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交叉口设计方案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道路工程交叉口设计方案研究分析

严石磊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30

摘要:交通汇聚之后,便会形成交叉口,属于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该区域最易发生拥堵和安全事故,所以针对道路工程交叉口开展的设计方案要科学、合理,才能对交通系统的运转水平给予保障。因此,道路工程交叉口设计方案,本文给出了如下分析。

关键词:道路工程;交叉口;设计方案

1工程概况

道路工程交叉口的设计,可提升城市交通的有序性,规避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次工程项目位于城市繁华街区,为改变道路时常发生的拥堵问题,保障车辆通行的顺畅性和安全性,需要对道路工程交叉口进行设计。其中,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道路两侧规划住宅、商业用地等,设计中需要综合考量四周情况,以便道路工程交叉口设计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2市政道路交叉口主要形式

2.1四岔形式

四叉交叉口是交叉口设计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它属于平面相交,可分为十字形和X形。四叉交叉口的特点是四条道路是相对的,即交叉口上、下、左、右方向的车流可以相互流动。结合交通安全控制设施(如使用交通信号灯控制不同方向车辆的流动时间和方向),可确保交通顺畅、安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交叉口设计中选择X形四叉形式,必须保证“X”的三角角不能是锐角,否则会造成双向车流分流空间不足,相互冲突。因此,这种交叉形式的角度应尽可能大。

2.2三岔交叉口

在当前大多数的城市建设中对于主次道路相交的问题一般会采用三岔交叉口的设计方式进行解决。而该种类型的道路交叉口可以分为T字形和Y字形两种形式。这种类型的道路交叉口主要是起到分流以及交通分道的作用。该类型交叉口除了在主次道路相交中使用,同时还应用于其中主干道路尽端与另一条主干道路相交汇的情况。

2.3环形交叉口

对道路交汇区域当中的中间部位进行选取,并在该区域对一定规模的中心岛进行构建,可对车辆起到良好的引导效果,使其围绕该岛单向通行,再缓慢安全地驶出环岛,这样可以规避车辆出现交叉行驶的问题。

2.4复合形式

复合交叉口是一种特殊的设计形式,它集成了多条市政道路,能够满足多条道路的换乘和移动需求。然而,这种形式是一种特殊的设计形式,因为它还具有资源占用率高、成本高、增加交叉口交通管理难度的特点。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只要有其他选择,不建议采用这种形式进行设计。

3交叉口的设计方法

3.1交叉口车道数的确定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是道路交叉口设计的重点内容。为确保两者的安全分流行驶,需要对交叉口的车道数量进行控制。其一,设计的基本依据为高峰小时交通量以及车辆可能会产生的行驶方向,在对数据分析之后才能对合理的交叉口形式进行确定,并设计出车道数,对于车道数的通行能力还要积极验算,与高峰小时交通量进行比较,如果车辆通行能力比较低,便需要在原有的前提下,将合理增加车道数量,并通过验算,来保证车道提供的通行量超过交通量需求。

设计车道数量,应作为路段设置的关键,以为交叉口车道满足交通量需求提供基础参数。使其不少于路段上的车道数,或有1~2条的增加。为了对道路的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提供更多环境,交叉路口设计应充分考虑路段车辆的通行能力,以通过必要方法进行平衡控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道路出现的拥堵情况越来越多,所以在设计时还要有相应的预留,以便之后为改扩建后的服务能力提供重要保障。

3.2设计信号灯

为了确保主干道路上的直行车辆可以正常通行,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信号等进行控制时,可以对主干道上直行车辆的通行时间尽量延长,而由于主干道转弯车辆相对较少,因此可以适当减小转弯车道的通行时间。在进行现场测试过程中,将直行车道的通行时间确定为90s,而转弯车道进行通行的时间约为20s左右。

3.3交叉口的拓宽设计

在交叉口当中,如果车辆宽度有所不足,会限制车辆的通行能力,所以可以应用拓宽单侧车道或者拓宽两侧车道的方法,使车辆的数量得以丰富,确保改建之后有更强的通行能力。其中,拓宽设计需考虑的问题包括:

(1)设计的依据为进口车道具有的交通流和相应的通行能力,以便使扩宽车道数量能够满足路段通行需求,通常情况下,是在现有路段车道数量基础上,增加一条;

(2)对进口车道左侧进行拓宽,将中间分隔带利用起来;对进口车道的右侧,则将道路右侧的绿化带利用起来。其他区域的利用需要对可行性充分验证,以提高设置的合理性效果。

3.4交通流量预测

交通流量预测是交叉口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即为了保障交叉口设计能够与实际情况相互匹配,在设计之前应当进行交通流量预测工作。预测工作要紧抓三个主要指标,分别为平均绝对偏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方根差,其中平均绝对偏差用于判断交通车流的均值偏差区间,了解不同时段、不同车道在交通流量上绝对存在的差异;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主要用于判断交通流量差异的浮动区间、均方根差主要用于计算交叉口车道交通流量差异量度。通过三个指标的反馈,交叉口设计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到交通流量情况,再结合流浪对交叉口车道数量、宽度、分布进行设计,可保障交叉口满足实际通行需求。

3.5设计交叉口立面

其一,设计主要道路的交叉口过程中,应保持原有纵坡的作用状态,不得进行调整。

其二,如同等级道路发生相交问题,需根据交通流量差异程序来对横坡进行调整。由于纵坡存在差异性,可以对原纵坡进行保持,使横坡得到适度改进,这样产生的交叉口会在一个比较理想的平顺共同面当中存在。如道路等级不同,有道路交叉的情况存在,在设计中,纵面和横断面需要对主要道路维持,合理调整次要道路当中的纵坡以及横断面,调整时需要对主要道路的情况充分考量,使两者的一致性、协调性等得到提升。

其三,为确保交叉口的排水效果,需要使一条道路的纵坡或者多条道路的纵坡在交叉口的中心引出,再向交叉口外逐步倾斜。

3.6环形交叉的设计

对于道路环形交叉口的设计,应在区域内预留出中心岛,并通过环道形式来完成区划交通的组织设计。如此,不同方向行驶车辆,就可有序合理地进入环形交叉口。但是,行驶的方向只能逆时针进行,且速度不能过快,这样才能向目标入口有序分流。

4施工注意事项

(1)“交通平面设计图”中各类标志均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有关规定布置,并结合本路实际情况经与有关部门沟通共同确定。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情况对标志版面内容及设置位置进一步核实,如标志位置与挡土墙或管线等结构物发生矛盾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协商解决。(2)标志安装时应尽可能与道路中线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禁令和指示标志0~45°,指路和警告标志为0~10°。(3)各类交通标志必须保证路面净空要求。

结论

分析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较为常见的十字平面交叉口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法,期望能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起到指导作用,保证人与车的安全出行,提高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炜.探析城市道路交叉口优化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4):130-131.

[2]赵弘正,杨强.市政道路工程交叉口设计思路的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8):57+59.

[3]张鑫.论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组织与设计[J].福建交通科技,202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