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及数据库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及数据库运用

张希辉

新疆五鑫铜业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 831500


摘要:本文主要对机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并制定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相关人员的工作开展。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数据库;探讨与分析

前言

随着机械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日渐提升,要求企业在原有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和维护保养水平的基础上再提一个档次,这样管理队伍才会朝着正规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大步迈进。但还有许多问题没能解决,其中以机械设备故障的处理与维修表现最为突出,如果不予以重视的话,必然阻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导致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我们可以引入大数据,提前预测出设备的运行情况,并有计划的维修和保养设备,在出现故障前将其扼杀在摇篮中,最终机械设备的生产率就能得到显著改善。

  1. 机械维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设备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完善性较低

现阶段各企业生产经营都会用到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技术含量日益提升,所以,必须要做好设备的科学管理工作。由于设备管理制度的完善度较低,导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能规范进行使用、维修和更换,也难以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此时设备故障就会频繁发生,进一步延长停产怠工的周期,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巨大阻碍,同时设备的维修支出会严重超出预期。

1.2机械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达标

随着机械设备的技术升级速度不断加快,科技含量日渐上升,设备结构朝着复杂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维修人员必须具备更强的专业技能。但是,随着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愈发频繁,机械复杂度越来越高,而维修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却未有长进,造成设备运行频频出现故障问题,维修周期不断延长,所以,企业要促进维修管理人员技能水平的进一步增强,避免因缺乏维修能力所带来的损失持续累加。

1.3设备零配件的管理问题

大型设备中往往包含着大量的零配件,在企业内部存储条件、维修资金、使用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大部分设备的零配件储存匮乏,就算是有,也是易损件、或常用的零配件。所以,当设备出现故障问题的时候,还得重新采购零配件,此时设备的维修周期必定延长,导致工期被严重耽误,有可能生产经营活动会直接终止,企业需要承受高额的资金消耗。

1.4设备的维修理念不够先进

现阶段,大部分设备在维修的时候都是哪里坏就只修哪里,对于故障零部件能修就修,修不了直接换新件,没有统计分析和评估损坏的部位。仅对受损零部件进行更换,必然影响到设备的生产效率,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一定阻碍,并且损伤设备的关联部分,使维修成本不断增长[1]

  1. 维修管理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加大制度建设力度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设备维修管理体系,包括修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从制度上对设备的使用、维修、维护和保养工作进行约束,加强对维修保养人员与设备操作人员的规范力度,当然也包括大修人员、巡检人员在内,让设备始终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计划外的临修工作频繁发生。

2.2加强维修队伍建设

在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当中,最核心的在于维修队伍,维修人员通过检查可以直接排除一些常见的故障问题,要求企业维修人员具备更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使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设备维修数据参数得以进一步扩充,在同类设备进行分类比较之后,为机械设备的运行提供预警信号。

2.3建立设备备件管理体系

企业的维修零配件供应会对设备维修周期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必须重视零配件管理体系的建立。企业要储存一些易损件和常用备件,将备件数据库构建起来,当某个设备发生故障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找出零部件的储备、型号等,提高修复效率;对于损坏率低的零部件,维修部门要对其采购渠道有充分掌握,这样当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才能有效缩短修复的所需时间;但如果是受损后不易维修、采购困难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加工出来的零部件,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前了解好相关的加工、采购渠道等信息,或者直接采购可互换的整体构件,这样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第一时间将其恢复到正常状态,减少损坏部件的采购和加工时间,缩短维修周期,为设备的工作效率提供充分保障。

2.4建立信息化的机械维修管理系统

只有将信息化机械维修管理系统建立起来,才能在数据库中存入设备的作业量、易损机构的图纸、大修记录、零部件参数等重要的生产资料。通过分析上述数据,提供准确的安全预警,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设备的维修预算管理、维修保养等,派专人负责监督设备的维修进度,以此来提升维修方案的实施、维修效率水平。

2.5把机械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结合起来

机械设备维修除了对受损零部件进行更换以外,还可以采取技术改造的方式,将零部件的维修时间控制到最少。在设备维修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技术改造手段,如果改造成本太高的话,就考虑用新材料进行代替,利用新技术升级这些易损元件,使其综合性能变得更加出色,从而设备的维修支出就会越来越低

[2]

2.6开展岗位日常检查工作

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要当成每日工作的重点环节来看待,而不是一项简单的巡查任务,坚持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也同样重要。管理工作者应安排岗位责任制,每天都有专人负责检测和维修机械设备,这是日常工作的基础部分,可以为设备的正常运行创造有利条件。企业在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方面,要单独强调操作人员的日常检查,督促员工按标准要求进行落实,避免因设备在生产中突发故障而导致总体效率下降。另外,还要仔细勘查作业环境,将设备的工作状态记录下来,做好登记和记录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就安排专人进行处理。

2.7开展精密检测和设备维修工作

由于设备的复杂程度较高,同时随着技术的愈发先进,在日常维护和保养过程中不能只凭视觉和经验进行,让潜在的故障风险有可乘之机,这与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标准是极不相符的。在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的时候,要组织进行精密检测,使设备故障的诊断水平得以不断提升,从而才能及时将潜在的故障问题挖掘出来。组织进行设备的精密维修工作,是现代化生产的前提条件,对于设备管理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促进检测技术的提高就很有必要了,唯有如此,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才能获得充分保障。机械设备管理的核心在于安全管理方面,为了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决不可轻易忽略日常保养与维修工作的开展。

3总结

据相关研究表明,人们对待设备故障的观点出现了很大转变,这也使得维修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在维修领域中,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方法与技术,比如专家系统、状态监测技术等。广大研究人员更加关注相关的维修理论、技术等,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地位正日渐提升。对于设备的维修管理不只是单纯的在设备的故障发生的时候需要进行一定的维修措施保证设备的生产力恢复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维修,其中包含了对于机械设备的检查以及诊断,在出现情况之前需要实施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性的维修措施,也可以根据作业的实际特点和数据分析,一句时间以及作业量对于机械进行修复,对于机械进行全面的检查修复,对于变型,老化,服饰等零部件需要消除安全的隐患和故障,从而全面恢复经济性和稳定性,全面提高机械的使用寿命,全面降低企业的实际经济损失情况。

参考文献

[1]戎奇. 就怎样搞好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探讨[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15(12):00161-00161.

[2]查泉顺. 浅谈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措施[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17(3):00225-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