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刍议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

王叶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第四中学 213200

摘要:政治教育在一个国家发展强大的过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其优秀的品质,增强爱国意识。接受政治教育,对于一个人三观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政治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政治素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政治教学比较深奥,难懂,导致学生对于其精准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文将通过分析在政治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并探讨其意义,从而找一些将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关键词:刍议;高中政治;生活化

正文:一个人三观的养成,必然会收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从小就接受政治教育,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指引着他们的前进。然而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比较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弱,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吸收,导致效果不是很好。所以需要将政治教学生活化,知识融入到大家的生活更容易被消化,这一举措对于高中生来讲尤其重要,因为高中政治知识比较难理解,也比较复杂深奥。

一、认识高中政治教学的困难和政治教学生活化意义

1.1高中政治教学的困难

高中政治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但同时又高于实际生活。学生单纯对政治知识理论的死记硬背已经不能满足考试的需要。而且“老师讲,学生听”这种灌输式教育不能让学生做到真正的理解老师所讲,这将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降低,对它的兴趣越来越低,最后不仅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可能还会让学生对这一学科产生厌恶感。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很老式,一味的灌输知识,课堂上毫无活跃的气氛,课下也只是留一些书面上的作业,学生只会机械性的完成作业,这样的教学怎么能让人提起兴趣呢?

1.2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将政治教学生活化无疑对学生来讲是有益的。课堂和生活两者相互融合,课堂结合生活教学,生活将课堂所学得以应用,两者的相互促进会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转变为生动有趣的传授模式,学生会做到真正的理解,能够学以致用,体会到学习快乐,更会提高学生们理论实践能力。高中政治在理论上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业比较紧张,一味的教学恐怕会是得其反,但是如果将政治教学生活化就会不一样,学生能学懂而且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做到快乐学习。

二、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1将政治理论从抽象化转变为生活化

高中政治理论知识是抽象的,从而不易被学生接受理解。所以将知识理论从抽象化转变为生活化,让学生深刻理解就显的尤为重要。

例如,在对于“货币的概念和发行”的学习,货币的诞生以及它的使用过程很抽象,不易理解,所以老师可以在讲解中多提及现代的一些例子。对于“纸币”的学习,老师可以布置作业,如让家长带学生去银行认识并了解纸币的不同年代的版本的区别及意义。又如在“个人收入的分配”的学习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讲他们的收入和学校的分配方法,或是学生回家了解自己父母的收入分配制度,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就可以见到政治课本所学的应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做到真正的理解,进行趣味学习。

1.2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实践

任何听,读,见都不如自己亲身经历来的真实,枯燥乏味的讲解只是让学生短暂记忆而已,如果能让学生们参与实践,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效果远远大于课本所学。

例如,在讲解价格与供需关系时,就可以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如,让多名学生扮演买东西的人,一名同学扮演卖东西的人,让这几名同学去抢那一名同学的物品,利用课本所学知识,看看哪一位同学能以最实惠的方式买到东西,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分析,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这种生动有趣的互动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价格与供需关系的理论知识理解,还能让学生们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学习政治。

1.3拓展政治教学的方式

之前,“记忆式”教学收到广大师生的喜爱,但是对于现在而言,这是一种十分落后的教学方式。老师仅仅是通过讲解和勾画课本知识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样学生们是很难集中注意力来听讲的。所以应该拓展教学的方式,可以通过制作PPT,切换讲解的场地,借助一些新奇的工具或者是传授方式等,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政治生活”的政治权利学习中,老师可以通PPT来讲解,看一些比如选举代表之类的视频,让学生们理解权利的使用过程,再告诉学生们他们有哪些权利。

结束语:综上所述,改变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学方式,将政治教学生活化这一举措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让学生在政治课堂生活化,在生活中理解政治,感受他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添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守虎,闫晓华,吴明召,张晓燕,高红艳,谢文华,宋闯军.优化作业管理 回归育人功能[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08):18-19.

[2]朱生龙.浅议生活化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