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分析

陈原

贵港市方舟司法鉴定所 5371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临医学科技发展,各种先进诊断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得到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作为一种先进诊断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弥补了X线、CT技术诊断中存在的不足,为法医临床鉴定工作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基于此,本文从磁共振成像技术入手,探讨MRI诊断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中项工作意义,分析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技术;法医;临床鉴定;应用


前言:法医临床鉴定工作中,很多人体损伤难以采用肉眼方式进行观察,因此,通常采用适合的影像技术作为法医鉴定辅助手段。当前,临床中对骨折和脏器损伤诊断中,主要采用X线、CT等检查方式,能够基本确定人体状况。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受患者机体修复及变化影响,难以准确判断骨折时间、胸腔积液性质和关节性质等指标,导致结论与实际诊断结果存在误差。因此,在进行法医鉴定中,应加强对MRI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而本文就此展开综述,具体探讨如下

1 磁共振成像技术概述

1.1概念

MRI指的是一种借助强磁场内原子核发生共振产生的信号,而进行图修重建的一种先进成像技术,该技术也是一种物理现象,在技术诊断中,主要是借助射频脉冲激励磁场中含有自旋不为零的原子核,并在射频脉冲停止后,实现原子核弛豫。而弛豫期间可利用感应线圈获取患者并病情信号,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图像重建,建立数学图像资料。

1.2优势

不同于其他技术,MRI成像技术应用于法医鉴定中,可获取到的信息量远大于其他医学影像学技术,并为诊断患者病情提供可靠依据,该诊断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极大优势,能够直接获取到患者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等切面体层图像。同时该诊断方式使用中不会产生伪影,血管造影期间无需注射造影剂,使用设备是不会受电离辐射影响,诊断方式具有较高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1]

2 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意义

有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法医临床鉴定工作中,多数患者伤势采用肉眼进行观察,会增加误诊、漏诊风险,进而影响最终诊断结果。而随着成像技术在法医伤情鉴别中应用,提升了诊断可靠性,为患者具体病情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法医临床中常用鉴定方式包含CT、X线片等,能够对患者有无骨折以及将其受损严重程度等进行判断,但受相关因素影响,使得CT等传统诊断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进而影响了诊断方式诊断结果正确性。因此,应选择新型且可靠的诊断技术。MRI诊断技术作为一种科学可靠的常用诊断方式,能够在使用中有效规避传统影像技术中的不足,降低各项因素对最终诊断结果影响,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法医临床鉴定正确性,因此为进一步发挥该诊断方式应用价值,应加强对该技术具体应用研究[2]

3 MRI诊断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具体应用

3.1神经系统鉴定

将MRI应用于患者神经系统鉴定中,能够实现多参数、多方位、多轴倾斜面病变检查,且在对患者病变位置定位、定性诊断中具有明显使用优越性。在进行中枢神经系统诊断期间,MRI对颅内急性出血和颅骨骨折诊断不敏感外,但能够在颅内感染、脑白质病变、脑发育畸形、脑挫伤、蛛网膜下病变、感染和血管性病变等诊断中起到发挥出明显优势,并获取搭配准确可靠结果。而将MRI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不会产生骨伪影,诊断结果相较于CT,更加利于进行病情判断[3]

3.2肝脏损伤鉴定

在肝脏病变鉴别诊断中,使用MRI技术可获得准确可靠信息,诊断期间对部分患者无需使用对比剂,使用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便可对肝癌、转移癌、肝胆囊肿等患者病灶进行直接鉴别。在使用MRI技术对胰胆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断中,因该项技术有着独特优势,可充分显示胰腺及其周围脂肪等不同组成部分,能够在MRI图像上形成鲜明对比。可见,MRI诊断方式,在肝脏疾病损伤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为患者病情诊断和确定,以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可靠参考。

3.3妇科疾病鉴定

妇科疾病诊断中,利用MRI成像技术优势,可实现多方位、大视野成像,能够将患者盆腔解剖结构清晰显示出来。将MRI诊断技术应用于女性患者盆腔疾病诊断中,能够获取准确病变信息资料,鉴别出盆腔内血管和淋巴等方面问题,鉴别准确率高,已经被应用于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肿瘤和转移癌等疾病检查中,且成为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是妇科疾病早期患者有效诊断方式[4]

3.4心血管疾病诊断

纵隔内脂肪高信号和流空效应是纵隔内血管主要特点,使用MRI诊断技术对纵隔进行诊断,并获取清晰图像,可确定患者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以及占位性病变,并为疾病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参考,MRI诊断方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而在实际使用中,通常难以检测出小病灶以及肺内钙化病灶,该诊断方式在此方面存在一定不足,而利用心电门触控技术,可对心包病变、先天性心脏病等作出准确判断。同时利用MRI显示出患者心脏大血管内墙,可在无创条件下完成对心脏大血管形态学和动力学检查工作,有效减少了对受检者机体损伤,进一步保证了诊断方式使用安全性,受检者对该诊断方式接受度高,使得MRI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常用方式

[5]

4 MRI发展前景

磁共振成像技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而随着现代化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中,逐渐融入更多种新型技术,已经形成一种全新影像检查技术,该技术是继CT诊断后影像诊断领域新取得的又一大成就,已经在现代影像学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现阶段,我国法医临床鉴定中,MRI技术已经得到推广应用,并逐渐发展成熟,促使MRI市场实现了快速增长,并维持一定水平的持续增长量。而MRI技术的应用,也使得越来越多优秀器械厂商开始研发新型且功能完善的MRI产品,促使国产诊断设备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结论:MRI是当前法医临床鉴定中一种新型成像技术,使用中借助静磁场和射频磁场,能够获取人体组织成像,图像清晰度高,通过观察能够可判断人体器官异常以及组织病变。相较于CT等传统检查方法,使用优势明显,对组织分辨率高扫描范围广,且不会产生电离辐射等损伤,MRI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就较高应用价值,能够为相关工作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洪斌.3.0T磁共振成像的特点和技术对策[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1):93-94.

[2]陈瑶清,李剑波,戴朝晖.浅议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法医司法鉴定中的意义[J].影像技术,2017,29(2):72-74.

[3]陈瑶清,李剑波,戴朝晖.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12(2):133-134.

[4]张宏,成官迅,陈延军,等.超高场磁共振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8):168-173.

[5]刘宇铭.法医临床鉴定中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3(4):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