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对创客时代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大学生创新 创业导师团队对 创客时代影响

唐慧 王安淇 王恒清

指导教师:郝莹

山东协和学院 护理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问题越来越明显。鼓励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途径。因此,高校也积极促进人才培养,培养创新人才。创业教育的成功,创业导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本文在对创业教育背景的研究的基础上,从创业导师团队的建立和评价激励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创业导师团队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创业导师团队;协同指导;评价激励管理

引言:

“创客”的概念首先由克里斯·安德森提出。它是指具有知识内容的人,具有创新、实践、共享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他愿意挑战技术困难,将他的想法变为现实。2015年3月,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到了“创客”,指出这是为了让他们中的许多人脱颖而出,因此,这不仅是国家两届会议的热词,也是“创客”繁荣的崛起。北京、上海、深圳、江苏等地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创客”浪潮的先锋。各种类型的“创客”空间已经涌现,大量的创新想法被从想法转化为市场结果。在制造商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各级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促进和支持大学生的成才教育。高校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创造者教育,许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创业平台,如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基地、创业街等。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但目前大学生的有效性并不十分显著。

一、创业导师团队的重要意义

1.创业导师的意义。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根据创业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辅导员与大学生自愿配对,建立密切联系,通过面对面交流和网络信息交流,引导学习,主要为创业者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提供专业化、指导性、实用性的咨询服务,是创业者的良师益友。

2.创业导师的作用。大学生在以往的教育中获得了大量的书本知识,但在市场实践中缺乏经验,缺乏市场分析、开发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创业导师的帮助可以促进大学生发展自身的弱点,在创业过程中顺利起步。具体而言,在创业的动力中,创业导师主要发挥以下作用:正确选择大学生的项目员工,大学生是项目成功的中坚力量,成功地培养关键的人创业成果,是大学生创业天使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创业导师的类型。(1)观念引导类:主要是宣传最新的创业政策和正确的创业观念。(2)政策指导类: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法律法规援助,增强法律意识,规避创业风险,增强创业就业实效。(3)技能辅导类:利用自身专业实践提供技术和创业知识咨询。(4)典型带动类:主要通过创业经验和企业资源为创业者提供智力或物力支持。

二、创业导师团队的现状与困境

近年来,不少高校开始推行创业导师计划,通过聘请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或具备全面创业理论知识的专兼职人员作为创业导师,这些举措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创业导师团队整体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1创业导师来源单一,数量缺乏,质量参差不齐。在我国,创业教育还是新概念,现有师资队伍尚未满足创业教育教学要求。在许多高校中,大部分创业导师由一些相关专业教师或学生辅导员担任,传统的师资团队虽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与经验,但他们普遍缺少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难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创业导师的知识与能力鱼创业教育需求之间的不对称,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创业导师定位不清,管理不规范,积极性较f氏“大学生创业导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生物,不少高校对创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够,并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系统的教学管理中。甚至部分高校把创业教育视为宣传就业形势与政策、应聘技巧等知识的突击性、临时性行为。创业导师被看作兼职工作,导师内在动力不足,身份面临“认同危机”。另外,高校对创业导师的管理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参考,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如没有完善的创业导师的选聘与培训机制,没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和考评激励体系,导致创业导师工作积极性较低,工作成效不明显,与预期的人才培养质量差距较大。

三、创业导师团队的发展路径

创业导师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理念,指导他们的创业实践,提供创业服务,为大学生的创业之路保驾护航。因此,如何组建并管理创业导师团队就成了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1内置外引:整合资源协同指导。高校历来是人才荟萃之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教师团队。将不同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师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吸纳为创业导师团队成员,从校外聘请专攻创客教育的导师或培训师充实壮大创客教育师资队伍,邀请一些在社会企业中已小有成就的“超级创客”作为兼职导师等。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质资源,组建科学专业的创业导师团队?结合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创业启蒙导师、创业项目导师、创业市场导师和创业管理导师等,组成创业导师团队,协同指导。

第一阶段由创业启蒙导师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知识普及,传播创业价值观,传授创业基本知识,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创业类社团及比赛,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这一阶段的启蒙导师可由学生辅导员或校内其他创业导师担任。第二阶段由创业项目导师指导大学生成功选择项目,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产品作为重点培育项目。这类导师可以挑选校内外专兼职科研人员或有成功项目的企业人员担任。第三阶段由创业市场导师指导大学生以所培育的项目产品为依托,深度参与市场实践活动,提升市场实践能力。这一阶段的导师需要较为丰富的市场实战经验,只能由市场经理或产品负责人等企业人员来担任。第四阶段由创业管理导师指导大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这一类导师可从两种渠道挑选,一是聘用企业管理人员,二是选取校内一些优秀的会计或管理学专业教师,通过企业挂职锻炼提升企业管理经验。

依据创业教育的不同阶段特点,建立分级分类的创业导师协作机制,形成创业导师团队,实行优势互补,阶梯递进,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

2认同期望: 完善激励考核机制。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只有当人们期望一种行为能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能采取具体的行动。对高校创业导师来说,在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同时,也需要满足个人利益需求。高校管理者应根据创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并结合创业导师的个人内在需求,全方位建立激励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创业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大学生创业导师的评价指标包括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实践技能、工作效果等内容。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别的创业导师设置具体权重,如校内专兼职导师和企业社会导师,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测评方法采用多项因素量化分析法: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将评价结果与薪酬直接关联,如校内创业导师的评价结果可作为职称评定或评先评优的量化指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业导师是大学生创客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整合多方资源,组建合理的创业导师团队是基础,建立健全创业导师激励考核体系是创业教育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刘瑞华, 龙景礼. 创客时代大学生创业导师团队构建与管理探讨[J]. 知识经济, 2017(11):174-174.

[2] 周莹莹. 大学生创业导师团队建设以及工作机制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 2015(28):50-51.

[3] 张琼羽, 毛明科. 在杭高职院校创业导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J]. 山西农经, 2017(11):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