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置管方式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置管方式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杨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700,



摘要: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于需接受静脉输注营养或长期输液的患儿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降低感染率,缓解患儿疼痛感,并且可极大程度提升患儿治疗成功率,合理选取穿刺部位,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新生儿;不同置管方式

新生儿患病,需长期接受静脉输液或肠外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且需建立一条长期有效的静脉通道,PICC置管术在新生儿或需持久静脉滴注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穿刺部位可以选取头皮、上肢以及下肢静脉,但新生儿头皮静脉尚未充分显露,并且静脉较浅,显著加大置管难度,并且穿刺过程中无法控制新生儿头部活动,致使置管成功率较低,临床较少应用[1]

1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应用效果

1.1一次穿刺成功率

李惠玲等[2]通过对29例患儿实施腋静脉穿刺,对35例患儿实施贵要静脉穿刺,通过研究数据可发现,腋静脉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55%,导管留置时间为(15.81±9.52)d,穿刺时间为(14.28±4.95)min,其中有2例发生导管阻塞,4例出现渗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0.69%;贵要静脉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43%,导管留置时间为(14.61±7.37)d,穿刺时间为(20.25±3.85)min,其中有3例发生导管阻塞,4例发生静脉炎,3例出现渗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腋静脉各项指标显著优于贵要静脉。

腋静脉属于下肢静脉,具有血液流速快、血管直径大等优势,并且解剖位置相对固定,更利于护理人员操作,但其血管腔较大,较易出现渗血情况,贵要静脉属于上肢静脉,较为细小,并且患儿肢体活动较为频繁,极大程度上加大穿刺难度,并且静脉炎发生率较高。

1.2穿刺时间与留管时间

张秋红等[3]通过对63例患儿实施上肢静脉穿刺,对63例患儿实施下肢静脉穿刺,通过研究数据可发现,上肢静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60.32%,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9.05%,并发症发生率为39.68%,置管出血量为(1.79±0.50)mL,操作用时为(18.91±4.11)min,留置时间(16.91±6.73)d;下肢静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9.37%,导管异位发生率为6.35%,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置管出血量为(1.09±0.46)mL,操作用时为(13.91±4.30)min,留置时间(21.54±5.81)d。下肢静脉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上肢静脉组。

上肢静脉靠近心脏大静脉,但存在静脉角,致使上肢静脉无法完全暴露,送管时需选取特殊体位,才可以确保穿刺成功,显著加大护理人员操作难度;而下肢静脉相对粗,可清晰显露,便于护理人员操作,并且无体位要求,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效避免发生导管异位情况,同时其固定效果好,明显降低置管出血量,利于长时间留置导管。

1.3疼痛情况

段云云等[4]通过对50例患儿实施上肢静脉穿刺,对50例患儿实施下肢静脉穿刺,通过研究数据可发现,上肢静脉组置管操作时间(29.68±3.46)min,出血量为(1.94±0.37)mL,留置时间(16.43±1.92)d,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00%,导管异位率为16.00%,送管困难率为18.00%,穿刺时,轻度疼痛为70.00%,中度疼痛为10.00%,重度疼痛为10.00%,穿刺5min后,轻度疼痛为76.00%,中度疼痛为16.00%,重度疼痛为8.00%,患儿配合度为84.00%,其中有4例发生导管感染,3例发生静脉炎,1例发生渗出,2例发生导管堵塞,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下肢静脉组置管操作时间(22.51±2.15)min,出血量为(1.02±0.25)mL,留置时间(20.19±2.67)d,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00%,导管异位率为2.00%,送管困难率为4.00%,穿刺时,轻度疼痛为94.00%,中度疼痛为6.00%,无重度疼痛,穿刺5min后,轻度疼痛为98.00%,中度疼痛为2.00%,无重度疼痛,患儿配合度为96.00%,其中有1例发生导管感染,1例发生静脉炎,1例发生导管堵塞,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下肢静脉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上肢静脉组。

上肢静脉直径较小,并且血管分支较多,送管时较易诱发血管内膜损伤情况,从而诱发炎症反应;患儿下肢静脉置管可选部位较多,下肢静脉较为粗、直,可有效避免导管渗出情况,并且PICC导管相对细小、柔软,可有效防止下肢静脉出现静脉曲张等情况。

1.4心率指标变化情况

青旭蓉等[5]通过对75例患儿实施上肢静脉穿刺,对75例患儿实施下肢静脉穿刺,通过研究数据可发现,上肢静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64.00%,导管尖端异位发生率为24.00%,出血量为(1.78±0.22)mL,留置时间(32.08±3.35)d,操作耗时为(41.12±5.69)min,置管时心率为(163.12±4.35)次/分,置管1min后(184.22±3.48)次/分,置管5min后(178.99±3.20)次/分,置管10min后(172.20±3.98)次/分,置管15min后(166.82±3.85)次/分,置管30min后(145.30±2.05)次/分,送管困难发生率为13.33%,置入过深发生率为14.67%,其中有9例发生静脉炎,10例发生导管感染,2例发生导管脱落,3例发生外渗,并发症发生率为32.00%;下肢静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4.00%,导管尖端异位发生率为8.00%,出血量为(1.10±0.17)mL,留置时间(38.98±3.21)d,操作耗时为(23.59±4.07)min,置管时心率为(158.41±5.86)次/分,置管1min后(175.02±3.15)次/分,置管5min后(174.61±3.52)次/分,置管10min后(166.55±3.40)次/分,置管15min后(151.02±2.14)次/分,置管30min后(113.25±3.26)次/分,送管困难发生率为4.00%,置入过深发生率为4.00%,其中有2例发生静脉炎,3例发生导管感染,1例发生导管脱落,2例发生外渗,并发症发生率为10.66%。下肢静脉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上肢静脉组。

2结语

总之,新生儿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新生儿外周静脉血管较细,并且充盈度较差,显著增加穿刺难度,PICC置管术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以及固定效果佳等显著优势,已成为新生儿保持静脉开放主要措施,与应用上肢静脉穿刺相比,采取下肢静脉穿刺,操作更为简单方便,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导管异位发生率较低,并且可有效缓解患儿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帮助患儿渡过难关,快速恢复身体健康,显著提升患儿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艳.新生儿PICC置管部位与置管成功率,出血量,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2):4188-4192.

[2]李惠玲,张雅贞,庄飞婵,等.新生儿经腋静脉、贵要静脉和颞浅静脉PICC置管的临床比较[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033(002):P.170-172.

[3]张秋红,潘小莉.新生儿经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PICC置管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9,028(018):3441-3442.

[4]段云云,赵萍.经下肢与上肢静脉PICC置管的效果及对新生儿疼痛程度,配合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2):148-150.

[5]青旭蓉,胡琦,赖春燕,等.经上肢静脉和下肢静脉留置PICC在150例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20,49(11):1742-1745.

包邮)陶思羽 18355577547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银河华庭13单元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