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蹈审美观对舞蹈教学的借鉴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6
/ 2

戏曲舞蹈审美观对舞蹈教学的借鉴意义

王刚

广西玉林市群众艺术馆

摘要:我国古典舞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经过发展,让其成了中国悠久的艺术文化之一。而且中国古典舞还融合了我国武术、戏曲等的一些动作和造型,让古典舞更加具有了灵魂和身韵,其中身韵就是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在当前舞蹈教学训练中,很多舞蹈教师也认识到中国古典舞身韵的价值和作用,也开始通过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来提高舞蹈教学效果,推动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戏曲舞蹈审美观对舞蹈教学的借鉴意义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戏曲舞蹈;审美观;舞蹈教学;借鉴意义

引言

中国古典舞主要是以中国传统舞蹈为基础,而后充分融合戏曲、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舞蹈表现形式。它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延续与再现,彰显着华夏儿女独特的艺术审美品质。而身韵教学在中国古典舞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其通过中国古典舞动作身法与舞蹈自身艺术韵味的深度融合,凸显中国古典舞的独特艺术魅力。

一、“戏”与“舞”的审美特点

王国维“戏曲者,谓之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考源》)说明了戏曲舞蹈“演故事”的基本特征,以及戏曲舞蹈在戏曲中“戏”与“舞”的双重内涵,所谓演故事就成为舞蹈的重要特点。戏曲中的舞蹈表现包括戏曲的故事情节发展,剧中人物情感、性格的表现,戏曲场景的渲染、烘托、过渡、转换等。而戏曲化的舞,较多失去舞蹈的纯粹性特点,依附了一定戏剧内容,表达剧情曲辞的形象等等。后世学人对戏曲舞蹈也有“借故事演歌舞”“以歌舞演情景”等理解,不少表演大师曾提出“戏曲是彻头彻尾的歌舞艺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等说法。由此也说明戏曲中“戏”(情节)与“曲”(唱段、舞蹈)的各占半壁江山的缘由,也成为戏曲不同于话剧等艺术的区别之处。戏曲舞蹈对戏曲表演中舞与戏的合流与整合,使其剧情延伸和舞台表演更为流畅,更具表现性。戏曲舞蹈既有“戏曲化的舞”更有“舞蹈化的戏”,“舞”与“戏”二者相辅相衬,既存在差异,又互相转化,关键都服务于戏剧,都是戏曲内核的表达。戏曲舞蹈介于舞蹈与戏曲之间,由于不同的剧种和戏曲的地域特色等要素,在戏曲的唱、念外,舞蹈基本保持戏曲原态,具有较多戏曲的动作、舞姿和造型,特别是演员表演的手、眼、身、法、步和舞台的精、气、神,形成多元剧种和行当的舞台表演,以及刚柔相济、情景交融、细腻圆润的表演风格。

二、戏曲舞蹈审美观对舞蹈教学的借鉴意义

第一,戏曲舞蹈艺术的发展历史悠久,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体系化的表演体系,我国当代舞蹈艺术也可以从戏曲的文化内容和具体舞蹈动作中借鉴吸收,勇于创新舞蹈发展,并指导具体的舞蹈教学。比如《小二黑结婚》这一戏曲表演对于舞蹈教学的指导意义,一方面来源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戏曲故事,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具体的戏曲舞蹈表现动作。取材于太行山农村的这一戏曲舞蹈,是基于“土改”刚开始盛行的历史背景,在这期间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前者想要利用农民群众的愚昧和封建迷信思想妄图阻挠“土改”,后者想要为自身生存与发展寻求机遇,《小二黑结婚》就用一段民众结婚的日常故事,表现出了对时代的强烈的关注意识,通过最普通不过的农村日常生活和婚姻生活透出尖锐的现实问题,使得这个戏曲汲取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和古典章回小说的长处,在表现形式和舞蹈动作上使得这部作品情节连贯,故事性更强。这些都能用于日常的舞蹈教学,需要教师除了基本的动作示范以外,还需要带领和指导学生理解戏曲故事和艺术内涵,并可以选择合适的戏曲舞蹈动作进行创造和改编,从而提升现代舞蹈艺术的美感,丰富舞蹈教学方式。第二,目前舞蹈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戏曲舞蹈训练,这些内容能够使得具体的舞蹈教学从中学习到不同的方法和优点,戏曲舞蹈和普通舞蹈都会强调对演员身形和腰身的训练,强调气质风韵在训练中的价值,也有很多中国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强调戏曲艺术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视,同时教师也需要在日常的舞蹈教学中适当借鉴和学习戏曲的特征和风格,从而让戏曲舞蹈能够在舞蹈艺术发展中发挥其必要的价值。

三、建议

(一)古典舞“身韵”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思考,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古典舞“身韵”的本质是“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其中体现了舞蹈艺术的审美倾向,蕴含着审美内涵。“身韵”脱胎于中国传统戏曲,虽然已经独成一家,但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讲依然存在戏曲艺术的影子。因此,从传统戏曲的角度分析古典舞“身韵”的来源,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其审美价值的来源。在中专舞蹈教学中,教师引入古典舞“身韵”,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戏曲艺术,了解其中“手、眼、身、法、步”展现出的审美特点,以及与古典舞“身韵”的关联,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此外,学生还能够在古典舞“身韵”中的“形、神、劲、律”等方面要求自己,从舞蹈中体会审美的特点,并通过基本动作要素,体会审美内涵,提高对审美的判断力,进而提高在舞蹈艺术表现中的审美要求。

(二)提升舞者自身的艺术审美水平

在实践训练中,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内容通常包括体形训练、素质训练、舞台艺术美感训练、技巧训练以及艺术张力训练等等,这些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强训练者的身体柔韧性、肢体协调性,强化训练者的艺术爆发力和舞蹈语言表现力。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具有较强的舞蹈表现功能,所以其能够显著提高舞者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中国古典舞表演者如果想在实践表演活动中获得良好的表演效果,完美展现出中国古典舞的独特艺术魅力,首先应该尽力将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有效结合,以此充分体现中国古典舞的审美价值与艺术功能,而身韵教学则是促进中国古典舞形、神、劲、律有效结合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三)有助于舞者全方位的身心训练

古典舞身韵讲究的是形神劲律,以此来体现出舞动风格和审美气质,通过形传达出艺术和审美,可以帮助舞者在形态上的训练,展现出曲线美和气质美;神是神采和内涵,神韵可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一种感觉,舞者只有体会到舞蹈的气韵和神采,才能完成以形传神。为此,可以帮助舞者在训练中提高内涵,寻找到人与舞蹈之间的一个契合点;劲,强调动作、力度和节奏的处理,通过舞者对力道的把握,充分展现出舞蹈的艺术魅力。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加强训练舞者的动作节奏和力度,有利于提高舞者动作的表现力和美感;律,主要是律动性,动作之间衔接的一个顺或者逆,提高舞蹈动作的技巧,达到一个出其不意、层出不穷的艺术效果。在教学中引入这一要素,训练舞者的舞蹈艺术表达,提高其水平和艺术效果。

结束语

中国戏曲舞蹈被誉为是中国古代舞蹈的“终结者”,成为中国古典舞的核心,体现出对古代舞蹈与戏曲的“传承”与“创新”,在传统经典中发现艺术活力,也在传统遗产中提取精华,适应不同时代民众的文化审美。中国戏曲舞蹈是一种精神外化,它是植根于戏曲的一种艺术超越,呈现出丰富的风格表现,使艺术舞台空前“美化”,唤起无限美的联想和美的回味。

参考文献

[1]陈姣姣.戏曲舞蹈审美观对舞蹈教学的借鉴意义[J].戏剧之家,2019(25):45-46.

[2]邹阳阳.戏曲舞蹈在少儿舞蹈教育中的传承——以京剧为例[J].今古文创,2019(18):67-68.

[3]王熙.传统戏曲舞蹈的身体语言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

[4]朱奕.戏曲舞蹈审美观对舞蹈教学的借鉴意义[J].戏剧之家,2018(01):210-211.

[5]方建华.利用改编传统戏曲剧目教学方法促进舞蹈专业武功技巧课教学水平的提高[J].大众文艺,2018(16):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