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0
/ 2


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印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北京市 通州区 235100

目的:实验将探析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上结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做了详细的对比,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评分在干预后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可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呼吸困难、水钠负荷过多及运动耐量明显下降等症状为主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该疾病老年人居多,近几年来,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发病率也随着增加,该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发病率极高,并且预后差,患者在治疗期间会产生一些负性情绪,现选取我院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将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通过随机抽签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此外,在回顾患者基本资料中,对照组中女性24例,男性26例,年龄在60~83岁之间,平均年龄(72.4±4.5)岁;观察组中女性25例,男性25例,年龄在62~85岁之间,平均年龄(71.2±5.7)岁。根据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不良反应。

观察组则采取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患者住院时,护理人员应该以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熟悉病房环境。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使其可以充分了解心力衰竭疾病相关知识,并对患者进行鼓励,树立其康复的信心,可以正确的面对疾病,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患者的心理状况指导。老年人在患病时,通常会感到害怕以及恐惧,从而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患者的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及家庭关系状况,对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护理人员需要细心的观察患者的心情,并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安慰、疏导,患者患者的不良情绪,逐渐放松,打开心扉。由于老年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内心其实是比较孤独的,渴望温暖却又怯于开口,护理人员应该引导患者的亲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增加感情,使患者可以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严肃的环境也会使患者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因此可以运用色彩、贴画等暖色调的装饰,对四周环境进行装饰。(3)延伸护理措施:不仅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常规宣教,同时,对于出院后的患者还要随访,可以以电话方式进行询问,可以了解到患者的情况,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的采取对应措施,使患者始终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干预时间为2个月。

1.3评价标准

(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B型钠尿肽(BNP),并进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2)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评分主要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健康、社会功能,每个方面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通过Exce1.2007表格与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分别统计与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检验(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从调研中可见,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生活功能

社会功能

对照组(n=50)

56.72±6.4

60.47±4.57

60.48±2.48

53.28±5.68

观察组(n=50)

59.58±3.7

67.36±2.59

55.68±3.58

57.58±3.68

T

3.089

4.467

3.863

3.947

p

<0.05

<0.05

<0.05

<0.05

2.2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对比

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LVEF以及BNP做了详细的对比,可见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在干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x±s

组别

LVEF(%)

BNP(pg/mL)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50)

40.36±6.73

47.64±3.5

483.71±155.31

241.35±52.64

观察组(n=50)

42.65±4.67

56.64±5.3

482.39±125.35

161.23±55.75

t

0.757

5.038

0.183

6.381

p

>0.05

<0.05

>0.05

<0.05

  1.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多伴有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如高血压、肾脏供血不足及水钠潴留等病理及生理变化[2]。心理护理始终将患者放在第一位,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心理护理知识,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进行考虑,可以了解到患者的需求以及心理变化,从而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3]。从而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树立信心,提高其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古红发,陈玲.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5):138.

  2. 吕烨辉,王艺歆,王海荣,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1):83.

  3. 吕陈涛.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