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2
/ 2

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

程园园 1木尼拉 ·塔万 2

伊犁州奎屯医院,新疆奎屯 833200

摘要:目的:对本院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进行分析,旨在提出针对性的压力缓解措施。方法:选取本院精神科工作1年以上的40例精神科在岗一线护理人员作为精神科护理组,同时选取其他医院内科、外科、妇科、急诊科等科室工作1年以上的80例在岗一线护理人员作为综合科护理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科护理组、综合科护理组护理人员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精神科护理组护理人员SCL-90各维度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显著高于综合科护理组(P<0.05)。结论:本院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本院需积极制定措施缓解压力,帮助精神科护理人员缓解压力,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心理压力;干预

精神科主要收治各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由于服务群体的特殊性,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暴力倾向等,使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很多不可预知的危险;其次,患者由于疾病因素常会出现治疗不配合等情况,给护理工作增加难度,增加护理人员工作压力;长期与患者接触,可能会受患者情绪影响,长期处于低压状态;同时由于社会普遍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人员也或多或少承受一定社会偏见带来的社会压力;而家属的不理解不配合导致的医患关系及纠纷也给精神科护理人员带来诸多精神压力;多种原因导致精神科护理人员多存在睡眠质量差、精神压力大、人员流动性大、人才难留等现象;因此,积极了解压力来源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逐一解决是目前工作的重点。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本研究旨在提出针对性的压力缓解措施,帮助精神科护理人员缓解压力,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截至2020年6月在本院精神科工作1年以上的40例精神科在岗一线护理人员作为精神科护理组,同时按照精神科护理组年龄、性别、学历等比例选取截至2020年6月在其他医院内科、外科、妇科、急诊科等科室工作1年以上的80例在岗一线护理人员作为综合科护理组;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纳入标准:所有受试者均为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本院在岗一线护理人员,本次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均已获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内科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近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者;合并药物依赖、酗酒等不良嗜好者;恶性肿瘤者;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者;目前正在服用神经系统药物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具有可比价值。

1.2方法

对所有受试者一般社会学信息、心理状况、睡眠状况及心理压力来源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1.3观察指标

(1)一般社会学信息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进行调查,问卷采用实名制,所有受试者均独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查。(2)心理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从9个维度包含90个项目进行调查,采用5级计分制,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总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问卷采用不公开、匿名制,所有受试者均独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查。(3)心理压力来源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进行调查,问卷采用不公开、匿名制,所有受试者均独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查。(4)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进行评价,总分0~21分,得分与睡眠质量呈反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受试者与全国常模SCL-90评分比较结果

精神科护理组、综合科护理组护理人员SCL-90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且精神科护理组护理人员SCL-90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综合科护理组(P<0.05)。

2.2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睡眠质量比较结果

精神科护理组护理人员PSQI评分13.21±3.31显著高于综合科护理组7.66±3.19(t=8.873,P<0.003)。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心理压力大,普遍存在睡眠质量差问题;经调查分析压力来源较多。因此,本院需积极制定措施缓解压力,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3.1加强精神科护理从业者学习和职业培训

加强精神科护理从业者精神疾病护理知识及自我保护相关培训,同时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解读培训;提升护理工作者自身业务能力,使其在工作中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让护理工作者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应对突发及危险事件;加强抗心理压力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对困难及挫折的应对能力,提升心理防御底线。

3.2加强社会支持

社会偏见及缺乏家庭支持是导致精神科护理工作者压力大的重要因素,加强社会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及精神卫生工作者的理解、支持和关注,强调精神卫生工作者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其社会地位,从而加强社会支持。同时加强医院与护理人员家庭的联系,以提升在应激事件发生时家庭给予更大的支持;适当提升精神科护理人员工资福利,提高其自我职业认同感。

3.3改善工作环境

长期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特殊,护理人员很容易情绪被影响,因此,为精神科护理人员提供单独休息区,保证休息期间不被其他人影响。休息区配备微波炉、电磁炉、热水器等电器设备,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服务。医院设置职工活动区,包括健身房、阅览室等,帮助护理人员在休息时放松身心。优化排班制度,扩大精神科护理队伍,合理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长期在岗或长时间夜班带来工作压力及负面情绪。

3.4加强心理疏导

及时了解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寻找合适的方式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如有需要可请本院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尽可能满足精神科工作者的生活、心理等需求,充分肯定其工作的重要性;定期组织精神科临床医务工作者进行拓展活动、文体比赛等,帮助其排解工作压力,舒缓心情。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理人员为临床较为特殊的群体,因其服务对象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导致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承担着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压力,其心理极易出现心理问题,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对护理人员自身身心健康也造成不良影。为了缓解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医院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加强专业培训,充实护理人员,针对从业不久护理人员,鼓励其学习,消除孤独感,实现自我价值。其次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医院举办的活动,使其放松身心,针对即将入岗的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培训,使其掌握自我缓解压力能力,积极面对工作。通过优化医疗环境,给予护理人员舒适环境,扩充护理人员队伍,最大程度减轻护理人员的身心消耗,使其有充足的精神应对工作。最后通过加强社会支持,举办座谈会,让大众知道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不易,获取大众支持,缓解护理人员因不被理解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努尔比耶·艾麦尔, 热孜玩古·艾尼瓦尔. 综合医院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干预措施应用[J]. 健康必读, 2019, 000(016):205-206.

  2. 徐进宇, 张燕红, 徐芳芳. 基于岗位管理模式的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现状与相关因素分析[J]. 护理研究, 2020.

  3. 吕家其. 浅谈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现状调查及干预措施[J]. 东方药膳 20211, 53, 2021.

  4. 李芳, 陈丽波, 杨成武.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应对[J]. 医学研究, 2019, 001(006):P.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