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艺制作与构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8
/ 1

浅谈陶艺制作与构成

朱水江

安徽省合肥市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 230601

如今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用手机打开导航地图搜索陶艺或相关联的词都能轻松找到一个制作陶艺的地方。随着陶艺热的逐步升温,陶艺制品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亲手做陶艺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之余放松精神释放自我的又一休闲方式。

陶艺是一门土与火的艺术,更是一门生活的艺术。亲自动手参与,或拉坯,或捏塑,一件件作品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带着泥的味道,更透出你的个性,再经过火的高温淬炼下来个质的蜕变,一件华丽精美而有温度的器物就创造出来了。

许多老一辈的人都在陶瓷厂待过,看到陶艺制作都倍感亲切;许多我们这一代在城里长大的人,从影视媒介里面了解到了陶艺怎么做的,也知道陶艺做好后要“烤”出来才行,却不一定亲身见过怎么做出来的;而零零后的新生一代可能在黄口垂髫的年纪就尝试过做一件小陶艺作品,做过陶艺,会点儿陶艺是他们都一种骄傲。

传统意义上的陶艺对工艺技术性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通常所讲的陶艺都是先现代陶艺,超越了狭窄的“工艺美术”范畴,与绘画、雕塑、设计等主流美术创作观念相结合,将陶艺推到一种可塑易塑的材料层面,更加有利于自我个性的表达。

现代陶艺的创作主要通过作品的造型,材料,肌理,纹饰,釉色来表达作者的意念,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力吸引众多的陶艺家,艺术家,陶艺爱好者,学生以及少儿从事陶艺创作或制作。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工艺规律,再从揉泥开始,学习盘筑,泥扳,捏塑或拉坯等一些常见的基本技法,一件件艺术品便能从自己的手中诞生出来,装点自己美丽的生活。

比如成型和烧成不能对等。

陶艺是一门综合创作的艺术,培养同学们的艺术素质,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

欣赏--操作--再欣赏--再操作的过程。丰富的现实世界是创作灵感的源泉,只有发现才能创造美。正是在这样的培养过程中,同学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努力培养学习兴趣,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陶瓷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征,首先,是在欣赏陶瓷作品(图片、录像、实物)中,发展了同学们感受泥塑工艺和现实美的能力。其次,在双手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们努力尝试去发现美的造型,去予以实现。第三,由于陶土可塑性强,具有魔术般的变化,同学们的天性在"玩泥"中得到充分沉浸,情操得到充分的陶冶,美育自然融在其中。

陶土可塑性强,同学们们可"随形"、"随时"、"随地"地自由发挥;同学们自由畅想可吸取大量、广泛的外界各种信息,进行巧妙地构思,在制作过程中随形发挥,自由组合,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陶艺教学,从形状看千姿百态,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过程;从内容看丰富多彩,哪怕是有主题的内容,同学们们也会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去挖掘内容。 "泥塑"是一门需要耐心,需要细心,需要认真用心体会的课程。一件复杂的作品,需要花不少时间反复修改.

通过陶艺的学习,同学们捏、揉、搓、拉泥巴时,手、眼、脑并用,促进了左右脑的细胞活动,对同学们的手、眼、脑协调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只有锻炼其双手,才能启迪其心智,促进艺术发展,双手活动是思维产生的源泉。陶艺是一门需要耐心、需要细心、需要认真用心体会的课程。一件作品,需要花不少时间反复修改和制作,通过先塑型、到上釉、到烧制的过程,同学们们能在不断的实践中了解泥塑的规律和要求,慢慢地学会了细心和耐心,形成了耐心细致做事的习惯,塑造健全而优良的人格。通过实践和长期的陶艺学习,其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综合智力将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