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现状

贾映霞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北京 101300

摘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应向市场提供优质农产品,进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当前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备受关注,通过研究检测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应用价值,推动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危害,然后分析了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原因,最后重点探究了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具体应用。旨在为相关检测人员提供借鉴,推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水平。

关键词: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技术应用

引言

农药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农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站在另一个角度上来讲,这也是使农产品生产增收的主要方式以及有效途径。但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农药会残留在农产品的果实上,这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下降,也因此会出现各种安全事故。本文主要针对于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并且对于其多年来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1 农产品污染来源

1.1 污染环境

大部分农药消散在土壤、空气及水体之中,然而中国大陆农药污染情况最为严重。由此可见,农药滥用乱弃还会污染环境,降低空气质量,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接连出现,那么农业生产力会大幅下降,不利于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最终不利于人与自然间关系的和谐构建。据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农药使用期间,69.8%为杀虫剂,杀虫剂中69.5%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农药使用期间,70.12%剧毒和高毒类,并且部分有机磷农药明令禁止不要用于蔬菜作物。

1.2 同批次蔬菜检测结果存在差异

农药残留,是指在种植农作物、水果、蔬菜等食品的过程中,因农药使用不当而在环境、生物和食品中产生的农药、衍生物或一些代谢物的统称。当前,根据行业中经常用到的农药种类以及化学结构,农药残留基本分为有机磷、有机氯、除虫菊和氨基甲酸酯类,是目前行业使用最普遍、最主要的类别,也是果蔬农药残留检验中检测中最容易被检出的类别。每次检测中取样量、定液量都存在一定误差,同时操作方法、仪器系统方面同样存在误差,这些都会对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结果构成影响,最终导致同批次蔬菜检测出现有差异的结果。

2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必要性

农药一旦滥用,非常容易出现农药灾害事故,比如农作物会因农药的副作用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让农作物的经济效益严重下降,另一方面农作物上残留的农药还会导致人体健康受到影响,一旦长期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作物,就会导致食用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伤害,进而产生慢性中毒。在当下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农药残留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讨论,尤其是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农作物食用过程中的残留度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因此,未来我国想要打破贸易壁垒,就需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扩大农产品对外贸易。

3 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因素分析

3.1 农药配置比例不够合理

农户对于农药使用的相关专业知识不够了解,在使用农药时,往往盲目控制农药浓度,致使农药药效片面发挥。部分农户认为农药浓度高低直接影响农药使用效果,殊不知,农药浓度一旦超标,会抑制农产品生长速度,并且还会引发病虫害。分析原因可知,部分农户在关于农药残留危害方面的意识薄弱,配制农药时不按照正确比例来配制,仅根据已有经验主观臆断,随意增加农药用量,极易出现农药残留现象。

3.2 农药残留标准体系不完善

我国现有农药残留标准体系不够完善,并且体系更新速度迟缓,很难以为农药残留标准控制实践给予正确指导。对比于发达国家,农药残留标准限量偏低,农药使用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农产品农药剂量和农药残留量检测难度。除此之外,当前国内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缺乏创新,并且检测工作耗时长、准确性低,这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农药产品种类多样,且隐性成分添加行为屡禁不止,这意味着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面临一定挑战。

4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

4.1 仪器速测

农药残留检测仪器来对农产品上残留的农药进行快速的检测,具体来说主要方式如下:首先使用电子秤来称量需要检测的农产品,随后将之放置在提取瓶当中,随后加入相应提取试剂,经过超声波提取三分钟之后,将试剂取出。此时需要注意在其中加入农药残留试剂,加入试剂之后需要培养十分钟,检测仪器此时就能够显示出农药残留当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这种方式主要的好处就是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精准性,并且检测速度较快,比较适合在农产品一线的工作人员,无需进行二次运送,可以在现场完成检测。

4.2 样品前处理技术

在开展检测之前,要对待检测的农产品样品进行处理,这关系到检测过程的顺利性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近年来,国家对样品前处理越来越重视,也涌现出了很多新的技术,除了微波辅助萃取技术之外,还出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技术。但是,当前使用率最高的技术仍然是固相萃取和溶剂萃取这两种传统的技术。具体来说,固相萃取的特点是通过吸附剂将农产品当中的目标化合物进行吸附,然后通过相应的手段将其与基体分离。而溶剂萃取的特点则是利用了不同成分在溶解度方面的差异达到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溶解以及分离的目标。在使用溶剂萃取技术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农产品的种类和特点来选择连续萃取、逆流萃取等多样化的方法,使处理效果得到优化。

4.3 分子印迹技术

使用分子印迹技术检测农产品农药残留时,利用吸附性能快速集聚残留的农药,为快速检测做准备。当前,分子印迹技术的环境适应性较强,并且成本低廉、耐久性良好,检测农药残留时,常用共价键和非共价键两种方法,经检测得知农药成分的残留量。

4.4 生物传感器技术

借助生物传感器也可以检测农产品农药的残留,由于传感器类型多样,各类传感器用途各异。一般来说,生物传感器主要用来检测有机磷含量,其优点是便捷、准确。考虑到生物变化速度较快,所以生物传感器技术升级及改造工作应深入推进,尽可能保证此项技术稳定性和实用性,使其在农药残留量检测中发挥应有优势。

4.5 完善我国食品标准

目前我国的食品标准尚不完善,且标准不太统一,这就造成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工作无标可依,从而导致一些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对此,我国相关部门要加强标准的制定,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间的贸易越来越密切,然而我国在某些食品上的标准限量值较高,从而导致出口食品达不到出口国的要求而被退回,造成了经济损失。

4.6 酶抑制方法

酶抑制的原理是高毒农药对昆虫神经的迫害。毒素可以使昆虫中枢神经系统当中的乙酰胆碱失活,并逐渐积累,损害其健康的神经系统,导致昆虫中毒死亡。在农药检测中,胆碱酯酶的特异性抑制作用会与样品提取物发生反应。如果这种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就可以证明检验的样品中存在剧毒农药。此种检验方法成本低,操作较为简单,但不能检测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以外的药物,也不能对结果开展有效的定量分析。

5 结语

总的来说,农产品是日常生活中食物主要来源,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物质保障。通过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可以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初步判断,将农药残留超标的产品筛选出来,禁止其流入市场,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当前所使用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样品前处理技术、气相、液相、气相质谱和液相质谱检测技术以及酶抑制剂技术等,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唐丽霞,齐亮.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0,(06):184.

[2]郭栋梁,滕晶.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