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中山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浅谈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以中山 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为例

黄健桦

中山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0

摘要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是中山的生命支持系统,以美好自然、人文生态环境为最高目标,涵盖城市(镇)、乡村之内和之间的多尺度自然、半自然、人工设计的绿色开放空间网络,具有多功能、连通性的协调平衡土地开发与环境资源、以保障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中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的生态框架。

在空间上,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是由开放空间与连接廊道组成的天然与人工化绿色空间以及支撑地区生态功能的配套设施组成的网络系统。在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建设中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也加强分析了目前中山市森林公园规划在保护以及利用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并且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法为实现森林公园景观绿化和城市建设的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做参考。

关键词:目标、原则、体系构建、生态、绿道

本规划是一个创新规划,旨在土地资源供给受限,资源保护与利用需协调并重的双向需求下构建一个可控制并引导城市合理发展的多层次、多目标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保护框架;从传统被动适应向积极主动防御方式转变。

本规划中所指“中山市(域)“,指中山市行政辖区总面积 1899 平方公里,包括陆域 1781 平方公里,海域 118.04 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包括石岐、东区、西区、南区、五桂山 5 个街道,以及港口镇和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广澳高速以西及岐江新城部分),面积 368.61 平方公里。

现阶段中山市城市绿地普遍呈现尺度单一的孤立状态,抑制了绿色基础设施体系生态效益的发挥,使其无法体现在改善宏观环境、保障物种迁徙等方面的功能;在市场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的投资收益在短期内明显小于其他项目,政府重视力度不足;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需要不同地区、不同城市间的协调合作,但权责利益分布的不平衡可能产生协调不当或地区保护主义,导致生态廊道在某些地域被中断等问题,使绿色基础设施体系难以在全区域范围内实现。

必要性:1、是保护生态环境免受城市扩展侵害的需要。2、是保护山、河、海、岛、田特色资源的需要。3、是提升绿道网生态效益的需要。4、是建设生态文明、国际宜居城市和增加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空间的需要。5、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需要。6、是维系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意义:1、全局高度统筹,协调整合各相关规划。2、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3、缓解城镇化进程对生态空间的挤压,建立城市发展新边界。4、深化建设“海绵城市”,构建大湾区域“海绵体”。5、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6、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建设国际宜居城市7、实现可持续的资源管理 。8、营造多样的游憩场所,增加绿地的综合性。9、检视和治疗城市疾病,减轻城市环境问题。

1、规划目标

针对中山市目前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中山城市发展的需求,提出中山构建绿色基础设施体系的总体目标,包括三个层面,宏观层面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建设国际宜居城市,实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中观层面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工程手段,修复乡土生境,提升各类场所环境品质及景观品质。微观层面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营造多样的游憩场所,增加绿地的综合性,建立集合生态保护、防护缓冲、休闲游憩、景观功能、生产科研、历史保护与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片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

新的发展趋势下,绿色基础设施体系的构建既要体现对自然资源的尊重,也应充分考虑人文需求,包括六大原则:整体保护原则、连通连续原则、弹性控制原则、复合功能原则、公益性原则、本土化原则。体系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是指对维护生态过程的健康和安全具有关键意义的景观元素、空间联系要素,包括连续完整的山水格局、湿地系统、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绿道体系,以及防护林体系等,它是一个多层次的、 连续完整的网络。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估一般从生态基底、生态敏感度、生态斑块、生态廊道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1、生态基底分析

“生态基底”是指支持人类生存,承托人类活动产生的上层建筑持续健康发展,以自然要素为主要组成的自然或人工形成的界面。本规划从绿色基础设施的角度出发,选取绿色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山、水、林、田、湖五类自然要素,作为主要的生态基底进行识别。

1.2、生态敏感度评价

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区域内自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可以由此确定生态环境影响最敏感的地区和最具有保护价值的地区,为生态功能区划提供依据。

1.3、生态斑块评价

(1)生态斑块选取

基于生态基底分析,结合环境敏感区评价,选取生态敏感度较高且面积大于等于50公顷的生态斑块;为更好地对区域生态格局进行分析,选取范围包括中山市及周边珠海市、江门市邻近区域。

(2)生态斑块评价

通过对生态斑块景观格局、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评价,将生态斑块分为一级生态斑块、二级生态斑块及三级生态斑块;一级生态斑块、二级生态斑块即为需要保护和连通的主要生态斑块。

1.4、生态廊道选取

基于生态基地中水体分布及中山市道路系统、中山市绿道系统的分布,综合叠加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梳理出3条市域生态廊道,包括河流生态廊道、交通生态廊道、绿道生态廊道。

2、完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

推动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构筑便捷、快速、舒适的旅游交通网络。 重点旅游区之间联系通廊(观光巴士线路):开展旅游景点、旅游特色村、古驿道的支线道路路网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解决景区“最后一公里”问题。

2.1、公园体系

中山市公园体系建设发展迅速,特色突出,积极推进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体育公园、儿童公园、城市公园等各类型公园的建设和改造,现已初步形成全市域的森林公园体系和湿地公园体系,以及各区域组团的体育公园、儿童公园体系。各类公园是组成市域绿色基础设施网络重要因子,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社会意义和景观意义。

2.2、绿道系统

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一项集民生、环境、生态和经济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 兼具生态保育、游憩健身、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发展休闲经济等多种功能。

2.3、碧道系统

碧道形成“水绿相融、山水相依;城乡共生,人水和谐”的“两核六廊”生态碧道空间格局。

3、整合目标&空间布局

3.1、空间布局

综合叠加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标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以娱乐游憩为目标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以城市防灾为目标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以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为目标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辨识出基本的生态斑块、生态廊道、交通廊道和生态关键节点,确定绿色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制定整合规划和策略,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最终形成绿色基础设施体系。

3.2、规划结构

中山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结构为:“一核心、五重点、三十廊”。

3.3、功能分区

结合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市域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的基础上依据空间布局和规划结构,划定生态功能分区,包括生态涵养区、控制发展区、适度开发区、适宜开发区四类。

结论

基于中山市自然环境和景观(主要自然山体、丛林草地、水体及其他特殊地形地貌)建设公园,将中山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纳入公园建设范围,以公园形式保护城市自然景观,促进城市公园生态化发展。

结合土地资源现状,挖掘产业文化、城市印迹、历史人文等方面的资源,规划建设特色公园,促进城市公园人文化、特色化发展。

结合绿道和碧道规划的建设,促进城市公园之间的有效连接,结合城市绿地、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促进城市公园系统与其他公共空间网络化、系统化发展。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有效实施除设计层面的对接外,还要有各设计部门的共同合作与综合一致的政策保障。根本上是由部门性规划到系统规划的转变,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涉及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等多个部门,以及各个部门的各相关政策。为保障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有效落实,各相关部门不能各自为政,信息要对接,要有一个明确统一的目标和执行力,同时在这种部门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综合政策。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广东省绿化条例》(2000.1.1)

《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中山市绿道网专项规划(2018-2035)》

《中山市河岸线、海岸线退让规划管理办法》

《英国赫特福德郡绿色基础设施规划》

《香港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