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对儿科患者配合情况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9
/ 2

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对儿科患者配合情况的影响

常香琴

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结合儿科患者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非语言性沟通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至2020年接受诊断的60例儿童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原有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研究组在采用原有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的同时,应用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方案进行辅助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第7天以及第14天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配合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结论:针对患儿进行临床护理,不仅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落实个性化分析,还需要通过非语言性沟通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的配合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有效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儿科护理:非语言性沟通;护理影响

在当前儿科护理领域,大部分的患儿在护理的过程中无法正确表达自身的需求,同时也无法进行疾病情况的描述,同时儿童对于自身的焦虑以及紧张情绪无法自主梳理[1],极有可能降低治愈有效性,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儿科患者的护理质量,强化护理体系的优秀有效性,必须要结合患儿群体的实际特点,打造针对性的护理模式,我院为了研究非语言性沟通护理的具体应用成效,结合具体的就诊患儿展开了临床护理实验,相关的实验内容及结果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至2019年入院接受诊断,并且确诊为儿科疾病的患儿共6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男生17例,女生13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13岁,平均年龄区间(7.5±1.4)岁,对照组患者男生16例,女生14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12岁,平均年龄区间(7.1±1.5)岁。

排除智力障碍以及精神障碍患者,排除不具备正常交流能力的患者,排除心肝肾等器官严重性功能异常的患者。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利用常规的儿童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必须要了解患者的实际疾病,并且落实好身体健康检查,针对患者家属进行疾病健康护理方案的宣讲。

针对实验组,利用原有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的同时,通过非语言沟通护理进行辅助护理,详细内容如下。

首先通过面部表情进行情绪沟通,护理人员必须要维持温和的态度,利用微笑进行接待,确保提升患儿的信任感以及安全感。避免表情过于严肃,增加患儿的紧张以及恐惧情绪,在日常护理以及询问的过程中语言温和,表情放松,尤其是要做好眼神的交流,利用真诚友善的眼神与患儿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提升亲切感,并且通过注视的方式,加强对患儿的关注,避免患儿被忽视,产生畏惧心理。

其次,利用肢体动作进行患儿心理干预,大部分幼儿对于外界环境的认知往往是建立在人的肢体动作角度出发的,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幼儿进行接触以及日常护理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利用自身的肢体动作来降低患儿的紧张感。例如在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点头、抚摸、拥抱等方法与幼儿进行交流,转移其注意力,拉近幼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再次,落实好护理环境的干预。在患儿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维持良好整洁温馨干净的病房环境,为患儿提供具有引导性作用的玩具或者道具,每天定时打扫通风,维持好室内的温度以及湿度,可以通过音乐、视频以及卡通图画等道具降低幼儿对周边环境的陌生情绪,增强其情绪稳定性。

另外,针对患儿家属落实针对性的引导,结合患儿本身的情绪特点和个性化,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降低患者家属的不安情绪,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共同对患儿进行全方位的关注和护理。

1.3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以及治疗依从性进行分析,由患儿家属进行代填。调查评分总分为十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状态越好,详细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进行护理之后,能够主动的按照会人员的嘱托接受护理治疗;遵从医嘱;这护理以及治疗是否存在抵触情绪。治疗依从性的判断标准为:完全依从和基本依从的数量/总数×100%。分析两组患者的实际住院时间。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配合度结果

表1为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配合度结果对比情况,可以看出,在干预前两组患者配合度基本相同,在干预7天、14天后两组患者差距明显加大,尤其在干预14天后,研究者配合度为8.4±1.3,而干预组仅6.1±1.0。

表1 两组患者治疗配合度结果对比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7d后

干预14d后

对照组

30

2.4±1.3

4.9±1.2

6.1±1.0

研究组

30

2.5±1.2

7.1±1.3

8.4±1.3

2.2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依从性以及住院时间对比

表2为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结果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干预后研究组的总依从性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在住院时间方面,研究组为8.0±1.0,而对照组为12.3±1.6,高出50%。

表2 患者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结果对比 [例/(%)]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基本依从

不依从

总依从性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30

17

6

7

23(76.7%)

12.3±1.6

研究组

30

26

3

1

29(96.7%)

8.0±1.0

3讨论

在当前的临床护理领域,儿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类患者群体缺乏自主控制能力[2],无法按照实际情况讲述自己的不适情况,同时在与护理人员进行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例如频繁出现多动、哭闹以及烦躁不安的情况[3],都会降低护理质量,因此建立在儿科患者群体的本质角度,打造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针对儿童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利用原有的基础护理方案配合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的配合度以及依从性远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单纯采用原有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的患者。可见,针对患儿群体来讲,在面对陌生的护理人员进行亲密接触以及护理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非语言性沟通护理,能够直接从细节方面提升患儿的接受程度,护理人员轻松慈和的表情,关注的眼神,充分的肢体动作以及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患儿的紧张感,增强与周边环境之间的融合质量,不仅能够促使护理工作顺利完成,也可以提升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亲和性。

综上所述,利用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方案进行患儿护理,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提升配合程度以及依从性,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彭湘粤,尹娟鹉,王萍,等.儿科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的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24(12)∶171-173.

[2]] 佟智莹.对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1174.

[3]] 黄秀红.探讨儿科护理过程中改善护患关系的方式和技巧[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24(6)∶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