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伏棉球湿敷联合透明敷贴在预防留置针拔除后穿刺点感染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3

碘伏棉球湿敷联合透明敷贴在预防留置针拔除后穿刺点感染中的应用

彭丽丽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碘伏棉球湿敷联合透明敷贴在预防留置针拔除后穿刺点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72例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36例/组。两组在拔出留置针后均进行常规消毒,对照组采用无菌透明薄膜敷盖穿刺点,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0.5%碘伏棉球敷盖穿刺点。对比两组感染发生率、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及穿刺点愈合时间和愈合前换药次数。结果 在感染发生率、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穿刺点愈合时间及愈合前换药次数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碘伏棉球湿敷联合透明敷贴可有效预防留置针拔除后穿刺点感染。

[关键词] 留置针;穿刺点;碘伏棉球;透明敷贴;感染

随着留置针在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逐渐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例如留置针在拔出后破坏了皮肤的完整性,可能导致穿刺点感染,不及时进行干预会产生某些并发症,从而影响病人身体健康。故需要对病人留置针拔除后的穿刺点进行干预,预防感染。目前关于留置针拔出后预防穿刺点感染的相关研究较多,但有关碘伏棉球湿敷联合透明敷贴在预防留置针拔除后穿刺点感染中的应用研究鲜有报道。鉴于此,本研究对72例静脉留置针拔出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以期明确碘伏棉球湿敷与透明敷贴联合在预防留置针拔除后穿刺点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医院收治的72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排除患有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例)

年龄(岁)

体质量指数(kg/m2

男/女

研究组

36

20/16

52.71±5.68

23.51±1.49

对照组

36

22/14

53.04±5.41

24.05±1.18

统计值


χ2=0.229

t=0.252

t=1.705

P


0.633

0.801

0.093

1.2 方法 两组在拔出留置针后均对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对照组采用无菌透明薄膜敷盖穿刺点,研究组应用含0.5%碘伏的棉球湿敷穿刺点20 min,待干燥后加用无菌透明薄膜敷盖,当穿刺点被遮盖或看不清、透明薄膜膨胀或松动卷边时进行更换。

1.3 观察指标 (1)感染发生率及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2)穿刺点愈合时间和愈合前换药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 26.0处理,感染发生率及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分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穿刺点愈合时间和愈合前换药次数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感染发生率及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比较,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点愈合时间及愈合前换药次数比较,研究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3、4。

表2 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发热

寒颤

呼吸急促

外周白细胞升高

总感染率发生率

研究组

36

1(2.78)

1(2.78)

0(0.00)

1(2.78)

3(8.33)

对照组

36

3(8.33)

4(11.11)

1(2.78)

2(5.56)

10(27.78)

χ2






4.600

P






0.032

表3 两组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比较(%)

组别

例数

红肿

疼痛

局部硬结

脓性分泌物

总阳性率

研究组

36

2(5.56)

1(2.78)

1(2.78)

0(0.00)

4(11.11)

对照组

36

5(13.89)

4(11.11)

2(5.56)

1(2.78)

12(33.33)

χ2






5.143

P






0.023

表4 两组穿刺点愈合时间及愈合前换药次数比较(`x±s

组别

例数

穿刺点愈合时间(d)

穿刺点愈合前换药次数(次)

研究组

36

6.12±1.24

1.34±1.15

对照组

36

6.86±1.37

2.25±1.26

t


2.403

3.201

P


0.019

0.002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是头皮针的代替产品,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给药方法,具有留置时间长、管壁柔软、对血管壁破坏较小等优点,有效降低渗漏风险,减轻病人输液时反复穿刺的痛苦,满足病人快速输液、输血的需求,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静脉留置针可以为静脉用药提供快速通道,可随时保证液路通畅,保证用药的及时性,为抢救病人生命节省时间。此外,静脉留置针在极大程度上避免了患者体位摆放时管路脱出的风险,降低体液外渗几率,为持续给药提供了良好基础,在临床上均有广泛应用。但是在临床上经常出现留置针拔出后患者发生穿刺点局部感染情况,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还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影响护理效果,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医患纠纷发生几率,对健康医疗环境的创建产生不利影响。

临床上用于防止静脉留置针拔出后穿刺点感染的药物种类较多、药性较复杂,早期常使用抗生素预防留置针拔出后穿刺点的感染,但会引起细菌耐药性,增加细菌感染风险,不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进行,临床应用受限。本研究应用碘伏棉球湿敷联合透明敷贴预防穿刺点感染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组在感染发生率、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及穿刺点愈合时间、愈合前换药次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应用碘伏棉球湿敷和透明敷贴对于预防留置针拔出后穿刺点感染效果较好。碘伏为碘与表面活性剂的结合物,具有光谱杀菌作用,通过氧化细菌胞浆蛋白的活性基团,并与氨基结合,破坏细菌氨基酸和酶正常结构,使其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目的,最后再用透明敷料进行敷盖,阻隔外界污染物,降低感染率。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透明敷贴换药的时候,应轻柔缓慢撕脱,防止患者皮肤撕裂,导致感染。

综上所述,碘伏棉球湿敷联合透明敷贴预防穿刺点感染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徐蕾.3M液体敷料在PICC局部皮肤过敏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8,(21).3003,3014.

[2]魏晓宇,张静,白茹.留置PICC致不同程度皮肤过敏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7,(7).649-651.

[3]张华萍.探讨精细护理模式在肿瘤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7,(31).84-87.

[4]甘淑贞,李丽香.PICC导管相关性早期皮疹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17).64.

[5]谷小燕,徐海英,王芳.碘伏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