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与临床诊疗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配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临床护理路径与临床诊疗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配合分析

覃娅妮 黄柳春

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广西河池 5308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与临床诊疗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配合效果。方法:将本院2020年04月~2021年04月收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的是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实施的是临床护理路径和临床诊疗路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职能、社会职能、躯体职能各项评分,分别为(57.23±6.74)、(9.85±1.54)、(12.02±1.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与临床诊疗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配合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临床诊疗路径脑出血护理;应用效果


引言:脑出血属于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病情起病急,进程快,致死率高,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为主。相关研究显示,在老龄化背景下,脑出血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为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上加强护理干预,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研究发现,将临床护理路径与临床诊疗路径配合干预,可加速患者身体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好[1]。基于此,本文于本院2020年04月~2021年04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临床护理路径与临床诊疗路径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n=25),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1.15±12.71)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53±0.64)年。对照组(n=25),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6.72±10.65)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4.47±0.7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具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家属签署了知情协议书。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路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基础护理服务。

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与临床诊疗路径,具体的方法如下:(1)护理路径:①日常护理:协助患者翻身,避免出现压疮;督促患者定期更换衣物、床单等,保持病房处于良好的通风状态,加强对探视秩序的管理,避免影响患者情绪和睡眠;给予患者软食或半流食营养支持,摄取高纤维素,补充蛋白质,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②健康宣教:为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疾病相关知识,介绍疾病发病机制,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的认识,告知疾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本院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③心理护理:安抚患者不安、紧张、恐惧心理,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增强患者心理保健能力,认真倾听患者主诉,产生共情,了解患者需求,并满足其合理化需求,增强患者治疗信心。(2)诊疗路径:①掌握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人口学特征,询问患者疾病史、家族史等;②根据患者临床特征评估病情,判断是否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等疾病,评估患者睡眠质量等。③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血氧等指标变化,做好气道管理工作,借助吸痰设备定期帮助患者排痰。④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和防治,帮助患者按摩,避免肌肉萎缩,评估患者治疗、护理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落实预防处理对策,保证患者康复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n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25

13(52.00)

11(44.00)

1(4.00)

24(96.00)

对照组

25

10(40.00)

10(40.00)

5(20.00)

20(80.00)

P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618ca8c0e673b_html_aba201aca4e9e8b2.gif ,分)

组别

n

情感职能

社会职能

躯体职能

观察组

25

57.23±6.74

9.85±1.54

12.02±1.25

对照组

25

39.11±6.35

5.32±1.16

8.25±1.26

P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病情易反复,为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积极采取早期治疗和早期护理干预手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诊疗、护理路径,旨在强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研究发现常规的护理措施,难以满足脑出血患者的护理需要,通过加强临床护理路径和临床诊疗路径的配合,大大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2]。本文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0%;两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数据对比结果表明临床护理路径与临床诊疗路径配合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进一步观察发现,观察组情感职能评分为(57.23±6.74)、社会职能评分为、(9.85±1.54)躯体职能评分为(12.02±1.25);对照组情感职能、社会职能、躯体职能各项评分,分别为(39.11±6.35)、(5.32±1.16)、(8.25±1.26);数据提示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结果表明,临床护理路径与临床诊疗路径配合应用,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研究成果证实了临床护理路径与临床诊疗路径配合应用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与临床诊疗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配合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滕怀英.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06):72+75.

[2]张亚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人人健康,2020(06):135.


作者简介:

覃娅妮:女,生于1995.02,籍贯:广西大化,壮族,大专学历,目前职称:护师;

黄柳春:女,生于1991年9月,籍贯:广西大化;壮族,本科学历,目前职称: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