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超声特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7
/ 2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超声特征研究

姚雯

大理州人民医院, 671000

[摘要]目的: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的56例产妇,使用高频超声探视测量腹直肌间隙距离,记录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超生特征。结果:①共发现产后腹直肌分离3例,影像特征表现为前腹壁皮下脂肪层变薄,腹白线增宽,双侧腹直肌对称分离等;②经低频电刺激治疗后,3例产妇均获得治愈。结论:产后腹直肌分离有着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经低频电刺激治疗本病效果较好。

关键词:产后;腹直肌分离;超声检查


腹直肌(Rectus abdomins)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包埋于腹直肌鞘内,有维持躯干骨盆稳定、协调盆底、腹部功能的作用。在妊娠晚期,子宫和腹壁逐渐向两侧扩张,两侧腹直肌从腹中线向两侧分利,当分离距离在2cm以上时,即称为腹直肌分离[1]。腹直肌分离可导致腹部松弛、肌肉无力,也会影响美观,及早明确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非常必要。目前,临床针对腹直肌分离主要采用超声、CT、尺测、手测等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的56例产妇,使用高频超声探视测量腹直肌间隙距离,旨在分析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超声特征,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的56例产妇,纳入标准为:(1)产后42-60d妇女,在本院产科分娩;(2)患者知情同意;(3)既往无病理性腹直肌分离病史,既往无腹部手术史、无慢性腹腔压力增加病史、无产后出血或切口感染史。排除以下情况:(1)腰骶部脊柱异常;(2)恶性肿瘤、心脏起搏器等不宜电刺激治疗者;(3)严重盆腔脏器脱垂者;(4)腹部异常(如腹部感染、先天性腹壁异常等);(5)不配合者。56例产妇的年龄24-33岁,平均年龄(27.7±1.5)岁,体重61-69kg,平均体重(66.8±1.6)kg,身高159cm-172cm,平均身高(165.4±2.5)cm,腰围84-95cm,平均腰围(91.0±1.8)cm,臀围88-94cm,平均臀围(90.6±0.9)cm。

1.2检查方法 使用飞利浦Q5高频探头,以脐上3cm、脐水平、脐下2cm为基准线,在二维图像上测量观察腹直肌分离距离、最大分离所在位置,并分别测量仰卧休息位、深呼吸收腹位和仰卧起坐位下的腹直肌分离情况。

诊断标准:脐上3cm处、脐水平、脐下2cm处任意一处两侧腹直肌内侧缘分离距离在2cm以上,则诊断为腹直肌分离。

质量控制:超声检测由超声科医师进行,所得数据由两人共同进行核对。

治疗措施:对于明确诊断为腹直肌分离的产妇,使用Phenix 8PLUS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将8个电极片分别粘贴在患者两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和腹横肌上,启动“腹直肌分离”程序,刺激频率为30HZ/200s,脉宽参数为75Hz/400s4Hz/300s,电流强度以患者感到肌肉有收缩感为宜,每次22min,1次/d,共治疗5次。

1.3评价标准 治愈:腹直肌分离距离≤2cm;无效:腹直肌分离距离>2cm[2]

2结果

2.1诊断结果 共发现产后腹直肌分离3例,占5.4%。影像特征表现为前腹壁皮下脂肪层变薄,腹白线增宽,双侧腹直肌对称分离,双侧腹直肌前鞘变薄,朝两侧分离,腹直肌拉长、变薄,脐水平前腹壁局部前突等。

2.2治疗结果 经低频电刺激治疗后,3例产妇均获得治愈,二维超声检查显示结果正常。

3讨论

腹直肌分离是妊娠期和产后的常见并发症,会导致腹直肌无法正常发挥生理职能,对产妇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目前,临床尚无统一的预防腹直肌分离的方法,一般是参考腹直肌分离的发生因素,通过减少病因、控制发生因素的方式来尽量预防其发生,像高龄、多胎、剖腹产等都已被列为引起腹直肌分离的因素[3]。但就实际情况来说,即使采取预防措施,也总会有一部分产妇在产后出现腹直肌分离的问题。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研究了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超声特征,从结果来看,使用高频超声进行检测,依靠高分辨率探头,能够直接在二维图像上显示腹直肌分离的距离、具体分离情况,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从图像来看,腹直肌分离的影像特征表现为前腹壁皮下脂肪层变薄,腹白线增宽,双侧腹直肌对称分离,双侧腹直肌前鞘变薄,朝两侧分离,腹直肌拉长、变薄,脐水平前腹壁局部前突等[4-5]。可以认为,采用超声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腹直肌分离的详细情况,具有良好的效果。

对于确诊的产妇,我们进行了电刺激治疗,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支配骨骼肌的神经元,使更多肌纤维参与肌肉收缩,进而增强肌肉力量,也可以刺激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状态。从结果来看,经低频电刺激治疗后,3例产妇均获得治愈,腹直肌CT表现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结合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认为,产后腹直肌分离有着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经低频电刺激治疗本病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樊琪,朱红.腹部超声联合康复按摩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23):48-48.

[2]张芳方.PHENIX-USB4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0):27-27.

[3]陈晔,白伟伟,项达军,等.超声检测诊断孕产妇腹直肌分离的临床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39(2):200-203.

[4]杨帆,谭秋萍,陈晓丽.腹直肌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手法康复按摩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0,33(6):1437-1439.

[5]张红芸,李小永,鲁红,等.产后腹直肌分离高频超声特征及其与分娩方式的关系[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20,29(11):982-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