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内注入肝素与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胸腔内注入肝素与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对比

袁宝春

淮安市淮安医院 江苏淮安 223200

【摘要】目的:调查肝素、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者的疗效。方法:研究以结核性胸膜炎者为样本,针对40例患者进行调查,均在2018年1月-2020年5月入选,其中20例行肝素注入,另20例行尿激酶注入,前者为实验组,后者为基础组,评估肺功能及有效性。结果:用药前针对FVC、FEV1/FVC进行检验,与正态分布不符,P>0.05。用药后针对FVC、FEV1/FVC进行检验,与正态分布相符,在基础组比实验组低,P<0.05。胸膜炎治疗有效性在基础组(65.00%)比实验组(95.00%)低,P<0.05。结论:肝素可改善肺功能,提升有效性,建议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尿激酶;疗效对比;肺功能;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有特殊性,常在结核杆菌侵犯胸膜腔后出现,症状除体现在粘连、增厚外,部分患者会出现胸腔积液及胸廓塌陷[1]。各并发症出现后,会加重肺部损伤,常有肺扩张情况,增加通气障碍。既往多项胸腔内注入尿激酶,经体位调整可使有效成分充分接触胸腔,能降解纤维蛋白。但注入后仍无法改善胸膜增厚情况,积液会反复出现,增加炎症治疗难度。肝素注入后有显著价值,能激活抗凝物质,可加速纤维蛋白转化,降低积液浓度,利于彻底清除积液,改善炎症情况[2]。基于此,研究以结核性胸膜炎者为样本,针对40例患者进行调查,旨在判断肝素、尿激酶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以结核性胸膜炎者为样本,针对40例患者进行调查,均在2018年1月-2020年5月入选。基础组:20例,年龄区间段为24-58岁,均数值(41.37±2.30)岁;9例女,11例男;病程区间段4-18个月,均数值(12.65±1.47)个月。实验组:20例,年龄区间段为25-59岁,均数值(42.08±2.18)岁;8例女,12例男;病程区间段5-19个月,均数值(13.33±1.91)个月。组间无差异,P>0.05。

入组原则:符合结核性胸膜炎鉴别标准;对肝素不过敏;签署同意书;对尿激酶不过敏;不存在抗凝治疗禁忌;委员会批准研究。

排除原则:血小板减少;糖尿病;治疗配合度低;凝血障碍者;恶性胸腔积液者。

1.2方法

经超声辅助确定穿刺位置,麻醉后穿刺,置入导丝,扩张血管通路,置入导管,深度控制在5cm,退出导丝,固定导管,抽取积液,加强消毒。初次抽取后,抽取量控制在100mL。基础组行尿激酶(S20110003)注入,注入前混合生理盐水,前者为1.25万IU,后者为50mL。实验组行肝素(H20140018)注入,同样混合生理盐水,前者为25万IU,后者为50mL。对应注入后调整体位,将胸膜和药物彻底接触,接触后保持24h,根据患者炎症情况,抽取500mL积液,后保持72h/次的频率行抽液治疗,积液厚度在相关检查中被证实在0.5cm以下,提示治疗完成,可撤下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针对肺功能进行研究,在检测FVC(用力肺活量)后,计算统计各患者的FEV1/FVC(1s率)。

针对有效性进行评估,参考以下标准,(1)胸水被全部吸收,未观察到分隔及胸膜增厚表现,为治愈。(2)胸水吸收幅度超过50%,仅观察到轻微分隔情况,胸膜增厚并不明显,为好转。(3)胸水吸收幅度不足50%,有分隔、胸膜增厚表现,为无效。

1.4统计学计算

SPSS24.0中,对于肺功能行t检验,对于有效性行X²检验,P<0.05,有价值。

2.结果

2.1肺功能

用药前针对FVC、FEV1/FVC进行检验,与正态分布不符,P>0.05。用药后针对FVC、FEV1/FVC进行检验,与正态分布相符,在基础组比实验组低,P<0.05。

1肺功能

组别(n=20)

FVC(L)

FEV1/FVC(%)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实验组

1.88±0.54

2.91±0.24

68.94±3.03

80.64±2.69

基础组

1.92±0.66

2.52±0.39

68.12±3.41

76.48±3.37

t

0.2098

3.8087

0.8039

4.3145

P

0.8350

0.0005

0.4265

0.0001

2.2有效性

胸膜炎治疗有效性在基础组(65.00%)比实验组(95.00%)低,P<0.05。

2有效性

组别(n=20)

无效(n)

好转(n)

治愈(n)

有效率(n/%)

实验组

1

6

13

19(95.00)

基础组

7

5

8

13(65.00)




5.6250

P




0.0177

3.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病理机制清晰,结核杆菌被证实为致病菌。一般情况下,结核杆菌会入侵肺部,部分病菌会侵入胸腔,造成胸腔病变,出现炎症反应。为保证通气功能,胸腔位置会存在少量液体,但胸腔病变出现后,会增加液体渗出量。而液体中有较多纤维蛋白物质,会加速纤维化病变,增加胸前粘连情况[3]。治疗被耽误后,常形成胸腔积液、胸膜粘连等,增加治疗难度。既往临床会向胸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将盐水和胸腔接触,能激活纤溶酶原,可加速物质转换,增加纤溶酶含量,在胸腔位置能发挥降解作用,可减低纤维蛋白含量,缓解粘连情况。但生理盐水作用有限,仅能强化胸腔清洁效果,所达到的降解效果欠佳,仍存在增厚、粘连问题。尿激酶为近年常用药物,向胸腔注入后,可转化成糖蛋白,刺激纤维蛋白,加速纤溶酶转变,此过程中能加速纤维蛋白降解,不仅能预防间隔,还能缓解粘连情况,在各机制下能排出积液,减轻胸腔损伤[4]。但尿激酶治疗期间,仍有患者存在肺功能损伤,有通气障碍,推广困难。

现阶段临床高度重视肝素的作用,经注入后能抑制促凝活性,能阻止凝血酶,激活各抗凝血酶,可改善出血情况。肝素注入后能阻止纤维蛋白转化,可从源头控制积液粘稠度,能有效排出积液,加速炎症恢复。肝素使用期间可强化纤溶活性,能在纤维细胞增生期间发挥阻碍作用,利于修复细胞介素,缓解炎症反应。肝素治疗后可增强抗凝蛋白活性,能结合赖氨酸,增强AT-II活性,使各凝血酶物质不断丧失活性。肝素注入还能抑制四环素释放,可缓解胸膜粘连情况,在药物充分作用下,可降低促凝血活动,改善胸膜纤维化等情况[5]。针对胸膜炎造成的胸膜增厚情况,肝素也展示出较好价值,能恢复细胞外基质的释放和扩散,可加速胸膜组织恢复。各药物治疗后,尿激酶、肝素均有显著价值,但前者注入后仍有粘连、增厚情况,而后者能改善以上症状,且能降低积液浓度,提升胸膜炎治疗有效性。

综上,肝素、尿激酶均有较好作用,前者能提升有效性,增加肺功能改善程度,缓解炎症症状。

参考文献:

[1]张雪元. 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179-181.

[2]杨玉前,翟瑶,渠随群,等. 胸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疗效及安全性[J]. 辽宁医学杂志,2021,35(2):38-40.

[3]刘俊. 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并发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11):1359-1360,1362.

[4]任红梅. 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安全性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8):177-178.

[5]薛建华,成扬,陈建杰,等. 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20,17(9):114-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