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伊马替尼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2

甲磺酸伊马替尼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姚宇宁

大庆市人民医院 血液科 黑龙江大庆 1637000

摘要:目的:探究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对比组、研究组。对比临床指标、疗效、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对比组的CD3+ 、CD4+、 CD4+ /CD8+等T细胞免疫水平、血红蛋白含量>研究组,其外周白细胞水平<研究组(t=18.721/32.548/5.090/15.396/4.963,P<0.05);对比组疗效<研究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X2=10.769/6.050,P<0.05)。结论:增加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可有效抑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增生,提高特殊免疫功能,显著提高疗效并有效预防不良反应事件。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甲磺酸伊马替尼;疗效;安全性

CML的患病概率较大,为频发的白血病类型之一,约占总体白血病的20-25%,并且每个年龄段人群的患病概率有所差异,中老年患者为频发人群,而常规治疗为药物或者放疗治疗,但治疗缺陷在于副作用较大,并且难以治根,反复发作[1]。本研究对比常规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CML的效果差异,以证实其应用价值和优势,现如实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起/止时间为2018年01月/2019年12月;例数:8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例分组方法:随机数字化分组;组别例数和命名:40例对比组,40例研究组。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知情、同意研究;配合度较高;精神正常;无心理疾病;无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无读写障碍;无沟通障碍。排除标准:孕期或者哺乳期;肝肾功能严重异常患者;出现药物过敏或者存在相关药物过敏者。

表1基础资料[n(%)/(x±s)]

组别

n

男/女

年龄/岁

病程/月

疾病分期: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

对比组

40

22/18

43.56±3.55

7.26±2.45

20/15/5

研究组

40

21/19

43.85±4.07

7.35±2.60

19/16/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比组:基础化疗,慢性期选择干扰素+羟基脲方案;其他疾病进展期选择长春新碱+6巯基嘌呤+强的松方案。

研究组:在基础放疗基础上,增加甲磺酸伊马替尼药物治疗,慢性稳定时期每天服用一次0.4g,疾病进展期,应在首次服用0.4g后根据患者治疗效果逐渐加量,若无明显不适症状,则可在14天内加至0.6g,后续固定每天服用0.6g。

治疗时间为180天。

1.2.2疗效评估。

对比临床指标、疗效、不良反应情况。

疗效评判标准:以临床症状消失30天以上、白细胞<10×109/L、血小板< 450×109/L、无Ph+细胞为CR,以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白细胞和血小板显著减少、Ph+细胞≤35%为PR,以指标无好转、也未进展为SD,以未恶化为PD,有效率=CR+PR[2]

1.3统计学处理

SPSS22.4为处理工具,计数/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卡方/t检验验算。如果P<0.05,那么就说明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

两组在临床指标上差异显著,其中研究组T细胞、血红蛋白水平更高,外周白细胞水平更低(t=18.721/32.548/5.090/15.396/4.963,P<0.05)。见表1。

表1临床指标(x±s)



T细胞免疫水平

血红蛋白含量(g/L)

外周白细胞计数(×109 /L)

组别

n

CD3+(个/mL)

CD4+(个/mL)

CD4+ /CD8+

对比组

40

1037.69±114.38

469.85±36.82

1.23±0.42

120.43±1.42

10.95±2.30

研究组

40

1562.39±135.42

791.15±50.42

1.67±0.35

128.62±3.05

8.43±2.24

t


18.721

32.548

5.090

15.396

4.963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疗效、不良反应情况

对比组:CR、PR、SD、PD为9例/10例/16例/5例,有效率为19/40(47.50%);肝功能异常/水肿/肌肉骨骼痛/恶心/皮疹/血细胞减少为3例/2例/1例/4例/2例/1例,总发生率为13/40(32.50%)。

研究组:CR、PR、SD、PD为15例/18例/6例/1例,有效率为33/40(82.50%);肝功能异常/水肿/肌肉骨骼痛/恶心/皮疹/血细胞减少为1例/1例/0例/1例/0例/1例,总发生率为4/40(10.00%)。

两组在疗效、不良反应上差异显著,其中研究组的疗效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X2=10.769/6.050,P<0.05)。

3讨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极度恶劣的细胞癌变疾病,其表现为在骨髓内大量增生未成熟的白细胞,显著影响其他类型细胞分化,其中血细胞的分化数量显著降低,使得人体产生一系列贫血综合症状,对人体危险度极大[3]。传统化疗效果并不理想,而甲磺酸伊马替尼为最新的基因靶向药物之一,具有高效、针对性用药的优势,能够较大程度减缓疾病发展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4]。其能够针对性作用在细胞特定反应酶,从而抑制细胞分化或诱导其凋亡,并且能够有效提升血细胞水平,并且能够通过提高T细胞功能加大特殊免疫功能,从而快速降低癌变细胞数量,并且本研究也证实,增加甲磺酸伊马替尼的T细胞免疫水平更高、血红蛋白更高、白细胞更低(P<0.05),疗效提升35.00%(P<0.05)。在安全性问题上,其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对健康细胞的影响力极低,并且可通过控制疾病进展从而降低临床不适反应,而本研究也证实这一点,其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了22.50%(P<0.05)。

参考文献

[1]彭英东.甲磺酸伊马替尼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7):42-43.

[2]王凤杰.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7):66-67.

[3]魏蓉,郭方.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4):120-121.

[4]顾丽丽,何涛,王涛.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当代医学,2018,24(15):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