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三种维度下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2

时间的三种维度下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郭静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 北京市 100080

摘要

时间是一把尺子,衡量着人类活动的意义之深浅。草长莺飞、昼夜星辰、沧海桑田、古代先哲将太多与时间有关的浪漫场景文学化。纵观历史,中国古典园林移步易景,欧洲历史建筑百年更叠,无数经典从不同维度经受住了时间的洗练。而至如今,目之所及的建成环境大多充斥着肤浅之形,虚假之形。城市美化运动、政绩形象工程、大规模迅速的城市扩张使得街景千篇一律,生态满目疮痍。设计师关注空间尺度而忽视时间维度之于设计的重要意义。 这种观念上的缺失必然导致设计的失格。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景观设计方案,探讨时间维度之于景观的影响。

关键词

时间景观、建成环境、

  1. 时间的三重维度

时间按照周期长短,可分为世界时间、项目时间、体验时间。这三重时间维度周期递减。世界时间承载了环境变化的世世代代,周期最长。这类时间存在于环境对时间的抗衡和适应,存在于环境随岁月流逝而发生的改变之中。世界时间在物理环境中留下痕迹,环境的表象既反映出其经受的来自外界环境的干扰,也反映出时间对于景观的馈赠[1]

项目时间是人类参与程度较高的自然地理环境改造过程所包含的时间,周期较长。项目(project)一词源于变化,更清晰的化可以表达为向前迈进。世界时间遵循着一定的发展模式,而项目时间通常迂回得向前发展。项目时间包含着项目的开发、设计、施工过程,以及后续植物生长演替、材料损耗和人类对其使用的全过程。“景观、风景、园林规划由于大量使用具有自我生命轮回规律的植物材料作为设计语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所要考虑的时间跨度“一般都在50年以上。

体验时间可以有两种解释含义。其一是指人在建成环境中移动时,能够感受到的时间变化。它包括在景观之中所有的加速、延迟和逗留。景观或建筑空间中的不同的空间序列营造出各异的空间感,并决定了整体环境的节奏,需要动用身心,在时间中体会。其二则值得是,进入空间的一瞬间,便能通过巧妙的景观细节设计,感悟到时间的流淌痕迹。比如纪念性景观,某些装置艺术等。这两种体验时间均周期较短,都有能最直观的调动人类对时间的变化的感受。

2.1世界时间

在世界时间参照系里,地球生态系统在被人类统治的短短千年之内变得得满目疮痍。当今世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出现了多种环境问题、全球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物候悄然变化。探索那些尚缺乏研究的改变的隐性推动力——气候、物质、地质以及物流——拓展了人类可感知时间的维度。

环境设计师亚历山大.阿罗约以热动力学推测研图景,就高海岸积雪极具消融的可能性和应用进行了探究。该项目针对一系列位于北纬40度的美国“大盆地地区”内,在海拔、物质构成、尺度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牧场、度假村、滑雪区和居住区内,收集指数进行测试调整,以便展望一个全新的积极应对季节和气候变化的地质技术项目。通过解构地质剖面,从景观的纵向维度入手,穿越一系列时空来探求那些历经几千年时间所塑造的景观问题。地质是一种深层时间,其所形成的景观表象暗示了内在的城市化过程。在世界时间里,自然留存下了永久的痕迹,展现了复杂的时间性,包含着过去和未来,记忆和欲望。

2.2项目时间

2.2.1四季、气候的更迭

场地随时光改变,直至与其最初之貌全然不同。构成景观的元素自身会随时间变化。构成水景的水冬天会结冰,也会因为天气变暖而消融。自然界总的各种天气现象也是园林景观的一部分,正因为有日月光影,风雨交错才有“疏影横斜、雨打芭蕉”的精妙场景。

2.2.2植物群落的周期性演替

植物作为景观的主要材料,其生长周期从几年到百年之间。在这个周期之间,植物群落会发生自发的演替,这个过程同样值得设计者重视并利用。以日内瓦市的Aire河道更新设计为例,项目让时间做功,完美的呈现了自然的演替过程。设计将老运河清晰的区域边界与新增的一片平行宽广的生态水域区相结合。新建的河流空间和原有运河河道上狭长型的新建花园通过复杂的设计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旧运河留存的痕迹使得新的设计情景之中饱含复杂的时间性,有着十分遥远又非常现代的奇异感。空间与时间的冲突之间充满着记忆与希望。

钻石形的场地,基于有着耗散力形式的渗透原理,创造出一个充满不确定河道的复杂网络。菱形突起的尺寸依据能够“接受”的原先蜿蜒形态的幅度而成形。在水流进入这片新的河道区域的一年之后,河流展示出的多元材料,如沉积物、砾石、沙子以及最初诞生的菱形几何等,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河流地貌。

目前设计团队精于对整个工作过程的监控:在这个巨大的实验场,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工具来观察、测量和面对所有发生在河床上的演变。最先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不得不接受的悖论:对“起始网格”越明确的设计,反而会使得河流更自由地进行自我设计。

2.3体验时间

变化是我们理解场地并规划未来的基础,是发展与生长,是愿景与期望。景观永远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场所一定程度上由它们“逝去”和“尚未”发生的历史所决定的。景观是存在于时间中的事物,它的持久性就在于它们是不断变化的。

2.3.1空间序列变化中的时间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主要依据水体、地形假山、路径、廊桥和主体建筑来分割空间,在有限的用地内构成富于变化的风景,行走于江南园林之中时,可体会到移步易景的变化。以拙政园为例,入口假山石障景,创造开始游园的标志性时间节点。通过复杂曲折的回廊延长体验时间,通过开敞与封闭、大空间与小空间的对比丰富体验时间。

2.3.2 瞬间变化中的时间

一些空间将抽象的无形的时间具象化,让人能够清晰的感受到时间的流淌。以艺术作品“太阳隧道”为例, Nancy Holt于1976年,在美国犹他州沙漠,将4个18英尺长,9英尺直径的大型水泥管组合成了精妙的展示时间变化的景观装置。在夏令时和冬令时,分别可以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隧道口,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及落下。而隧道顶部钻有数个小洞,构成天龙星座,英仙座,天鸽座和摩羯座。夜晚坐在隧道中,一副星象图赫然出现于眼前。

  1. 突出时间性的设计趋势

奥姆斯特德.在1851年建设纽约中央公园时表示,”我相信100年后,这一公园周围将会被高楼大厦所环绕“。现如今,果真如他所预言的一般,中央公园的植物葱郁,成为了当地重要的地标,带来了巨大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菲利普.路易斯教授在《Tomorrow by Design》中表示,其从1950年带开始研究,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持续推进,才做出了2050年美国威斯康辛州地区组团式人居环境发展规划。可见从事景观设计规划,必须拥有较长周期的变化的大局观。

国内,同济大学的刘滨谊团队正在进行的”黄土高原千年复绿规划“方法研究(2010-3010)将眼光放得千年之远,对国土空间格局的考虑。可是纵观当下的设计,即使时对于基于时间、以生命循环为核心的生态规划,也只关注”斑块“、”廊道“、”基质“等空间形态有余,重视生物链、生物循环等时间序列不足。这种境况亟待改变。以往城市绿地规划主要是围绕建成区,顶多到城乡结合部去展开,城市双修也大都针对建成区,这些是不够的,首先我们应该从大格局上保护利用,其次是改造利用。我们作为从业者,迫切需要建立空间思维之上的时间观念。从过往的经验中不难看出,缺少时间意识的规划在十年、百年之后要么灰飞烟灭,要么问题成堆,要么无尽后悔。

参考文献

1[] 斯蒂格·L·安德森,孙一鹤.氛围:景观设计中的质量、感知与时间概念[J].景观设计学,2014,2(01):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