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的线上教学实践

/ 2

医学影像学的线上教学实践

李睿,陈莉,肖波,翟昭华

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医学诊断领域的主干学科之一,在临床不仅可以对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和直观的依据,而且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判定疗效提供较大帮助[1]。此外,在生命医学科学研究中,医学影像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提供的影像学依据还是较为重要的科研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2]。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讲好这门课、引导学生课前和课后自主学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关怀一直是个挑战。

一是,将抗击新冠肺炎的爱国主义教育与医学影像学有效衔接。第一节总论课伊始,通过抗疫宣传,传达学校党委对疫情工作的重视和悉心安排部署,表达了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心,并解读出台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同时提供了新冠肺炎影像学表现的阶段性总结,由此开启了课程的学习。在后续的课程中,会在课前实时分享CT结果与新冠肺炎诊治、临床分型、解除隔离与出院等方面的相关关系,与时俱进的与学生沟通共振,增强抗疫必胜信心,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是,将医学影像学人文案例与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作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历程有着令人振奋的举世发现,并诞生了被授予诺贝尔奖的数位伟大科学家。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课后去思考、探索影像学发展中的伟大发现及意义,并讲授国内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影像学界高端学者的研究方向,让学科人文教育融入到课程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是,以家喻户晓的相关医学科学家为案例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根据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时代背景下钟南山院士的突出贡献,介绍了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在肺部疾病领域的不断探索及其在SAS肺炎疫情时同样的不怕牺牲、忘我工作、攻坚克难、勇于奉献的家国情怀,将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入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达到人生意义升华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从而培养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从2020年初到现在,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情,为医学影像学这门专业课提出了新的授课要求与挑战。应对新冠疫情,响应国家号召,做到不聚集,少聚集。线上授课作为减少面对面接触的重要手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开展在线教学,要求教师提高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能力[3],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更合理的规划,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这样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活力,吸引学生专心听讲。

目前,我专业教师和多个专业的学生,相聚 “雨课堂”[4]、“腾讯会议”等线上教学平台从陌生到熟悉,教师们也从生疏到熟练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适应线上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线上精准影像教学。疫情期间,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首先,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线上教学,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在建立较为亲切的师生关系,在线上教学当中是非常有意义的。线上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师生间有更远距离的间隔,如何在线上,让学生快速熟悉教师,喜欢教师的教学风格,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重要,影响到后续教学的顺利展开。教师可以结合本专业的知识来谈论对疫情的认识,同时向同学们宣传科学防护知识等。对于教学PPT,突出知识主体,对于病变给予明确的标注,对于知识重难点,可以多应用示意图,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点,减少无关装饰性图文色块。有的学生对于某些疾病影像表现的学习觉得枯燥,可以引入临床病例,给学生提供一个较为真实的临床诊断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抽丝剥茧的最终得出疾病的诊断。

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理论课学习,教师把知识点及临床病例用微信或者QQ群发送给学生,让学生们提前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带着问题学习;可以课前集中一段时间,教师简单指点或解答学生的提问,或者遗留一部分问题在课中逐一解开迷津;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通过课后题的考核,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把错的多的题再深入的讲解一下。在实习课上,教师并不是单纯的复述一遍理论课的内容,而是准备丰富的病例,完善的病床资料,典型和不典型的影像表现,由浅入深,多提问,让学生首先描述影像表现,然后给出影像诊断,并阐述诊断依据。这便是“案例式教学法”。在案例式教学法中,老师结合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供案例,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预习,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判断等综合归纳能力,使得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重点、难点与查阅资料时的知识进行统一的整合,以便能充分掌握章节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保证了学生各项能力综合发展的需求,在不定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读片的考核中,案例式教学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了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在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案例式教学法能够成为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方案[6],较之常规多媒体教学学习效率更高,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值得在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申宝忠,王可铮,赵东亮,等。PACS辅助教学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523-525.

  2. 郭金林.高职标准化主题班会教育模式研究——基于认知差异分析视角[J].现代教育,2019(07):49-50.

  3. 苏海燕,黄清存,钟李强.医学影像学规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教改建议[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3):255-256.

  4. 金晶,赵红,宫希军.疫情防控背景下“雨课堂”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2):105-106+108.

  5. 段娜,李静,曾亮,王中秋.医学影像学课程中案例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20(01):32-35.

  6. 尹喜,张林,王成伟.案例教学在临床医学本科生医学影像学中的教学效果评价[J].农垦医学,2021,43(01):87-89.


作者简介

姓名:李睿

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85.01

民族: 汉族

籍贯: 四川省绵竹市

职称:副教授

学历: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放射诊断学

作者单位(含二级学院): 川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