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护理措施

郭永兰 郭丽娟 傅明莹

  辽源市中医院 吉林 辽源 136200

【摘要】目的:就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护理措施予以分析总结。方法:确定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入的80例AMI患者为目标进行实验,对其展开院前急救、院内抢救一系列护理配合,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救治与护理,有73例患者好转出院,其中治愈者48例、治疗好转者25例,救治成功率为91.25%,其余患者宣告死亡,死亡率为8.75%。结论:为AMI患者展开一系列规范、合理的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护理策略十分必要,为患者赢得宝贵救治时间的同时可进一步强化急救效果,减少死亡风险。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护理效果

AMI是一种因冠状动脉阻塞导致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坏死的急性病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连续30分钟以上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可诱发全身多器官的变化,危及患者生命。该病发病突然,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加强入院前处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1]。本文以AMI患者为例,就其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护理措施展开了分析总结,以为同行提供参考,详细内容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确定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入的80例AMI患者为目标进行实验,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有49例、31例,年龄最长者78岁,最幼者47岁,平均(62.81±15.33)岁,梗死位置:前壁、后壁、下侧壁、前壁并侧壁,比例:36:22:7:15,合并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比例:41:20:19。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展开院前急救、院内抢救一系列护理配合,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如下:(1)快速出诊:收到急救电话后,简明扼要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急救地点,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赶往,途中及时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详细询问患者基本情况并做出评估,并依据过往急救经验制定急救程序,明确急救重点、难点,以提升急救速度与质量;到达现场后,行基础检查,了解其病史、致病原因,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并舌下含服适量硝酸甘油。(2)急救措施:实施氧气吸入,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做好急救护理记录,针对合并心律失常、休克等病情严重的患者需实施高浓度面罩吸氧,做好心电监护,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补血、补液治疗,为疼痛剧烈的患者做镇痛处理,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则积极进行除颤治疗,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手法需保持轻柔、迅速。(3)平稳转运:轻柔、平稳的将患者转移至平车上,安全送至救护车后,固定好平车,以免发生碰撞;转运过程中,注意心电监护,维持输液通畅,时刻注意患者生命体征情况,针对意识清醒的患者,需关注其与家属的情绪变化,注意沟通技巧,通过疏导、安慰、鼓励等方式给予患者以及家属心理干预,使其获得心理支持,增强其配合度;此外,向患者家属及时简明扼要的介绍各种治疗,在转运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谅解[2-3]。(4)妥善交接:将患者安全转运至急救室后,与相关负责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针对病情危重的患者需启动绿色通道服务。

院内抢救护理措施如下:(1)休息护理:患者病发12小时内需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护理人员需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限制人员探视,减少外界刺激,使患者不受打扰,获得充分休息,同时以通俗易懂语言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肌耗氧量与交感神经兴奋度,进而缓解疼痛,以强化患者与家属配合度;病情稳定且无并发症发生者,鼓励其在床上适当行上肢活动,并逐渐进行床下活动,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饮食干预:患者心功能降低,加之卧床休息减弱了胃肠蠕动,消化能力不佳,食物应以流质、半流质富含纤维素饮食为主,并避免食用过多,严格限制钠盐摄入量,不食辛辣刺激之物,保持良好生活饮食习惯。(3)病情观察:加强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灯指标变化情况观察,注意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定时复查心电图、心脏标志物等,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同时注意查看电极片位置固定情况,帮助患者变换体位时防止滑落[4]。(4)溶栓治疗护理:针对可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在密切监护下遵循医嘱积极展开治疗,尤其注意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发现问题立即上报,避免患者猝死。

1.3观察指标

统计80例AMI患者经院前急救、院内抢救一系列护理配合后治疗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处理软件选用SPSS20.0,计数资料检验、表示方式分别为x2、率(%),P<0.05表明指标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救治与护理,有73例患者好转出院,其中治愈者48例、治疗好转者25例,救治成功率为91.25%,其余患者宣告死亡,死亡率为8.75%。

3讨论

院前急救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病患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直接或间接决定病患的生命能否延续。通过快速出诊、急救措施、平稳转运、妥善交接等一系列院前急救护理配合,可控制AMI患者病情,延长其生命,使患者在到达医院时具备更好的治疗条件;再加上休息护理、饮食干预、病情观察以及溶栓治疗护理等院内抢救护理措施的配合,则有效保障了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本次研究结果亦有效证明了此观点[5]

综上,为AMI患者展开一系列规范、合理的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护理策略十分必要,为患者赢得宝贵救治时间的同时可进一步强化急救效果,减少死亡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娟娟.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护理措施和观察要点[J]. 科学养生,2019,22(10):207.

[2] 石晓丽. 64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与院内护理体会[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4):147-149.

[3] 陶蓉. 探讨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2):222.

[4] 杨艳青,谭春兴,李共甜,等. 急性心肌梗死突发室颤患者的院前、院内急救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1):143-144.

[5] 喻青. 院前和院内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对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护质量的效果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8):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