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6
/ 2

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姜波

聊城市生态环境局临清市分局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 252600

 摘要:水是人们生活、生产必要的资源之一,但是当前水环境的质量堪忧,迫切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治理、保护。基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重工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给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使得当前水污染问题严重,进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对此,为了能够解决水污染问题,必须掌握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因素,以此为依据确定治理方案、保护措施,实现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的目的。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将简单阐述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因素,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水生态环境的具体保护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影响;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引言

目前,无论是生活还是生产,都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影响着水生态环境的质量。针对这样的现象,必须加强对节水的重视,并倡导“全民节水”活动,引导全民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贡献。近几年,政府已经认识到保护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制定合理的节约计划,推行阶梯用水的收费标准[1]。而这样的方式,为实现全面节水提供了基本的前提保障,但是为了能够强化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还应对水环境质量影进行保护措施。       

一、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

(一)自然因素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较大,使得温室气体成为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此时的极端天气较多,严重影响区域环境的变化,这样的现象会对水环境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同时,在气候变暖的前提下,水资源的蒸发速度提高,所以会有大量的水资源被损失掉,影响水资源循环的效果。其次,水文状况的影响。在同一个流域中,水文状况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而气候变化又对水文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使得夏季的流域得不到资源补充。另外,水质也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因素,如果流域周围存在大量矿物质,就会使得水环境出现矿化的现象,降低流域中水环境的质量。再次,水土流失的影响。如果在某一区域内存在半干旱区域,那么植被的覆盖率就会明显减少,此时的降水会带走大量的泥沙,从而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二)地下开采的影响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地表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就会以开采地下水的方式达到生产、生活的目的。但是,当前地下水的开采量过大,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引发了井水干枯、地面沉降等问题,严重影响水生态环境的质量。其次,水体污染的影响。例如:工业废水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至河流中;农业废水的排放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虽然当前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性,但是治理工作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够获得效果,所以依然要继续努力解决水体污染问题。再次,生产活动的影响。众所周知,只有生产才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例如:水产养殖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养殖人员为了能够促进水产的生长,会在水中施加一些饲料、药物等,进而对水资源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优化水资源的配置
        首先,相关人员应该对流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掌握水资源的相关参数,以便于制定更加合理、科学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利用GIS技术,对水生态环境中流域水资源的具体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然后确定水资源保护区,最大程度减少人为活动对于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次,通过GIS技术的可视化功能,并结合政府部门所颁布的法律规定等,实现对水资源更加合理的规划,提高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完善性,增强水资源配置的科学性、有效性。不仅如此,为了能够切实实现水生态环境的保护目标,还应该对地下水的开采进行合理的控制,例如: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中,应该将水资源进行更高效率的重复利用,包括卫生用水、灌溉用水等,也就是说需要相关部门对废水进行全面处理,将其中存在的污染物质等,进行全面的去除。当这些水资源达到相关标准后,便可以对其进行回收利用,有利于实现对地下水资源开采的控制,在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对水生态环境进行有力保护。
(二)重视对水质的分析
        在保护水生态环境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与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理念,积极做好水质的分析工作,保证全部工作内容的时代性、有效性。例如:在水质分析中,可以采用GIS技术,利用其实现对水文参数变化的监测,然后基于采集的数据信息,确定水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措施,进而强化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效果。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应该对流域中所有的植被进行监测、分析,计算所在区域的荒漠化程度,然后结合水土流失等问题的治理方式,针对性的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实际上,这样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土流失,保证更多的降水可以渗透到地下,强化水循环的整体效果。对于气候变化而引发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就应该对排放、生产的关系进行调整,践行“低碳环保”的理念,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在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大气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总体而言,水质分析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可以提高保护措施的针对性、科学性,避免出现无效保护等问题。


       (三)污水处理与循环
        在水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关注城市污水的排放与处理,以促进水生态系统循环的方式,优化治理结构。居民生活污水是水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人员应对此提高重视力度,研究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方法,通过强化管理和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加强对污水的有效处理,防止生活污水对临近水源造成污染。污水处理措施应用不仅改善了水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水环境场景,有利于人们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工作压力。
        实践应用环节,为提高水资源开发程度,对现有水环境进行治理,提出布置水体景观和其他人造场景这一策略,如湿地公园、假山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污水处理中,需要关注水循环,通过沉淀与净化等多道程序将处理后水源用于景观灌溉和湿地保护中。
        (四)使用节能减排技术
        节能减排技术也是水生态治理的关键措施,相关人员应加强研究,对最新的政策理论进行学习,并且关注企业污水减排与最新生产技术应用等内容。节能减排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十分重要,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与应用重点是新能源推广与新技术应用[2]。例如,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有效减少了传统能源使用频率,降低污染排放,减少污染。
        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是重大项目,日常管理中,应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对全行业进行严格要求,尤其是对工业废水的排放。实践中,应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对现有污染治理方案进行调整,注重利用先进技术和理念,提高对污染源的监控与管理。例如,在水生态的治理中,应使用网络技术,尤其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对数据库进行丰富,使得污染防治能力获得本质提升[3]。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因素较多,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所以需要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在这一基础上,实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优化了配置水资源的方式,同时加强了对水质分析工作的重视,提高了污染治理方式的科学性,进而更好的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因此,结合本文的分析发现,文中所提及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刘艳冰,许文娟.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J].环境与发展,2020,v.32;No.166(05):205+207.
            [2]彭福利,朱莉莉,李健军.国家水环境质量预报预警研究进展及业务发展思路[J/OL].中国环境监测,2019(01):1-9.
 [3]祝琦彦,吕诗彦,牟春宇.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6):19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