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赵春芳

百色市百色中学 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目前,在新课改驱动下,将探究性学习融入初中地理教学,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且收效较好的教学策略之一。在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带动、影响、作用下,学生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意愿更加迫切。而且随着探究性学习的深度践行,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也会得到显著提升。本文对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地理;地理教学;应用

引言:现今,很多国家都把教育的改革作为培养人才能力的关键,同时也在提升国家的文化素养。为了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就要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提升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所以,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地理是比较抽象的学科之一,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地理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很难进行充分的理解和记忆,所以教师要适当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

1认识“探究性”学习

1.1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需要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总结、建立并形成属于学习者自己的认知模型与学习方法架构。虽然在不同科目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的策略和路径有所区别,但整个教学流程基本是一致的,即:以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通过开放课堂来发掘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进行适时的点拨,以指导学生的探究方向;组织合作探究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创新型作业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1.2探究性学习的作用

相比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地去了解和认识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对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但我并不赞同一味地靠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促进“探究性”学习的形成与发展,因为就教学模式本身来说,教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学习的能力和知识。很多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在于,他们无法将地理知识与自身的生活有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缺少学习热情仅是表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他们对“地理”不够熟悉。“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是教师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知识本身的“神秘感”“悬念性”也是学生探索欲望得到增强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些都是促成他们全身心投入“探究性”学习的原因。

2“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表现出的具体特征

2.1问题性

总结以往教学经验我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不好地理,主要在于他们没有将各部分地理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总是进行片段式的学习,虽然也一课不落地学习完了,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显然是不成熟和不到位的。想学好地理,就要善于思考,而思考的前提就是要懂得问问题,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内容就在于如何“形成问题”。只有敢于去挑战和怀疑,才有可能解决掉当前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困惑,从而消除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所以我们说,问题性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

2.2探索性

和学习其他学科一样,探索是学生获得新知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不是要把教材上的知识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多种形式的实际探索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探索来获得新的知识,进而形成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科素养的提升。但探索不是毫无目的的,也不是照本宣科。正如前面所讲,若想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进行探索,教师就要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理论与实践一旦产生某种可操作性强的联系后,学生既然就会以“有用”为理由进行主动探索和学习了。

2.3交互性

交互性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三个特征,它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合作与沟通。以探究性学习建立起来的合作与沟通是一种目的性很强、很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通常需要教师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然后指派给每个小组具体探究任务来实现的。无论是生生之间还是师生之间,只有在对思维、思想、情感、精神进行全面交互后,探究性学习的效果才会被体现出来。

3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3.1有效分组是前提

任何与合作交流有关的教学模式都会涉及分组学习问题。探究性学习的分组并不需要做太多限制,因为我们需要的是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而非孰对孰错。在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态度,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探索质量和效率。

3.2创设情境是基础

探究性学习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比如,在教学“使用地球仪去认识世界地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指定不同的学习任务,然后要求他们上前来表演整个探究过程,从发现到寻找,从搜集到对各种资源的应用,这对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是很有帮助的。

3.3适时点拨是关键

很多时候,为了凸显探究过程的重要性,教师所给出的问题通常是带有一定难度的,会略微超出学生自身的能力,因此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水资源时,如何体现淡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和它本身的匮乏?数据是一种表现方式,那么我们如何获得详细的淡水量呢?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帮助,可以直接提供数据,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查找。

3.4探究潜能的发掘需要结合合作探究

很多时候,教师也无法保证学生的探究效果,那么为了尽可能地去发掘他们的探究潜能,我们通常会要求几个学生共同探究同一个问题,并要求他们尽可能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研究方向,这样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他们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思考空间。

3.5针对知识特性,培养质疑精神,增强探究性学习的效率

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积极设问的精神、意识、品质,是初中各学科教学中应该切实培养的重点与核心。只有在质疑精神的驱动下,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探究能力才会得到切实增强。因此,教师应该以质疑精神培育为导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与落实。一是多给予学生质疑、提问、辨析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全新认识与看法,和教师、同学进行辩论、分析,以更好地增强探究性学习效率。二是多融入探究性案例、资源、素材等,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知识、内容、问题的解读、探析,获得深刻认识,逐步增强学生的探究素养,为确保初中地理教学实效而给予保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效果在其他很多学科教学中也得到了验证。但考虑到初中生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地理课堂上应用此教学方式时,还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点播,或者设计问题时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以免教学进度受到影响。就当前应用效果看,利弊参半,如何在现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出该教学方式的价值和功能,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海荷.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9).

[2]刘科.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智力,2020(21).

[3]张山峰.论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