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9
/ 2

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探索

芮晓宁

甘肃省庆阳第三中学 745000

摘要:在高中历史课程当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基础历史知识之外,还要关注他们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方法的传授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史料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能够基于三维角度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从史料当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历史思维。与此同时,在史料收集与史料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基于典型性、多元化以及真实性的原则,将史料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运用;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原则

(一)典型性原则

史料可以将历史事件更为真实地呈现出来,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料。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使用典型的史料,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史料的形式和载体是多样化的,除了常规的文字类史料之外,图画类、地图类以及照片类等也都是比较常见的[1]。为了使将史料的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教师要根据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来选择最为典型的史料,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对历史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同时使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二)多元化原则

能够用于高中历史课堂当中的史料是比较多元的,除了教材当中所呈现的史料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的史料。一方面,史料的呈现方式比较多元;另一方面,史料的内容也比较多元。对于过去发生的事件,人们在发表看法、表达意见的时候容易受到社会地位、主观想法以及个人立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史料的时候,教师要坚持多元化的原则,尤其是在选择评价类的史料时,要尽量地选择不同观点的资料,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历史事件,促进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真实性原则

在对那些经过引用、转载和翻译而形成的二手史料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确保这些资料与原始史料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一致的。尤其是那些对古文资料和外文资料进行翻译的史料,如果与原文的意思表达相去甚远,甚至对原文的意思进行了曲解,就无法达到史学研究的目标,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史料的时候,教师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能够将史料作为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课堂中使用的史料,要对真实性进行斟酌和确认。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串起来、保持脉络清晰

高中历史知识内容繁多,复杂性强,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对所有的历史事件都能形成清晰的了解和有效的认识,教师要使用相应的史料来将历史事件进行串联,帮助学生基于整体化来进行记忆,在脑海当中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形成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提高历史学习的效果、实现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标也指出,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事件的时序性。因此,教师要合理使用史料,使学生在特定的时空当中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考察,将历史事件按照发展顺序串联成线,在有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深刻认识[2]。比如在学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从汉至元各个时期与政治制度相关的史料,鼓励他们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合,并将其制成表格,在这个基础上总结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说出来、实现旁征博引

史料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学生更为真实与直接地了解历史事件,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在这个基础上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分析历史经验教训,并将获得的感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来,跨越时空实现历史与生活的相互联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当中运用对比教学的形式,将不同时代的史料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在整理分析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感受到历史的发展变化,并将自己得出的结论、产生的想法说出来,通过旁征博引的形式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运用到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当中。比如在学习“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民生变迁”作为主题,引导学生广泛搜集各类史料来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分析在不同经济体制背景下的民生问题。在这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双十一”人们的购物信息,使学生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感受到时代变迁所带来的民生变化和消费理念变化。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整理成为演讲稿或者PPT,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表达个性化意见。

(三)活起来、达到辩证理解

历史是在过去真实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虽然是不可改变的,但是对这些事件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却是灵活的[3]。为了使历史事件“活过来”,教师要合理地使用史料来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入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矛盾点,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辩证理解,培养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当前,很多日本人对于侵略中国的历史行径仍然予以否认。如果你是国际法庭的法官,你应该如何使用史料来反驳这些日本人?在这之后,学生会广泛搜集史料,通过史料分析来了解历史真相,并坚持去伪存真的原则来对史料进行整理,然后将其呈现出来驳斥对方观点。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形成“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结语

总的来说,史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工具,但它可以为学生推开历史的大门,使他们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史料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鲜活性,使他们更好地展开自主分析和概括整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将史料串起来,使学生保持脉络清晰;要引导学生将史料说出来,实现旁征博引的目标;同时还要使史料活起来,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辩证理解。

参考文献:

[1]朱晓燕.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以“人生的选择——中山先生的家国情怀”一课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59-60.

[2]孙宜强.高中历史教学要着力处理好教材与史料的关系——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03):41-45.

[3]姜爱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史料运用原则探究——以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的教学实践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8,33(06):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