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育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高职体育教育模式探讨

黄为宁 杨文山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崇左 532200


摘要: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序列的一个特殊的学段,它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教育,在社会高速发展进步的时代下,高等职业学校应注重学生身心健康能够得到良好发展,并对学生体育兴趣进行培养,进而充分提高学生体育能力,这对学生未来就业以及工作生涯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对高职体育教育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模式


1 高职体育教育模式现状

1.1 体育基础课程落后

体育实践教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以及全面发展有着关键性影响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兴趣低下,该问题是由于在职业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所造成的。例如,部分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完全不在意基础性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以及课程设置,且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极为严重,过度重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能力的课程教学,就高职院校基础体育课程而言,使大部分体育学科学时被专业课程侵占,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养成。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模式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无法有效保障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因此,要想基础体育课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必须提高学校领导者对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重视程度,要对传统、落后的教育模式以及理念进行改革,并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进,以此为教学质量以及效率提供有效保障。

1.2 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不足

目前高职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对应地教学能力培养学时。从社会需要角度来说,不论是体育教师还是社会体育工作者都需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实践教学能力。目前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经过2年的在校学习后,更多的是对基本理论和运动技能方面的提升,对于理论结合实践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并不大,对学生校外实习以及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产生不利影响。

1.3 缺少体育教学资源

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在资金方面的缺乏,且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因此面临的阻力不断加重。常见的教学资源匮乏表现为,教师资源匮乏、教学场地匮乏、教学设备匮乏等,且由于体育教学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和资金支持严重不足,现有的体育资源和硬件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锻炼要求,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进一步完善,各类硬件设施老化出现教学风险、体育课程活动设计不合理,这一系列问题影响着体育事业的完善。同时,由于当前部分体育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不足,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体育教学课程,阻碍了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2 高职体育教育模式分析

2.1 完善健康促进培养机制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体医结合”,培养学生卫生健康习惯,加强健康知识的教育与宣传,构建运动伤病预防、治疗与急救体系,提高运动伤病防治能力。通过“体医结合”的教育方式,学生懂得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怎样锻炼才是科学的,不盲目进行体育活动,通过“体医结合”教育,学生能够了解人体结构和生理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运动健身,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少走弯路,从而最大限度的较少运动伤病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有助于促进运动技能的提高,实现科学健身。

依据定义可知,健康行为是健全健康促进培养机制的重要方面之一,它是指为了增强体质和维持身心健康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健康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和身心健康而开展的活动,一切以增强体质和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对健康行为的形成都是有促进作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健康行为的养成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深入思考,从多方位入手,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拓展体育教学范围,突出体育教学的优势所在,全方位的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奠定基础,实现体育“成人”的根本目的。健康行为也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之一,通过培养学生健康行为能增强学生潜在健康意识,一定程度也拓宽体育教学视野,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同时改善学生现有学习与生活状态,实现真正意义层面健康成长。

2.2 开设教学能力提升相关课程

根据提升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需要开设相关课程,课程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进行开设,课程根据学生在前三个学期所学的实践类课程进行划分,课程主要内容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为体育教学论和学校体育相关知识学习,增强学生的教学理论能力,实践部分进行主要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能力提升,包括队形队列、口令、口哨的运用、教学组织能力等。

2.3 全方位促进体育教师能力提升

体育教师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是教学的主导,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教学效果产生巨大影响,教师在提高自身体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自身的素养的培育。一方面,高职体育教师要以德为本,提升职业操守,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教师要全方位提升体育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和正确的教学观念,拓宽专业结构,提升德育和美育素养能力,增强职业的认可度;另一方面,高职体育教师要以科研为工具,提升核心竞争力,教师在教学之余,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做到既懂科学研究又能上好体育课,科研水平提高的同时,促进体育思想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会很容易移植其它学科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实现“以研促教”;第三,教师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课堂的控制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尊重学生合理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同学体验体育学习带给他们的兴趣,课堂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4 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改革要求将评价体系统一,以此对学生的体育训练以及知识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反馈,使学生能够在课外时间自主进行体育锻炼。高职院校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针对现存问题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这一体系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竞争心理以及积极向上精神,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建立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时,必须制定合理、科学的体育考核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日常表现评价,调整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目标,在目标确定后可以确立期末考核评价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给予更加人性化的评价标准,使体系能够兼顾实践与理论,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或是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在对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职业特色进行充分了解后以,使体育考核内容可以紧密贴合就业市场人才实际需求,引导学生以就业为目标进行体育锻炼,以此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以及体育锻炼动力。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特色和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确定改革的方向,进行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增强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为国家培养新时代体育职业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砚茹.高职体育课程运用运动教育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以健美操课程为例[J].运动精品,2021,40(05):1-2.

[2]李华.新冠防控背景下工科类高职体育教育模式[J].装备制造技术,2021(04):206-209.

[3]陈祥子.项目化教育模式下高职体育教学合作团队建设策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02):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