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微课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冯艳萍 曹飞燕 莫小冰 潘彩霞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东 湛江 52400

摘要:目的分析微课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40例心血管内科教学学生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4月-2020年11月,分为参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分别实施常规教学、微课教学法,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理论成绩(93.32±6.54)分、实践成绩(90.68±5.17)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学习兴趣评分(91.64±4.56)、识记能力评分(86.79±4.82)、知识理解评分(98.53±4.65)、分析能力评分(92.56±5.41)均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内科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法,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同时还可培养其综合能力,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关键词:案例教学;微课;心血管内科;学习成绩;

当前,我国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发展迅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课本、电子书包普及,全球中流行移动学习,逐渐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研究热点[1]。采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学生能够在任何地点、时间中实施个性化学习,此教学模式具有移动性、无限性、便携性等特点,学习者能够利用课堂外时间进行学习,填补课堂教学空白[2]。移动学习中,微课属于有效载体,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本文将40例教学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40例心血管内科教学学生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4月-2020年11月,分为参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参照组学生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为19-21岁,年龄平均值为(20.05±1.34)岁;学历为中专、大专各14例、6例。研究组学生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为19-21岁,年龄平均值为(20.08±1.46)岁;学历为中专、大专各13例、7例。对比分析学生资料,差异显示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教师在课前结合教学内容,拟定学习方案,采用灌输式教学,对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均需向学生重点讲述,确保学生对于学科知识能够准确把握,进而掌握教学知识。教学内容包括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治疗方法等。

研究组采用微课教学法:学生入科后实施入科教育,向学生讲述微课教学模式有关知识。结合心血管内科教学任务与特点,制定教学计划表,由教师向实习生发放教学计划表,确保学生掌握带教流程,了解教学过程。教学阶段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教学前、初期、中期、后期,在各阶段中,教师需制定教学计划,设定教学目标,并明确教学内容,由学生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与巩固护理知识、仪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教师与教学内容结合,在课前制作、下载教学课件,在上课前,在学生微信群中发放微课课件,学生在课前能够预习学习内容,微课的主要形式是教学小视频,学习时间为10分钟以内,其内容包括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治疗方法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成绩考核,共100分,分数越高成绩越好;考核学生的理论成绩,共100分,分数越高理论成绩越好。随后,使用调查问卷,评估学生的主观感受,包含学习兴趣、识记能力、知识理解、分析能力,各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意义

取SPSS21.5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的检验方式分别是X2检验、T检验,应用%、±表示,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学习成绩对比

研究组实践成绩(99.32±6.54)、实验成绩(90.68±5.17)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见表1。

表1两组学生学习成绩的对比(X±S)

组别

n

理论成绩

实践成绩

参照组

20

81.45±6.17

82.16±4.54

研究组

20

93.32±6.54

90.68±5.17

t

/

4.8364

4.7636

P

/

0.0000

0.0000

2.2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对比

研究组学习兴趣评分、识记能力评分、知识理解评分、分析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学生综合能力对比(X±S)

组别

例数

学习兴趣

识记能力

知识理解

分析能力

参照组

20

83.53±4.17

80.03±4.17

91.34±4.52

86.35±5.34

研究组

20

91.64±4.56

86.79±4.82

98.53±4.65

92.56±5.41

t

/

5.083

4.108

4.294

4.540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微课是以翻转课堂为基础衍生的新概念,教师针对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采用尖端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实际开发的情景化在线视频网络课程,支持多学习方式,不仅是挖掘知识工具,同时也是传递知识媒介[3]。微课使用多媒体视频文件的播放时间为5-10分钟,文件小,对网络传播十分有利,学生科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播放,有助于理解复杂技能、关键概念,对不同医学院校、不同专业学习经典案例十分有利,促使资源利用率提高,教师、学生、不同医学院间能够自主交流与学习[4]。微课出现与使用极大程度发展了案例教学,在微课支持下,案例教学实施了教学改革,深度融合媒体新技术和教学,提供良好途径[5]。本次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理论成绩(93.32±6.54)分、实践成绩(90.68±5.17)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学习兴趣评分(91.64±4.56)、识记能力评分(86.79±4.82)、知识理解评分(98.53±4.65)、分析能力评分(92.56±5.41)均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心血管内科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法,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同时还可培养其综合能力,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施志芸,赵丽,王彬娥.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微课教学法法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0):191,196.

[2] 张秋岩.微课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1):112-113.

[3] 李淑兰.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微课教学法法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9):191.

[4] 任艳丽,郑方芳.关于心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运用的新型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7):373.

[5] 王涛艳,刘玉娣,苏宇虹, 等.案例教学法结合微课在临床护生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