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情境中”视角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3

“人在情境中 ” 视角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盖佳莹 孙新宇

新疆政法学院 新疆 图木舒克 844000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人在情境中”视角,这一理论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等途径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同时以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为导向,探究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在情境中;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阶段是学生时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承受挫折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有待加强。当面临升学、就业的竞争时,心理压力承受能力弱的学生很容易受外部环境、事件的影响,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如果无法及时疏导,久而久之,学生有可能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其中“促进心理健康”是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各科目学习效果和学生素质修养,从而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因此如何处理好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日常生活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相关概念阐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高校按照学生个人身心发展现状及其阶段性特征,遵循心理教育的规律,为其提供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拥有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成为性格完好、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需要人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心理健康教育保证了思想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多样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人在情境中”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专业理论中,比如其属于心理社会治疗的重要理论之一。“人在情境中”理论起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欧美慈善组织和睦邻友好运动中,其英语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person-in- environment,该英文表达更关注个体所处的客观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另一种person- in- situation,倾向于个体与社会工作所强调的情境所产生的互动,包括个人的人际关系,社会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从大学生角度去理解“人在情境中”视角,它是指大学生的行为受到其所处情境或者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其社会支持网络,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网络,比如学校、家庭和社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不能完全看做是自己本身的问题,一定要同时了解他所处的环境,即他的家庭、学校、朋辈群体等社会网络互动所形成的关系。从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1. 适应障碍,新环境融入困难

适应障碍是指即面对明显的生活和环境变化,产生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焦虑不安、神经过敏、轻度抑郁、自责无助、伴失眠等情况。大学时期是学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渡阶段,对于部分同学来说是第一次离开父母。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问题,使学生手足无措,为了在新环境环境中避免受到伤害或者降低新环境的不利影响,选择以封闭的方式保护自己。当人脱离社交圈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孤独感,情绪处在失调状态,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部分学生会采取较为积极的方式尝试融入新环境,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社团纳新,

全方位地展示自己,一旦得知自己落选后,就对自身产生怀疑丧失信心,自我调节能力差,导致其不愿对融入新环境做出努力。

  1. 焦虑抑郁,学习就业压力大

在中国传统文化“望子成龙”文化的影响下,父母十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这种压力下学生把高考当做最后一战,并认为上大学之后就不用学习了,这种心态导致大学生自由、散漫、厌学的情况出现,无法完成从被监督式学习到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人们口中的尖子生,在大学考试中出现了挂科、补考、甚至退学的现象。部分学生在期末考试前会有焦虑情绪,引发失眠、厌食、自杀等行为。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将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在疫情在国内出现反复的背景下,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复杂。2020年12月举办的公务员考试、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人数均突破新高,在激烈的竞争下部分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现状,在这些压力下,学生们不及时自我调整,会出现抑郁情绪,严重可能会产生各种极端事件。

  1. 社交障碍,人际关系不和谐

社交障碍,又称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即在社交场合害羞、局促不安,害怕被审视,不敢演讲,回避社交,极端情况下可导致社会隔离。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的社交方式存在明显差异。高中时代,学生的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为竞争激烈的高考做准备,朋辈群体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社交关系简单。大学时期就如同一个小型社会,社交关系更为复杂,比如,大学最常见的寝室矛盾,寝室中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成长环境的差异造就生活习惯、语言方式、为人处世的不同,出现矛盾时,如果处理不当,长此以往容易形成社交恐惧,变得孤独无助不会与人相处,甚至回避社交。严重可能影响以后的工作生活,无法拥有正常的人际关系。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众多,“人在情境中”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从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这几个方面去探讨。

6170fe4f45dff_html_307692cf4d6f7093.png

图1 “人在情境中”示意图

  1.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遗传和后天成长环境影响两个方面。大学生的部分性格、气质、生理健康都会从先天遗传基因获得一些生物学上的特征,这些与人的心理健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据调查显示,许多有心理疾病或障碍的大学生,都与其早期经历或童年经历遭遇的不幸有关,所以后天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心态、性格,心理承受能力等具有决定性作用。例如,童年期缺少爱和关心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心理脆弱、敏感、冷漠等不良心理状态。

  1. 学校因素

20世纪80年代,随着首届“咨询教育与实践研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进入探索之路。在40年的研究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我国高校心理教育还存在不足之处。第一,专业队伍力量薄弱,往往只调动学校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缺少与社会专家的沟通交流,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只采取线下授课的方式,在疫情期间缺少线下线上结合,没有利用好网络资源,如腾讯课堂、钉钉、慕课等第二课堂;第三,辅导员专业性不强,多数辅导员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储备,学校缺少对辅导员的专业性培训;第四,学校对资金投入支持较少,心理咨询室以及相应的设施配备不完善。


  1.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等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家庭作为大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轻松的家庭关系,正常的家庭结构,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形成健全的品格,促进子女健康成长,不易产生心理问题。相反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采取严厉教养方式家庭中,会给子女造成过多的压力,导致自身自卑、敏感、孤僻等性格特点。

在大学生活中遭遇挫折后多数会产生心理问题。

  1.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民族、社会文化、社会支持等,这些都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密切的联系。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信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据调查显示,学生能够积极接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益于其身心健康。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学生接触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当判断能力不强的学生受到不良文化的侵害时,如拜金、追星等,人生失去了理想信念,出现心灵上的空虚。良好的社会支持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效应,来自社会组织、政府部门、社区的关爱使大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挫折等不利事件。

  1. “人在情境中”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1. 形势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大学生入学初期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做到一人一档,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以积极预防为关键,制定心理干预方案。学生、辅导员、教师、心理咨询师形成支持网络,让学生在遇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可以顺利解决,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每个宿舍中选出一名学生作为心理组长,每个班级选出一名心理委员,发现异常及时向辅导员、心理老师报告,完善心理异常信息收集机制,拓宽信息传递渠道。疫情期间学生在家利用网络平台上课,学校同时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专题讲座、线上实践活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避免疫情期间封闭式生活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1. 实施家校合作,促进开展家校协同模式健康教育

家校协同模式是指学校和家长合作,共同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家庭与学生一起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现代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提供了便利。家校协同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家长的参与度,如建立家长微信群、QQ群、钉钉,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学校的重要信息,并且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只有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充分合作,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

  1. 提高人才质量,引入专家完善专业队伍发展建设

专业的师资和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是开展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首先规范心理专业教师的从业资格,具有相关专业的文凭和教师资格证,及数年以上的心理咨询经验。其次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心理学课程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再次扩充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争取做到专业教师、辅导员等都具有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做到思政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入课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每一位大学生。最后学校可以引入校外心理学专业或者与其他高校心理学教师合作,从而发展起一支结构合理,工作细化的高效率队伍。

  1. 结语

“人在情境中”理论指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自身问题,必须把学生放在现实的环境中,即她的家庭,社会环境、事件发生的背景关系中去研究。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而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辅玉.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9:21-22.

[2]汪华丽.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10):131-132.

[3]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隋玉杰.个案工作[M].北京:中 国 人 民 大 学 出 版 社 ,2007.

  1. 许同海.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及对策研究 [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7-59

  2. 马 进,邢海燕. 甘肃省少数民族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2007,18( 4) : 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