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鄂伦春族源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鄂伦春族源初探

刘建新

黑河学院,菲律宾女子大学


摘要:艺术人类学把从实践出发作为学科的学术价值取向,既承续了其母体学科文化人类学的学术传统,又确定了与文艺学、美学、艺术学等以艺术和审美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相区别的学科边界,从而开启出生活世界的艺术和审美活动的新视域。本文立足于艺术人类学,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探讨有关鄂伦春族族源,主要有“室韦说”、“肃慎说”、“通古斯说”和“综合说”等。通过本文的研究展示了当前对这一研究的进展状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鄂化春族;起源;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普遍存在着把研究对象视为诠释既有理论观点、学术范式、意识形态、研究者的固有观念之注脚的弊端。作为艺术人类学的学术价值取向,从实践出发就是要直接面对和紧紧围绕着当下社会生活中的艺术和审美的实际运行过程,从生活中的艺术的实践过程获取学术研究的题材和问题。鄂伦春族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古老民族的后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经过无数次的兴衰更迭、频繁迁徙,逐步形成了现在的格局。鄂伦春族源于那个族系? 它与其他族系有什么样的联系? 这是目前专家学者争论非常激烈的问题之一。从艺术人类学领域出发,对一个民族文化进行探讨无疑是全面和准确的。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梳理,对这种文化的挖掘和弘扬具有积极意义。

一、艺术人类学的学术价值取向

多样化的学术价值取向,是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的认识论根源;而学术价值取向的不断变化与转换,则是新的理论范式、新的研究方法、新兴学科、新的学术流派等不断涌现等学术繁荣进步的内在动因和深层标志。艺术人类学应从实践出发确定了艺术人类学与艺术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相揖别的学科界域。在有关艺术及审美研究领域,艺术学、文艺学、美学等传统学科已有悠久的研究历史。作为同样以艺术及审美作为研究对象的后发学科,艺术人类学若无与这些学科相异的学术价值取向,则失去了学科建构的合理性和真实意义,极易形成类似于经济生活领域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泡沫化现象,难以有效地生产出富有创造性和具有价值的知识,从而造成学术资源浪费。

  1. 鄂伦春族源的源起

据史载,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有活动于西部的东胡、鲜卑、室韦、契丹、蒙古等,有活动于中部的索离、夫余等,有活动于东部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等。鄂伦春族源于那个族系? 它与其他族系有什么样的联系? 这是目前专家学者争论非常激烈的问题之一。鄂伦春族的源起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室韦说

室韦并不是单一民族,在当时它泛指分布在勿吉以北的所有民族。据史书记载,室韦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恒室韦、大室韦等五部分,他们之间“不相总一”,包含着若干不同的民族。据鄂伦春族博物馆的同志介绍: 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古老民族的遗裔,可能源于南北朝时期室韦族的钵室韦和大室韦部落,经唐辽金元明历朝发展,至清代被编入布特哈八旗,成为祖国东北边疆的重要民族之一。鄂伦春族族源的“室韦说”,主要是从民族学关于习俗方面的认同进行研究的。鄂伦春族来源于钵室韦人是比较可信的。”因此,鄂伦春族的族源不应是室韦或其他民族。

(二)肃慎说

“民族学家要通过现代语言中保留的古代语言的遗迹来探讨古代文化史上的未知因素,要通过语言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某些民族的接近程度,要通过语言的分布、扩散及相互借代的过程来推论历史上民族的迁徙、接触和文化交往情况”。“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构成民族差别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民族大多使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又从多方面反映着不同民族的特点”。由于语言在语音、语词及语义上的差异,使语言本身无论是在外在物质形式,还是在意义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价值,语言是民族的标识,越是在民族形成之初越是如此。

(三)通古斯说

“通古斯”一词常被语言学领域引用,进而演化成了一个语族概念。近年来,随着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发展,学者们又发现了通古斯语族和通古斯种族的一致性,之后通古斯语族又被引入到体质人类学领域。从纵向比较而言,各历史时期通古斯语族的人们,在体质上具有一致性。从横向来看,通古斯语族人具有鲜明的体质特点,“满族和赫哲族体质特征最为接近,其种族类型均由东亚和北亚蒙古人种因素构成,很可能是因为长期以来与属于东亚蒙古人种的汉人、朝鲜人、锡伯人等血缘交流的结果。

(四)综合说

目前学术界关于鄂伦春族的族源研究,除了肃慎说、北室韦说、通古斯说等之外,还有人认为它源于传说中的玄夷人(即倭人)、源于丁零族、源于鲜卑遗裔等。“那么鄂伦春族究竟属于那个族系呢? 直到目前为止,学者们根据自己所研究的成果,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从掌握的资料看,关于鄂伦春族族源的说法主要集中在室韦说和肃慎说之间的纷争,有学者根据两种不同争议提出了综合的说法和见解。吴雅芝就提出: “室韦的语言包括蒙古和通古斯两个语族,这样看来鄂伦春溯源“女真”说和“室韦”说就应该统一起来了。我们可以大胆地想象,在历次的民族迁徙中,室韦的一部分和肃慎的一部分走到一起,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使原本语言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就很相近的两个民族的人们组成了后来的鄂伦春族先人。

五、结语

鄂伦春族是一个以迁徙游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中。在交互的过程中,彼此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相互融合,产生相似之处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的鄂伦春族先人与室韦有着相似的风俗人情。关于鄂伦春族族源的探讨,各种说法都有自己的理由,但也都有使人质疑之处。随着考古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鄂伦春族族源问题将会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参考文献

[1]孟松林.大兴安岭鄂伦春族源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1,29(02):21-25.

[2]计彤,李傲挺.鄂伦春族传统文艺作品中的生态意蕴[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05):117-122.

[3]王雪. 鄂伦春族婚姻变迁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