且,为高效运用热带、亚热带的种质资源,相关工作者还应当做好温带杂种关系的研究工作,积极对杂优模式进行创新。

3.2制定明确的育种目标

现如今,要使玉米育种得到长远发展首先应当制定明确的育种目标,同时深入分析与研究培育玉米新品种的市场定位,而且还要积极创新玉米育种技术,全方位评估玉米育种种植区域、地形、温湿度、土壤等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展玉米育种工作,以确保玉米育种生产量和实际生产需求之间实现完美对接,进而显著提升玉米育种总产量,推动农业产业实现全面、快速发展。在实际的玉米育种工作当中,研究工作人员还要全面分析与研究新型玉米品种在试验区的抗逆性、抗病性及其产量表现等,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明确的玉米育种目标,以确保玉米育种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另外,还要充分掌握新型玉米品种适宜种植区域的环境条件,并掌握这些因素对玉米育种工作的影响,以尽可能使玉米新品种能够与这一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相适应,进而得到大范围推广与应用。

3.3重视理论基础研究及对新技术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气候、土壤、栽培技术、遗传基因等因素都会对玉米育种工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基于各个角度、各个领域、各个层次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以上印度对玉米育种工作的影响,找出玉米育种产量形成的规律,使玉米育种的选择性实现显著提升。就玉米育种工作而言,相关工作人员首先应当重视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并对其在新技术的应用进行创新[6]。转基因技术与分子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工作当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为玉米育种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中玉米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的玉米新品种具有抗病虫、康宁性、抗药剂与抗旱等,为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助力作用。以宁夏玉米育种工作为例,应当从以上几个角度积极调整思路,将转基因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等实用化,并将其与常规的育种技术相结合,使育种新技术的实用性实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国虎,佘奎军,程晋龙.宁夏玉米品种创新、应用现状及展望[J].宁夏农林科技,2019(9):1-3,5.

[2]杨桂琴.宁夏玉米制种的优势、问题与对策[J].中国种业,2013(10):34-35.

[3]张百行.玉米育种问题及对策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3):112-113.

[4]李鹏,白永新,张润生等.新时期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20(18):26,28.

[5]李志明,寇思荣,何海军等.甘肃省玉米育种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种业,2010(3):18-19.

[6]高瑞红,王世荣,黄欣等.我国玉米育种问题浅析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19):28-29.


作者简介:王文经(1981-08-25)男,汉族,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人,本科,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玉米育种及栽培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