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群体防控动员力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6
/ 2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群体防控动员力的探讨

吴赛云

南宁师范大学 530001

摘要: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但国际社会疫情仍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疫情尚未真正结束,且具有极强的反弹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在此情境下,如何贯彻落实国家疫情应急处置部署,筑牢高校疫情防控的“壁垒”,确保大学生自身良好发展和身心健康,维护校园稳定,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大考”。

关键词:常态化发展;疫情防控;高校;大学生群体;防控能力

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在疫情防控阶段,大学生群体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特点,如何基于当前客观条件,在最短时间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对大学生群体最大限度的防控动员以形成防控合力,确保学生的安全与维护校园稳定,是高校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的关键。

一、根本保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增强学生凝聚力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来势急、发展快。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放在首要位置,作出全支援武汉疫情的重大决策,全国、全党、全人民上下一心,形成全国一盘棋。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疫情防控的执行力、组织力和动员力,世所罕见。在疫情取得阶段胜利后的欢呼声中,让大学生群体看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科技人员、解放军官兵群体不惧牺牲、迎难而上的一面。防控中的这些极具感召力的实践,无不震撼着学生的心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疫情防控全民参与,大学生群体作为人民群众中的一份子,更应在重要关头发挥作用。在这场新时期的疫情防控战斗中,学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局运筹,攻坚克难,全局运筹,科学部署,引导大学生群体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号召,自觉服从党组织领导,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具有高度历史自觉性、建强爱国信念的集中体现。只有坚持以党组织为引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站位,才能助推大学生群体防控战线的快速形成,从而为全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狙击战贡献组织力量,真正将疫情防控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形成大学生群体防控动员的整体合力。

二、关键环节:以思政工作为载体,增强教育感染力

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是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实战期”,是全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的“机遇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教育部提出明确要求:“要切实把共同抗击疫情斗争作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和生动教材。”因此,将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疫情防控斗争的全过程中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务之急,也是疫情特殊时期所赋予的重要课题。

轰轰烈烈的疫情防控战争,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一部爱国主义的史诗,一部中国精神的范本。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了很多磨难,但却从来没有被击垮,反而却是越挫越勇,在磨难中不断成长与奋起。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将疫情防控生动实践中所诠释的中国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一方面,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坚持“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线上+线下”、“键对键+面对面”相结合的方式,让大学生清楚看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将“中国精神”根植于学生的灵魂之中;另一方面,把疫情防控生动实践的素材发掘梳理后,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精品慕课、官方抖音等载体,以大学生喜乐见闻的方式,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促使学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实践,自觉将“中国精神”内化为个人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从而构建疫情防控战线的“粘合剂”。

  1. 必要条件:以辅导员为主力,增强工作管控力

大学生群体疫情防控工作的动员与实施,主要依赖于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与管控。从学生疫情防控信息的精确摸排、防控部署工作的贯彻落实、学生群体的有效管控、学生防控行动的统一筹划,学生防控形势的精准研判到学生防控漏洞的及时处理,都离不开学校的学生工作的运筹帷幄和统一监管。疫情常态化背景想,提升大学生群体防控动员力的关键就在于有效提高学生工作的组织力和管控力。

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在远程分散管控的情况下,构建高校辅导员为主力,以“学校——院系——班级”为主体的三级管理网络体系,依托移动互联网及终端平台与即时通讯软件,狠抓学生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落实落细,为学生提供精准辅导;科学研判学生实际情况,依据学校现有的疫情防控方案和防控目标,构建疫情特殊时期的学生工作组织形式与管理机制,以确保能将班级中所有学生都纳入到管控体系中,在强化学生防控意识的同时,使其能在组织框架内发挥自身的防控效能。

四、重要保障:以防控纪律为约束,增强管理监督力

高校疫情防控,需要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或身处抗击一线勇敢逆行、或自愿捐赠奉献自己的力量、或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在这场战役中,疫情防控合力的形成,要靠每个学生的自觉服从这主动配合,当然也离不开纪律的约束。只有将自我积极性与组织强制性、内在约束性与外在约束性相统一,才能形成持续稳定防控秩序、高效落实防控部署的重要保障。

疫情防控是当前重中之重。2020年2月3日,西北农林科技两名大学生因私自提前返校受到警告处分;2月4日,江西理工大学两名学生因违反学校相关管管理规定擅自提前返校受到严重警告处分。3月17日,厦门大学一名学生因隐瞒出境事实受到留校察看处分。因此,建立健全特殊时期的防控纪律,是提高防控工作监督力和管控力的外在保障。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在疫情防控常态背景下,应将疫情防控纪律辐射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应果断给予公开处分,对于模范纪律的学生应及时给予公开肯定,为学生树立优秀典型。

结束语: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有效防控动员作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全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精细化和系统化的工作。只有准确把握大学生群体动员力的生成要素,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融入疫情防控的时代新元素,才能将战疫精神转化为学生的长期动力,并将中国力量根植于灵魂之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曹建. 疫情防控境遇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与挑战[J]. 现代教育论坛, 2021, 3(12):22-24.

[2][1]王靖亚、朱赫、吴艺、张玉龙. 大数据背景下常态化疫情精准防控机制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105(03):77-82.



作者简介:吴赛,女(1969.6-~),广西北海人,主任护师,本科,研究方向:临床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