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浅谈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陈雪姣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初级中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56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建立健全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但由于不少学生正处于叛逆期,面对外界许多不良因素,如何让学生明辨是非,固守本心,不忘初心是教

师需要探究的问题。有效地开展德育教学,在学生初中阶段具有重大的意义,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进行德育渗透,帮助学生端正思想,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引导学生接受正能量的灌输和洗礼,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素养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

关键词:初中语文 德育教学 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引领下,德育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当中,通过德育的渗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独立的人格,引导学生逐渐成长为健康、积极向上的人,并为其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学的内容往往都是十分经典的名家篇目,都是针对学生现阶段学习需求和学习状态所做出的合理设计,承载着十分良好的精神内核。例如,爱国主义情怀、团队协作意识、互帮互助、友爱他人等等,这些精神内核都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渗透,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深化德育教学。


1.当前初中语文德育的主要现状

1.1学生缺乏对于道德的足够认知和重视

在现代化社会中,人们处于经济迅猛发展的环境,不知不觉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容易将利益看得过重,而缺少对道德的足够认知及重视。另外,学校和教师也十分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甚至把学业量化的分数放在首位。这样便使得不少学生出现了价值观的偏差,认为自己只要考到更高的分数即可,对于思想道德并不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接受的德育不足,很可能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1.2 价值观更加复杂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而初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好奇心较强,学习能力也很突出,乐于接纳并尝试各种新鲜事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们也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消极、负面的想法。比如有的学生养成了个人主义思想,有的喜欢攀比,还有的形成了错误的消费观念,这些均会导致学生难以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思想,并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变得越来越复杂。面对此种情况,语文教师的德育工作开展也会碰到不少阻碍。


1.3 学校未构建起完善的德育体系

就目前社会的发展状况来看,总体的竞争压力呈现出日益增大的趋势。不论是初中学校或是各科教师,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将学生的成绩提升置于首位,忽略了对他们的德育。有的初中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仅是浮于表面,存在形式化的现象,并未专门设置独立的教学模块,自然也缺少完善的德育体系,针对初中生的德育只能安排在道德与法治课中, 覆盖范围较窄, 效果也不理想。



2.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2.1有效运用语文课文为初中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目标在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规定为: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教育,利用经典文章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学生关注人民情感,做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所有的记叙文、说明文、白话文以及文言文都必须切实贯彻“爱国主义”这一基本方针。如初中课文《故宫博物院》,通过对我国故宫建筑群的规模、精美程度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领略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使学生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感到无比自豪。还有鲁迅先生的文章《藤野先生》,讲述的是鲁迅先生为了探寻救国之路而去日本学习医学,但是在学习期间深深感受到国民的愚昧和懦弱,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以此唤醒国民。这样强大的爱国主义思想能够使学生的内心受到震动,从而使学生明白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人都应该发奋图强,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


2.2 组织教学活动,开展三观教育

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确保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一个针对性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开展三观教育,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促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借此让德育深入渗透到语文课堂中。具体来说,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成语接龙、诗歌朗诵,也可以让学生做手抄报,参加演讲

和讨论会等,令学生接受良好思想的熏陶,挖掘其积极正面的情感,以此达到德育的目标。比如,教师可以组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朗读活动,在锻炼学生朗读技巧的同时,让学生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到主人公抱有怎样的坚定信念,感受其高昂的情绪,以此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理想,建立端正的人生观。由此可见,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可以成为德育开展的理想途径,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进行实践,以动口、动脑、动手相结合的方式,掌握有关的语文知识,并树立正确的三观,促使语文教学和德育均体现出显著的成效。


2.3借助学生活动,理论联系实践

语文教材大多是一些人文意蕴丰富的文章。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将德育思想和学生的行为实践联系起来,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思想,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首先可以通过写作训练,推进德育渗透。朱自清先生说过,写作是生活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基本一周一小作,两周一大作。同时作文的形式又极其多样,有日记、周记、大作文等等。通过学生们的习作,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思想、心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对于学生中出现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可以予以鼓励,而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则可以在了解的基础上,通过面对面的谈心、沟通等多种渠道予以指导、改正。从而避免学生因为认知的偏差,最后走上危险的道路,防患于未然。教师可以利用写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写作来补充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德育内容,实践德育渗透的效果。

其次可以通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来渗透德育。除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德育渗透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的方式展开,使学生拥有更为丰富的德育资源及渗透途径。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深入体会生活中的德育因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和理性的有机统一。围绕语文教学展开的课外活动有很多: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等。组织辩论赛,普通话比赛、征文比赛、拔河比赛、球类比赛、书法绘画,开展语文兴趣小组,布置语文角,组织演讲朗诵比赛等。这些课外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在此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3.总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需要挖掘教材内容,传递感恩思想,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将其与道德品质相联系,同时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这样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保证其拥有端正的品行和良好的道德素质,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雍.“部编版”初中古诗文教学德育渗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2]赵艳霞.关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4):145-146.

[3]孙迎福.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51.

[4]田丽娟.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文言文开展德育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37.

[5]阮捷音.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语文课堂:中学语文德育探究[J].华夏教师,2018(14):24-25.

[6] 陈广胜.  “微网络”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J].华夏教师.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