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联合护理干预在血液肿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2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联合护理干预在血液肿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路晓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小儿血液肿瘤内科 河南省 郑州市 450000


【摘要】目的:研究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联合护理干预在血液肿瘤患儿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3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68例血液肿瘤患儿,两组患儿均采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干预,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总结不同护理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两组患儿静脉置管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一次置管成功率、家长满意度等资料,实验组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肿瘤患儿干预期间,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联合综合护理模式可以降低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其临床护理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综合护理;血液肿瘤;并发症


前言:近些年血液肿瘤在儿科的发病率不断提升,临床上在治疗本病症中需要做静脉输液治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考虑到药物的刺激作用做加重患儿的不适,甚至造成临床治疗失败。因此医学界通过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方法来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属于可完全植入皮肤下并留置在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完善对患儿的护理干预成为其中的重点内容[1]。现为深入分析不同护理方案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血液肿瘤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以6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9年3月—2021年1月接收的68例血液肿瘤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做平均分组后,实验组患儿34例,男/女=19/15,年龄1-7岁,平均年龄(4.25±1.57)岁。对照组患儿34例,男/女=21/13,年龄1-8岁,平均年龄(4.51±1.38)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干预,选择德国贝朗单腔输液港,型号4.5-5.0F,在穿刺区域做严格消毒之后,于患儿锁骨下静脉或颈静脉等进行穿刺,由右心房至皮下隧道直观,保证与皮下港体的连接效果。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如护理人员监测置管后的患儿的不良反应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等;根据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基本干预要求,在用药前先抽回血并在确定针头在静脉港体内;使用操作护理。在操作前需确认患儿身份,并向家长解释整个操作过程。在暴露穿刺皮肤后检查皮肤状态,注意避开皮疹、红肿等位置等。定期做静脉港血做血培养,检查有无潮湿以及渗漏等问题等。

实验组患儿则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护理方案包括:(1)穿刺护理。在触诊后用辅助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做等边三角形并拱顶注射器座,用无损伤针从中心垂直插入穿刺隔后直达储液槽底部位置,一般在到达底部位置时会感受到明显的落空感。回抽见血后弃血2-3ml,再连接无菌输液接头,换接氯化钠注射液注射器并固定。(2)化疗针的选择。输液港穿刺期间需选择配套的化疗针。本次研究中均选择儿童型,规格为22G的化疗针,具有透明可视窗方便控制穿刺部位;采用了海绵垫的设计方法可以为患儿提供舒适度。(3)拔针方法的选择。在充分做好手卫生后,需先去除其中的无菌敷料,左手大拇指与食指稳定安全针头以及输液座,右手持安全臂顶端向上提起直至针头锁定,此时可听到“咔哒”的声响,证明安全装置已经启动,之后可将化疗针归纳到锐器盒中。(4)输液、冲管以及封管护理方法。当无损伤针回抽到血液并且确认针头位置真实有效之后即可输液;在输注药物过程中需反复回血,避免出现渗漏等问题。控制输液压力≤25KPa,若患儿接受连续输液干预,则需要每周更换一次无损伤针;对于输注粘滞性液体的患儿,则需要每隔4h冲管一次。在冲管期间,可用1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输液结束后做脉冲式正压封管,并且为避免血液回流,可选择“边推边封管”的操作方法。(5)强化宣教。采用一对一宣教的方法向家属介绍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相关注意事项,如注意询问患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后的身体感受以及皮肤状况等;叮嘱家属避免患儿参与高运动量的活动,保护置管部位严禁受压等;阐述定期复查的必要性,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介绍复查的基本流程,或者在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1.3观察指标

记录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相关并发症以及一次置管成功率;采用纽卡斯尔统计家属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软件,计量资料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值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显著。

2.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并发症(n

组别

堵管

血栓

感染

外渗

发生率

实验组

1

0

3

1

14.71%

对照组

4

1

6

3

38.24%

x2





6.274

P





0.008

在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等数据后,本文研究发现实验组患儿的相关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资料见表2。

2 一次置管成功率与满意度

组别

一次置管成功率(%)

护理满意度(分)

实验组

34

96.08±3.55

对照组

27

92.65±3.18

x2值/t值

8.003

13.471

P

0.024

0.001

3.讨论

儿童血液肿瘤是已经成为临床上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则需要通过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来降低药物所产生的刺激作用,这对于保证临床干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考虑到静脉置管属于侵入性操作,在临床上还需要晚上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而从本文的数据来看,不同护理方法所取得的临床实施效果不同,其中综合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具有更理想的护理效果。从本文研究的数据来看,实验组患儿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4.7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表2资料证明,实验组患儿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家属对护理方案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为: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下,护理人员围绕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的要求调整了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手段相比,该护理方法细分为穿刺护理、化疗针与穿刺方法的选择等,可见在血液肿瘤患儿护理干预期间,该护理模式将原本抽象、单一的护理方案变得更加具体,在整个临床干预中可以针对患儿的静脉置管的要求实时干预。同时综合护理在内容上也重视护理方案的细节,例如所采取的输液、冲管以及封管护理方法对上述相关步骤的操作要点等,使护理人员在操作中可以掌握其中的细节;最后为引导患儿家属的参与,在血液肿瘤患儿护理干预期间重视心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家属参与的积极性,也能切实消除潜在风险,保障了静脉置管干预目标的实现,具有可行性[2]

综上所述,在血液肿瘤患儿临床干预期间,做好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以及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能够保证临床干预目标的实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做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妍捷,薛晓燕.血液肿瘤患儿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07):146-148.

[2]张娟,李英,熊佳佳.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血液肿瘤化疗患者应用效果比较[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26(S1):26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