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运动性猝死预防及应急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预防及应急管理研究

李颖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医院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大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了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近些年来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事件时有发生,此背景下校医院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有效预防,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管理方案。本文对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预防及应急管理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运动性;猝死;预防;应急


前言:大学生猝死的现象可发生在体育教学、体育锻炼或学生参加运动会的过程中,值得人们高度重视,大学生运动性猝死是有一定规律的,校医院针对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预防应从源头着手,加强对大学生运动性猝死影响因素的有效管控,降低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发生几率。提高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应急管理效率,最大程度的降低大学生运动性猝死因素可能带来的危害,为大学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一、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影响因素

(一)潜在器官性疾病

潜在器官性疾病是诱发大学生运动猝死病例中的常见因素,很多的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病例、经过研究均发现是受到了器质性疾病影响,诱发了大学生猝死问题,可以说大学生运动性猝死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大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有些大学生并不了解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体育锻炼的方式不科学,很容易导致错误的运动锻炼方式引起运动性猝死问题。大学生通常有着较强的好胜心和自尊心,参加体育运动时更易体现出此类特征,为了获取体育竞赛的胜利,大学生容易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失去对自我的控制,使自身的潜在性疾病和原有的身体疾病均被忽视,增加了猝死风险[1]

(二)运动负荷过大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可受到运动负荷过大、过量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加快新陈代谢,同时明显发生身体指标的各项变化,包括心肌需氧量增高,运动者此时很容易发生缺氧、心肌缺血等问题,若是始终持续较强的运动强度,将会导致血液循环系统在过大的压力下,导致机体血氧供应需求不匹配,突然增加了机体组织器官的血液量、氧气量需求,机体却供给不足,运动者就会受到缺氧、急性缺血等因素的影响,中断脑血流,发生心脏骤停,增加了猝死的风险。例如在(2019年5月某日下午5点,在佛山某高校体育场,一名大学生在跑步过程中突然倒地,经过抢救送医院第二天身亡。据了解该生在突发事故前有嗜睡、头疼、耳面潮红等现象。如果该生对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了解、重视,到医院做个检查,也许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2017年5月的宁夏银川马拉松半程赛中,一位已经接近终点的参赛者突然倒地,经过抢救无效身亡,运动负荷过大是其猝死的重要诱因。

(三)缺乏保健意识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现象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大学生缺乏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引起的,由于对运动保健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不足,导致很多大学生只知道体育锻炼对于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好处,但是却忽视了正确的锻炼方式,缺少对正确体育运动和身体健康之间关系的明确认知。急于求成,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不顾及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忽视了病症发生的可能性,过度运动,增强锻炼的强度,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运动锻炼原则,导致过度运动,出现了运动性猝死这样的悲剧。有些学生已经感受到了不适症状,例如胸闷,恶心,头痛、气促等不适症状,但是仍旧不顾此类身体不适,继续进行运动锻炼,导致运动性猝死发生几率增加。另外师生对于保健知识、急救知识等缺少掌握能力,在面临紧急情况时,急救措施落实不到位,失去了最佳的抢救机会[2]

二、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预防及应急管理措施

(一)加强对师生的急救培训

结合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诱发因素,校医院应发挥出关键的作用,加强对师生的急救培训,全校的体育教师需要展开日常的急救培训活动,尤其是止血术、心肺复苏术等。体育教师需经过急救知识考核之后,才可以展开相关的体育锻炼和教学活动,大学生则应参与到专业的课程培训中来,加强对急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使师生都能够对心肺复苏术、止血术等急救措施与方法进行有效的应用。当出现运动性突发事件时,能够按照一定的抢救程序实现现场、教师、校医、学生120等各个环节之间的联动抢救措施,提高急救有效性。以广东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校医院为例,该校应针对全体体育教师以及大学生展开急救培训活动,结合实际的院校情况有针对性的落实师生的急救培训工作,使大学生能够树立起预防运动性猝死的意识和观念,提高应急能力[3]

(二)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身体机能检测机制

学校应对每一名大学生的身体情况、健康状况等展开全方位的了解与掌握,在新生入校时,(校医院除了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要求新生提交正规医院开具的体检报告》,同时展开对学生家族病史的调查研究工作。校医院和体育部应协作,联合展开对新生体质的调研工作,每年要求学生进行一次体质调查,并且接受在校的体检。校医院和体育部可结合现有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起完善的体检数据库,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构建起完善的数据库平台体系,使教师、学生本人都能够对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形成全方位的了解,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及时查询,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或是组织和开展体育竞赛时,体育教师应将高危人群筛选出来,对于较为剧烈的体育运动,应将潜在危险性较高的学生筛选出来。学校在进行一些体育竞赛之前,可以通过医学筛选和医学检测决定学生是否能够参加到该项运动中,包括家族病史询问、既往病史查询、健康检查、体格检查等。尤其要检查大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将可能存在的心血管异常疾患风险因素排除后,才能够让大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对大学生加强健康检查的力度,在展开运动锻炼之前应科学合理的进行医学检测。强调体育锻炼竞赛以及体育教学活动的合理性、科学性,保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时学生的健康状况能够符合一定的标准,为大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4]

(三)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

为了预防大学生运动性猝死,做好应急管理,有必要从学生的健康保健知识着手,定期组织学生对健康保健的知识以及急救措施进行学习和实践,由运动医学专家向大学生普及健康知识,将相关的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实现医学和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包括体育生病救治、身体健康评价等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树立起科学的认知,学校可以建立起危机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对大学生猝死问题的防范,对学校的体育赛事活动等,有针对性的展开日常的急救培训活动,设置危机干预小组,配备专业医疗人员、宣传员、心理人员、学生工作人员等。构建起全员的体育意外事故防范机制,定期组织师生学习保健知识,对体育活动的禁忌症形成明确的认知,当出现体育锻炼活动中不适症状表现时,应及时调整降低运动强度或终止运动。发挥出危机应急管理机制的作用,及时对出现不适症状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理,避免发生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悲剧[5]

结论:综上所述,高校的校医院工作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迎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现象,应培养大学生树立起科学、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在增强自身素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加强对体育保健知识的学习,学会运用体育保健知识,正确的判断自身的身体状况,避免发生运动性猝死问题。做好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预防和应急管理,降低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发生几率,推动高校未来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伍琳,张秀华.社会生态学框架视角下预防中学生运动性猝死的路径研究[J].体育师友,2020,43(04):75-78.

[2]张天勇,王昕,等.运动性猝死,预防是关键[J].解放军健康,2020(01):22.

[3]杨胜龙.浅析在体育训练中如何预防运动性猝死[J].考试周刊,2018(89):137.

[4]魏建华,侯园园.中学生运动性猝死的研究及预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20):133.

[5]刘露,艾志远.我国马拉松参赛者运动性猝死成因及预防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2):192-195+197.


作者简介:李颖,女,单位名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医院;