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作用分析

吴佳佳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0


摘要:

目的:探讨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取针灸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抽取来我院就诊的13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5.6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0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缩短恢复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灸护理;周围性面瘫;临床作用;护理效果

周围性面瘫临床上又称之为面部神经炎性病变,是我国较为常见的肌肉麻痹,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的周围性面瘫中以Bell式面瘫最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及任何人群[1]。研究表明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包括病毒感染、风寒、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其多为单侧发病,临床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运动表情运动丧失、口角下垂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治疗周围性面瘫尚没有特效药,大多保守治疗,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严重影响患者身心状态。此外,周围性面瘫除了进行必要的治疗外还需给予合适的护理干预。近些年有学者指出针灸护理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神经的兴奋性,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进而加速患者局部面部肌肉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学者指出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期间给予针灸护理可以提高疗效、缩短恢复期,进而巩固治疗效果、防治后遗症[2]。本文主要探讨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取针灸护理的应用效果,为改善于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缩短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恢复期以及防治后遗症提供参考,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021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抽取来我院就诊的13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9名患者中,男39名,女30名,平均年龄(44.9±3.24);观察组69名患者中,男40名,女29名,平均年龄(45.7±3.01)。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组成、平均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以及面部肌肉训练等。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周围性面瘫患者因为影响面部仪表,大多数患者存在一定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内心真实想法,消除患者的疑虑和顾虑,缓解患者的负面情况并让患者主动接受治疗。②饮食护理:周围性面瘫患者饮食需要额外注意,为了使患者尽快恢复,应当提醒患者禁忌生冷和辛辣的食物,与此同时告知饮食的注意事项,合理安排饮食结构,且餐后温开水漱口,注意口腔卫生[3]。③生活护理:周围性面瘫患者应当每天咀嚼口香糖、外出戴口罩。此外还应该注意针刺的针眼清洁,避免粉尘等入眼、避免感染。并鼓励患者练习病侧的各种随意运动,如皱眉、闭眼、张口等,加速面部神经恢复。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护理,针灸护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针灸经济、是否适宜进行针灸护理。②采取面部局部三针法进行针灸,主穴为风池、合谷、太翳风、冲穴等。③辅穴为太阳、阳白、照海、丝竹空瞳子骼、迎香、太冲、颊车、足三里等穴位。④每次留针半个小时,每五分钟捻针一次,每次捻针一分钟。

1.3判断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是否存在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X±S表示,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即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所有的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5.6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0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69)

12(17.39)

46(66.67)

11(15.94)

58(84.06)

观察组(n=69)

20(28.99)

46(66.67)

3(4.35)

66(95.65)

X2




7.561

P




<0.05

3、讨论

周围性面瘫临床上主要表面为眼睑闭合不全、口咽歪斜等,西医认为致病因素主要是病毒感染,而中医认为导致的周围性面瘫的因素是风寒等导致的气血麻痹、脉络失养。周围性面瘫的发病率较高,患者大多迫切希望能够尽早治愈,但是目前尚没有周围性面瘫特效药,大多需要保守治疗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而周围性面瘫的护理措施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常规的周围性面瘫护理一般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以及面部肌肉训练等入手,但是护理效果差强人意。迫切需要一种可以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面肌功能,加速病情康复的护理方式。目前有研究者表明,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后,针灸护理一般情况下可以改善面部外观、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针灸护理是以中医针灸理论为基础的一项护理方法,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之效,有助于缓解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次研究表明,给予针灸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5.65%)均显著高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84.0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彭梅珍、蔡庆红等人对于早期康复护理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影响研究报道大致相同,表明针灸护理在疗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本次研究的可靠性[5-6]

综上所述,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缩短恢复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常雅丽,张宏伟.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2).

[2]程广红,杨桂荣.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体会[J].家庭心理医生,2014.

[3]肖桂霞.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9,038(003):121-122.

[4]周彦君.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护理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1):261-262.

[5]彭梅珍,冷情英.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探索[J].医学信息,2015,000(048):205-206.

[6]蔡庆红.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v.10(16):156-158.

作者简介:吴佳佳(1994.08-)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护师,本科,研究方向:针灸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