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网保障乡村安全用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新型电网保障乡村安全用电

杰恩西白克•托衣其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阿合奇县供电公司 新疆克州 84535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电力等能源行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大云物移智链等新技术成为各行各业变革创新、转型升级的强力驱动,给电力工业创新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新电网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的深度应用,能够为城市能源互联网发展解决精确供能、能源需求侧管理、电网柔性接入等问题,为深入探索综合能源应用创造条件。乡村电网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能源支柱,国家一直在对乡村电网持续进行改造,尤其在脱贫帮扶政策实施以来,农网改造更加深入。

关键词:新型电网;乡村;安全用电

引言

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主要依靠农业获得生活收入,但由于其农业生产技术匮乏、电气化水平低,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网的建设与完善,并实施一系列的电网电力工程改造与新建项目,如新一轮的农网改造项目切实提高了农网的供电能力,为乡村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电网基础。同时,乡村地区农网供电的稳定性、持续性也有显著改善,相对于1985年,我国乡村地区农网平均断电时间降低了一百小时,高质量、持续性、高效率的供电满足了乡村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1乡村电网存在的问题

1.1乡村电力线路线径偏细且老化严重

电力线路线径偏小且为钢芯铝绞线是乡村集资架电的通病,主要是为了节约有限的建设资金,有的使用的甚至是从别处拆下来的旧线,安全系数和供电容量根本就达不到标准要求。加之由于现有的农网线路因缺少定期的维护和检修更换,长年的高负荷工作加速了线路的老化,在风吹日晒中老化现象严重,漏电、跳闸问题屡屡发生,甚至还有倒杆断线的危险,威胁到农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2供电线路损耗较大

乡村电网的供电质量差,线路中存在导线线径过小、回路数少、穿糖葫芦、裸铝线穿越树林等因素,以及变台小马拉大车问题,导致电网中存在较高的损耗,给农户用电和供电企业都带来不合理的负担。

2新型电网保障乡村安全用电

2.1安全用电,共建共享

一是农用线路管理,台区经理负责做好农业生产线路及村级路灯等集体电力资产的建设和管理,做好居民家庭漏电保护器运行维护及表后线服务工作。二是每年提供共建基金,支持用电管理工作。三是电力发展规划,根据各台区建设总体规划及经济发展用电需求,编制电力发展规划,做好电力建设中的政策处理工作,保障电力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四是电力设施保护,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科学用电、依法用电、安全用电”宣传。五是电费回收,各台区经理做好农业生产、路灯等公用设施的收费工作,做好欠费用户的告知和催费工作,促使共建活动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2.2以绿色能源赋能乡村振兴

“双碳”目标下,电力将乡村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落脚点,以乡村能源转型助力乡村振兴。电力“电靓乡村”行动明确实施支撑乡村清洁能源发展行动,这一行动体现为三大方面,一是促进乡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能源体系,二是增强乡村电网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三是进一步推进乡村电气化,深化乡村电能替代程度。在乡村能源体系建设上,提高乡村清洁能源供给能力,以加快构建现代乡村能源体系为方向,推动乡村能源生态转型。作为光伏发展大省,电力优先探索支持乡村地区分布式光伏发展的模式,推动新能源发展与乡村用能习惯友好融合,集中体现为大力发展微电网,探索乡村“源网荷储”一体化友好互动发展。在增强乡村电网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上,提升乡村电网柔性化水平是关键。电力致力建设灵活互济的末端电网,建设适应高比例清洁能源消纳的灵活配电网,提升电能“向下”输送和“横向”配置能力,实现乡村地区清洁能源全消纳。在实践中,推广应用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系统、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并网设备等技术,将能源互联技术充分应用到乡村电网建设中。在深化乡村电能替代上,全面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全面推动农业生产电气化、乡村产业电气化、乡村生活电气化,一方面培养需求侧清洁用能习惯,一方面推动供给侧技术开发衍生更多电能替代产品,提升电能替代能力。此外,电力做好乡村综合能源服务保障,在乡村推广能效服务,组建乡村能效服务团队,大力推广电能替代和综合能源服务,提升乡村能源服务多元化水平,保障乡村绿色能源高效供给与有效利用。

2.3发展智能电网

一是加强完善乡村电网企业调度的集控、调度、配电管理统一技术支持平台,从而构建系统安全防护体制。同时,完善乡村电网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智能化模式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保证农网风险预警及有效评估。二是加大乡村智能电网设备的建设应用。各个地区乡村的地理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在智能化电网建设中就要对乡村电网进行实时监控,解决电网设备的监控难题。同时,还要建设相应的智能配电开关系统,对各个服务器平台进行智能化控制,从而提高对乡村电网的有效监控,保证电网的高效率,实现乡村电网的高质量发展。三是优化乡村电网供电模式。在乡村电网建设中,要对其电网供电模式进行智能化建设,建设网络坚强、架构可靠、设备安全的乡村电网。

2.4开展基于互联网高效综合服务管理

2.4.1推行用电柔性接入服务

充分利用“网上电网”多维数据管理能力,对用户、电网进行多维大数据分析并以柔性匹配加持,实施大中型企业超前布局,小微企业“先接入、后改造”,紧急需求项目“线上随审”,实现网架布局合理、负荷曲线平滑、客户体验友好的用电接入应用场景。同时为电网智能规划、精准投资提供决策参考,实现降本节支、提质增效,保障公司和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2.4.2推行新型综合能源服务

应用量化模型实现新能源资源和电网资源统筹配置,综合计算新能源可开放容量,实现新能源接入配套工程规划一步到位。创新新能源“插座式”靶向接入和有序管理,基于区域内新能源资源分布和电网可开放容量,配置最优新能源“插座”落点和接入容量,绘制新能源“并网插座地图”,为政府制定新能源发展规划提供科学支撑,促进新能源全接入、全消纳。强化政企合作,建立政企联动模式,全面掌握新能源增长热点趋势,推动政府主导,电力、国土、环保、水利等专业部门协同的新能源发展规划编制,推进新能源发展规划的公布和管控。

2.5护好电气化进程中的乡村安全

乡村电气化提升在加速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乡村带来的用电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为此,电力突出强化乡村智能电网的建设,提升台区智能化程度和乡村电网的互动性能,尽可能实现农网故障隐患提前感知和智能消除。强化电力设施的安全性防护,推动乡村架空线路入地、进行线路绝缘化改造、装设安全防护提示等,全方位提升乡村电网安全。提升用户侧安全防范能力,电力从乡村安全管控机制上创新,构建由地方政府、供电公司、村民委员会等多方参与的乡村安全用电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加强志愿服务的开展,及时将新的安全知识送到用户“家门口”,让用户想安全、能安全。

结语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速乡村电气化进程的大背景下,乡村用电安全还存在诸多隐患,智能电网建设能有效防范乡村用电安全风险,为乡村提供更为可靠的电能。

参考文献

[1]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编委会.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2]李黎,张道君,万梅,陈胜.我国农网现状及农网改造问题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35):229.

[3]郑建萍.浅谈农网改造中配电变的选择与安装[J].电力学报,2001(03):229-23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