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8
/ 2

小学 中段 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

周帅林

郑州市郑东新区春华学校 河南 郑州 450000

一、活动概况

活动主题:小学中段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

课例执教:周帅林

课例题目: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活动目标:

1.观察直观图,知道什么是分数,能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

2.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运用图形、语言、算式等不同的表征方式,解决这类问题并掌握解决方法。

二、案例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实践证明,只会动脑而不会动手的人很难在科学技术上有所创造发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形象思维占据绝对优势,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最为深刻的体会莫过于亲自动手操作实践。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研究获取的知识和能力,要比依靠老师的讲解和灌输获得的知识更为高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放手让学生操作,使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基于此,我设计了以“小学中段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为主题的数学活动。经过实践,我发现动手操作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在动手操作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充足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活动流程

步骤一:教学实践,确定主题

时间:9月17日

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学习数学,是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果单纯的讲授,教师很难讲清楚,学生也不能理解。如何有效设计实践活动?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活动?这些疑问困扰着我。基于此,我设计了围绕“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思维发展的实践与研究”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步骤二:理论认证,合理设计

时间:10月23日

精心研读新课标,精读名师著作和观摩优质课,在获得理论知识支持之后,我同数学组成员进行讨论、备课,经过反复的操作、实验和论证,最终形成合理的教学设计。

步骤三:实践操作,反思归纳

时间:12月9日

开展听评课活动,数学组教师观摩周帅林教师的公开课《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在观摩之后进行研讨分析、交流想法,并归纳总结经验和不足之处。

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案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摆一摆

请学生用自己12根小棒或自制学具(如: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等)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指一指,说出整体的1份和2份分别是多少。

2.折一折

每位同学动手折一折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感受把12名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的过程,指出其中的1份和2份。

3.涂一涂

学生用自备的方格纸,先交流如何把12个方格纸平均分成3份,再给其中的1份和2份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指出图中的男生部分和女生部分。

4.画一画

请学生认真思考,在直观演示的基础上,用一条线段表示整体12名学生,标出其中的1份和2份。

5.算一算

综合以上的过程,对照自己刚刚进行的动手操作活动,列式解决。

6.说一说

结合以上的图形和算式,说说你的算式表式的意思,理解算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案例表明,动手操作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动手操作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猜测、探索、发现、验证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学生操作并观察思考,不仅学会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成果的主要内容

数学组成员在长期的教研讨论中,我们边探索实践,边实践边总结,边总结边思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转变了教师教育观念。

通过研究和学习,我们真正感觉到了与新课程相对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即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如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时,让学生在小组内把课前准备的实物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涂一涂、画一画、指一指等系列活动,这种形式与内容的转变,调动了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耳、动口,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建立了和谐师生关系。

通过几个月的讨论、学习和研讨,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被重视起来,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和沟通多了,活跃度高,课堂上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在教学时,教师首先出示班级学生参与趣味运动会场景:1.你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2.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动手操作:你能找到图形中的分数吗?4.说一说:和同伴交流你的想法。在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和感官被调动起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三)实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积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数学组成员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研讨反思

(一)执教者反思

周老师采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在图形、语言、算式等不同的表征方式过程中,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虽然通过分步实施、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学生动手操作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热情高,勤于动手,勤于钻研,积极思考;也有少数学生不愿动手、动脑缺乏合作精神。

2.学生的操作与思维的切入点衔接不够恰当,如何把直观操作形成的表象有效过渡到抽象的算式、分数符号,达到由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还有待解决。

3.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动手操作为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供丰富的题材,但学生在表达时词不达意,说不完整。

4.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探索到什么程度,如何做到恰到好处,仍需进一步探索。

(二)同伴议评:

1.黄老师从“教材的情景创设”角度评价“抓数学生活化的策略”: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用学生参加趣味运动会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理解数学。

2.张老师从“认识新课程的理念”角度评价“应正确、合理地根据不同的操作方式,灵活地贯彻新课程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分数的形成过程,周老师重视学生的思维方法的多样化,但不能一味地强调多样化而不进行优化。不优化的直接结果要么是学生一种方法都掌握不了,要么是新知识学习得不牢固。

(三)归纳共识

教研组围绕本次活动主题进行总结归纳,提出改进建议:坚持给每节数学课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动手操作环节,充分丰富学生的数学经验。

七、活动总结

本次开展的数学活动给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活力,促进了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学校跨越式发展。本次主题活动虽已告一段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如何才能更有实效,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就一定会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