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冠心病的临床表现都有哪些五个特殊表现要留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7
/ 2

早期冠心病的临床表现都有哪些五个特殊表现要留意

袁小雷

南部县建兴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南充 637361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指因血液中的脂质在动脉内膜堆积,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动脉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产生的心脏病。每年11-1月及3-4月是冠心病的两个发病高峰期。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为冠心病的多发群体,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根据冠心病的临床状症,可分为心绞痛、心肌梗塞、无症状心肌缺血、缺血性心力衰竭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

冠心病的临床症状

1、无症状心肌缺血:通过冠脉造影等身体检测可发现,但普遍没有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主观症状。心肌缺血可造成心肌永久性或可逆性损伤,并引起心律失常、泵衰竭、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

2、缺血性心力衰竭:因冠心病导致病变肌纤维化,心绞痛逐渐减少的同时伴随出现气紧、乏力、水肿等心力衰竭或心率失常的症状。

3、猝死:因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理活动异常引发严重心率失常,导致急性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

4、心绞痛:因心脏缺血导致的胸骨后部、甚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前胸压榨性、阵发性疼痛,或伴随其他症状。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引发心绞痛,发病频率为一日数次或数日一次,每次发病持续3~5分钟,通过休息或使用硝酸酯类制剂缓解。本病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常见诱因为情绪激动、阴雨天气、受寒、劳累、饱食、急性循环衰竭等。

5、心肌梗塞:因冠状动脉缺血缺氧引发的持续性且剧烈的胸骨后压迫性疼痛,一般表现为前胸直至腕部的刀割感疼痛,或手指和手掌至上肢肩颈部下颌麻刺感,疼痛以左侧为主,并常伴有多汗和冷汗、极度乏力、呕吐、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一般通过休息和硝酸酯类制剂不能缓解。

冠心病易发病人群

1、高血脂患者:高血脂患者过多脂肪沉积在血管壁引发高血脂疾病,同时脂肪沉积也会导致血管狭窄、堵塞,从而引起冠心病,因此,高血脂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高。

2、吸烟的中老年群体: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造成血管壁损伤,加速中老年群体血栓形成,进而引发冠心病。

3、肥胖的中老年群体:中老年群体新陈代谢缓慢,增加了因肥胖引起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很多疾病发生的几率。

4、已确诊冠心病患者:由于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具有不可逆性,所以已确诊冠心病患者发病率远高于未确诊人群。因此,确诊人群需坚持长期治疗,且不能因为症状减轻而放弃药物治疗。

5、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心脏负担过重,将导致血管硬化、堵塞、狭窄等问题,从而引发冠心病,所以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2-3倍。

6、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紊乱,加速血液中脂质沉积,从而引发高血压、冠心病。因此,糖尿病患者需在治疗的同时及时预防引发冠心病。

冠心病早期表现

1、头晕昏厥

因血管堵塞、拥堵、动脉硬化等问题引起的供血不足、心律失常、贫血、颈椎病等都是引发人们头晕昏厥的主要因素。如经常、反复出现头晕昏厥症状,患者需及时入院检查病症产生的原因,及时有效就医。

2、特殊牙痛

当冠状动脉损伤或者出现心肌缺血问题时,人体神经系统会将心脏异常信号传输至脊髓中枢,再从脊髓中枢向神经末端传输,牙齿作为重要神经末端有可能因心脏异常反应为牙痛。因冠心病产生的牙痛与普通牙痛不同,难以准确定位疼痛位置,且无红肿症状。如果经常出现特殊性牙痛症状,需警惕心冠病的早期症状。

3、耳鸣

经统计分析,86.7%的冠心病患者会在心绞痛病症前出现耳鸣症状,8.6%的患者出现心绞痛病症的同时伴随耳鸣症状。这是由于耳蜗对人体缺血缺氧具有高度敏感性,脑缺氧将会引发持续性耳鸣。而脑缺氧是冠心病主要病症之一,所以,当无耳鸣症状的中老年人突发持续性耳鸣,需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冠心病的发生。

4、胸闷胸痛

心脏表面的众多血管是为心肌细胞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主要通道。当血液中脂质在血管中沉积过多、冠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时,将导致血管狭窄、拥挤,血液流通不畅、氧气供应量减少。氧气供应为患者劳动提供能量消耗,当氧气供应不足时,患者将会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因此,如果中老年人在爬楼梯等体力活动后,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可能是冠心病早期症状,患者需及时到医院检查。

5、耳垂皱纹

研究显示,存在耳垂皱褶的人群中几乎都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这是因为耳垂位于人体要端,对缺血反应敏感,如果因动脉狭窄、阻塞减少人体供血量,将会在耳垂出现侧向皱纹。耳垂皱纹(ELC)征也成为早期识别心血管疾病的体征,出现耳垂皱纹的人群需及时入院检查,排除冠心病可能。

合理预防冠心病发作

1、控制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腹围保持在标准范围内。

2、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保证充足睡眠。

3、减少心理压力,避免过度紧张,保持健康心态。

4、血糖、血脂、血压保持标准范围内,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病几率。

5、科学饮食:坚持低糖、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减少脂肪摄入;晚餐不宜过饱。

6、适量运动:每周坚持100-150分钟游泳、慢跑、散步、太极拳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